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基于双层管理机制的MIPv6安全通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现有的基于IPv6亲密伙伴的安全通信方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合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节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节点预测驻留时间构造上层节点的双层管理机制。通过在移动网络中构造一个动态管理节点,妥善地解决了原方案在移动IPv6网络中的扩展问题。最后对新方案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移动IPV6越区切换管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移动IPv6为IPv6节点提供了在Internet中使用固定的家乡地址在不同子网中进行漫游通信的能力,然而当节点在网络间越区切换的时候,容易引起通信质量的下降或中断。针对标准移动IPv6和HMIPv6(层次化移动IPv6管理模型)对节点切换管理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越区切换管理模型方案,通过非固定的移动锚节点(MAP,Mobility Anchor Point)管理域,以及动态的MAP切换时机的选择,来达到降低切换行为的发生频率、保持切换发生时通信的连续性、使MAP负载均衡等目的。  相似文献   

3.
移动IPv6环境下的QoS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IPv6为IPv6节点提供了在Internet不同子网中使用不变的家乡地址进行漫游通信的能力。相比于传统固定网络,节点的移动为通信的服务质量(QoS)保证提出了新的挑战。介绍了当前的移动IPv6技术和IP网的QoS技术,并针对移动IPv6的特点阐述了其QoS机制,对比各种机制的特点,对其进行网络时延的分析。最后说明了移动IPv6的QoS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移动IPv6环境下的QoS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IPv6为IPv6节点提供了在Internet不同子网中使用不变的家乡地址进行漫游通信的能力。相比于传统固定网络,节点的移动为通信的服务质量(QoS)保证提出了新的挑战。介绍了当前的移动IPv6技术和IP网的QoS技术,并针对移动IPv6的特点阐述了其QoS机制,对比各种机制的特点,对其进行网络时延的分析。最后说明了移动IPv6的QoS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IPv6网络的移动节点和通信对端之间的绑定更新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GA技术改进的移动IPv6安全绑定更新方案。新方案对移动IPv6的BU信令及BU/BA过程进行格式扩展,并在绑定更新过程中引入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不需要协商绑定管理密钥工作模式和需要协商绑定管理密钥工作模式。在生成管理密钥后,不用私钥签名和公钥验证,只采用协商好的管理密钥进行签验。该方案减少了冗余信令交互,降低了CGA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路由优化过程的安全性。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移动IPv6协议实现了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平滑切换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问题.本文在阐述了移动IPv6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漫游切换时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然后提出了移动IPv6节点切换过程中的注册认证方案.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移动时产生切换,由此而产生的延时和丢包问题限制了移动IPv6的应用;可见,移动IPv6切换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乒乓移动作为移动网络中的一种典型移动方式,对切换尤为敏感.本文在详细阐述了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模拟仿真工具NS-2模拟了基于乒乓移动的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证明此种策略在乒乓移动情况下存在严重的通信中断.最后针对乒乓移动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限时保留地址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移动IPv6协议实现了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平滑切换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问题。本文在阐述了移动IPv6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漫游切换时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然后提出了移动IPv6节点切换过程中的注册认证方案。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标准移动IPv6的新型无缝切换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移动IPv6协议进行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切换问题是影响管理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移动网络服务质量,需对移动IPv6切换性能进行优化.针对标准移动IPv6(MIPv6)的切换技术的种种弊端,在深入分析其切换时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MIPv6无缝切换模型--双接口移动终端辅助切换.新方案的特点是在一张网卡上集成两个无线模块,利用双链路将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的切换转变为移动节点内部接口的切换,基本上实现了无缝切换.而硬件的成本正在不断降低,显然通过低廉的硬件冗余来换取高质量的移动网络服务是完全值得的.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v6协议在实现了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平滑切换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问题.本文在阐述了移动IPv6相关概念和移动节点接入认证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漫游切换时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然后提出了移动IPv6节点切换过程中EAP+RADIUS接入注册认证方案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层次化移动IPv6环境中的QoS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层次化移动IPv6的网络提出了一种QoS信令,为移动节点提供服务质量的保障。在分析了RSVP信令的特点及其由于对多播的支持而增加的复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简化的RSVP信令,然后把此RSVP信令和层次化的移动协议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综合的QoS切换方案,并在层次化的移动环境下,对此QoS信令和其它几种QoS机制在资源预留时间和信令负荷方面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IPv6网络互连过程中基于身份认证的域内用户与基于无证书认证的域内用户之间进行跨域认证和密钥协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基于证书签密的认证方案,设计了一种IPv6网络跨域认证协议并对其安全性和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方面,该协议具有完美向前保密和双向实体认证等安全属性,满足了认证的安全需求;在效率方面,与同类协议相比,该协议无须进行公钥加/解密运算,也不受同步环境的限制,只需五条消息就能实现跨域认证,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都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吕波  谢晓尧 《计算机应用》2007,27(3):608-609
针对防火墙在移动IPv6网络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安全防火墙系统。并引入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组合的混合认证方法,对来自防火墙外部未经授权的特定报文进行有效认证,可以很好解决MIPv6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The Mobile IPv6 protocol is a major solution to supply mobility services on the Internet. Many networking vendors have already implemented it in their operating systems and equipments. Moreover, it was recently selected to provide permanent IP addresses to end-users of WiMAX and 3GPP2. Mobile IPv6 relies on a specific router called the home agent that hides location changes of the mobile nodes from the rest of the Internet. To do so, the mobile nodes’ traffic must flow through the home agent. This mandatory deviation produces longer paths and higher communication delays.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describe a new approach to address deployments of Mobile IPv6 based on graph theory and could be applied to any operator’s network. In particular, we use notions of centrality in graphs to quantify increases of communication distances induced by dogleg routing and identify relevant home agents locations. We evaluate this approach using real-world network topologies and show that the obtained Mobile IPv6 performance could be close to direct paths one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generic and can be used to achieve efficient deployments of Mobile IPv6 as well as Home Agent Migration: a new Mobile IPv6 architecture using several distributed home agents.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无证书签密的代理移动IPv6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代理移动IPv6认证方案存在的系统开销大和不能抵御暴力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证书签密的代理移动IPv6认证方案。该方案结合了无证书签密和代理移动IPv6的实际环境,在实现对移动节点认证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无线环境中密钥管理问题。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形式化分析证明,该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是可证明安全的。同时,效率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减少了节点之间的交互,而且保持了较小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6.
王峰  闵志松  王清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1):2575-2576,2695
IPv6协议取代IPv4已经成为趋势,IPv6对移动IP的具有更强的支持,但是现阶段防火墙存在无法正确处理移动IPv6数据包的问题.在分析移动IPv6的通信机制以及现阶段包过滤防火墙特性的基础上,针对移动节点在通信过程中位置变换的情况,分类探讨了移动IPv6的通信机制与现阶段防火墙过滤规则的各种冲突现象,总结了冲突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Sec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pervasive accessibility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necting control systems with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wireless telemetry and mobile user interaction with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re examples of services that motivate the need for sec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Mobile IPv6 is being touted to provide communication support for such services. The security of Mobile IPv6 poses key challenges impeding its wide-scale adoption. Several security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rveys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of Mobile IPv6, provides a taxonomy for the main existing and proposed solutions, and then extends to outline some open issues.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移动IPv6动态家乡代理发现过程的安全,采用加密生成地址方式将身份与公钥绑定,设计了基于身份的门限群签名方法,满足了动态家乡代理发现过程对认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动态家乡代理发现安全通信协议,保证了家乡代理信息的安全传输。通过对认证方法的安全分析和安全通信协议的形式化证明,表明设计的保护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IPv6协议带来网络地址的增长和智能网络设备的发展,各种专有网络同外界设备,特别是具有单独地址的个人设备的互联成为网络互连中的重要应用场景,保证其安全性和可控性成为考虑的主要因素.IPSec-VPN是当下主流的专用网络安全通信技术,但存在安全控制粒度不灵活,支持的网络拓扑结构不灵活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IPSec包封装模式-混合模式,并给出基于Linux内核包过滤机制的混合模式IPSec VPN的设计与实现.该方案能支持LAN-to-LAN环境和远程访问IPSec VPN环境下的安全通信并实现网关对访问者的完全透明,是一种新型的IPSec-VPN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