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骨肉瘤大剂量化疗后潮热汗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大剂量化疗后出现潮热汗出症状的骨肉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加味竹叶石膏汤煎剂,对照组口服贞芪扶正胶囊、复合维生素B常规剂量治疗,观察患者潮热汗出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潮热汗出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8%和43%(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0%和30%(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加味可以有效改善骨肉瘤患者大剂量化疗后潮热汗出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潮热汗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治疗组)40例和针刺组(对照组)40例,采用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进行症状评分。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更年期潮热汗出症状均有改善,Kupperman评分明显下降(P0.001),穴位埋线组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更年期潮热汗出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调周法结合西药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片,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周法,并进行疗效评估,测定血清FSH、LH、E2水平,并对月经来潮及潮热汗出等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及62.5%,且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两组均能改善血清FSH、LH、E2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的三种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更能改善月经来潮及潮热汗出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调周法结合西药对卵巢早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月经来潮及潮热盗汗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脾肾亏虚证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并设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细胞(WBC、Hb、PLT)、免疫功能变化(IgA、IgG、IgM、ICT)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对照组为38%(P<0.01);治疗组患者血细胞有所下降.但下降值和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该药配合化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骨髓抑制,其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肾合剂联合格拉司琼在化疗过程中减轻呕吐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使用NP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脾肾合剂加止吐剂(格拉司琼),对照组仅应用格拉司琼,观察两组化疗后的呕吐反应。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程度较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脾肾合剂加用止吐剂格拉司琼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化疗后的呕吐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凤香 《光明中医》2012,27(7):1322-1323
目的观察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脾肾亏虚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并设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细胞(WBC、Hb、PLT)、免疫功能变化(IgA、IgG、IgM、ICT)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对照组为38%(P<0.01);治疗组患者血细胞有所下降。但下降值和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该药配合化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骨髓抑制,其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更年期潮热专方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服用更年期潮热专方,对照组则服用二仙汤加减方,均治疗4周后观察潮热症状变化、Kupperman绝经指数(KMI)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潮热症状评分、KM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年期潮热专方可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热自心下而发之潮热汗出症状,降低Kupperman绝经指数,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采用西药联合温肾扶脾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9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扶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甲状腺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T3、FT4均高于对照组,TSH、TG-Ab及TPO-Ab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MPO、MCP-1、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西药联合温肾扶脾方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效果较好,其能显著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甲状腺炎对甲状腺损伤,改善甲状腺分泌功能,提高甲状腺激素水平,缓解甲减症状。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中藏药复方升白合剂对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升白细胞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选取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 140例 ,随机分为升白合剂治疗组 80例 ,复方阿胶浆对照组 6 0例。结果 ,治疗组升白细胞总有效率为 90 % ,对照组为 70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化疗完成率 ;能有效地调节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 ,作用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能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 ,缓解临床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敛汗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气虚血瘀型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化疗后常规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敛汗方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0.0%,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敛汗方可明显减轻肿瘤患者化疗后出汗量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热清口服液对胶质瘤、脑膜瘤手术后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手术后按自然病区分脑热清组(中药组)、脑热清配合常规西药组(中西药组)和常规西药组(西药组),连续用药7天,对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的药前体温、发热天数,药后体温、退热度数、退热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中西药组治疗后胶质瘤及脑膜瘤手术后发热患者体温明显降低,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脑热清口服液具有显著降低脑瘤手术后发热患者的体温的作用,其退热作用与胶质瘤或脑膜瘤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VAP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药对照组(25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日观察症状积分并记录。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第7、14日主要症状发热、痰量、气喘积分较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第14日痰量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VAP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热清口服液(简称脑热清)对颅脑手术后发热的退热疗效及中医证型与疗效关系。方法按天坛医院神经外科3个自然病区随机分为3组,对颅脑手术后患者分别用脑热清(脑热清组,86例)、脑热清结合西药(结合组,276例)和西药(西药组,89例)治疗,比较3组退热幅度和退热疗效,结合组中医证型与退热疗效的关系,并观察各种证型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积分变化。结果脑热清组和结合组退热幅度、退热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合组中医证型的退热疗效从高到低顺序为湿热内蕴型>内热炽盛型>痰热内阻型,且中医证型的主要症状有显著的改善。结论脑热清结合西药对颅脑手术后发热有确切的退热作用,退热效果与中医证型有关,退热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其临床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肺积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7例)常规化学治疗;中西组(40例)肺积方与化疗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肿瘤稳定和有效率中西组为92.9%,西药组为86.5%,两组疗效相当(P>0.05);KPS评分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提高幅度中西组大于西药组(P<0.01);NK细胞活性中西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西药组则有所降低(P<0.01);CD3+/HLADR+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提高幅度中西组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肺积方对晚期NSCLC患者具有一定的客观疗效,主要表现为稳定病灶、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理与提高患者的内源性NK、CD3+/HLADR+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协助控制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2例)与单纯西药对照组(1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予自拟中药汤剂"升降白虎汤"鼻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天、第4天、第6天观察患者的症状、肺部体征、白细胞计数等积分,测定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进行APACHEⅢ评分并予记录。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第4天、第6天体温、肺部体征及白细胞计数积分较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6天体温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第4天、第6天咳痰、白细胞计数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APACHEⅢ评分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APACHEⅢ评分随住院日延长而降低,氧合指数随着住院日延长而增高,对照组与之相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助于重症肺炎患者症状、体征及临床指标的恢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日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将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用中药配合化疗,对照组36例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89%,对照组为36.11%。1、2、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61.1%、47.2%、25.0%,对照组为36.1%、25.0%、5.6%,治疗组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明显估于单纯西药化疗。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蝰蛇咬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蝰蛇咬伤的作用.方法将患者7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予西医常规处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综合疗效相近,但中西医结合组在升高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液透析次数、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等方面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蝰蛇咬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制动方治疗慢性抽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抽动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3组,每组20例,中药组用制动方,西药组用氟哌啶醇,中西药组用制动方加氟哌啶醇,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均进行症状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中药组有效率50%,西药组有效率55%,中西药组有效率80%,3组治疗后比较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后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制动方对慢性抽动确有疗效,而中西药结合则是治疗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医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抗肿瘤中药静脉制剂、消积饮、辨证中药汤剂)、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西医组予以化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中西医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并通过卡卜兰-迈尔(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各组的远期疗效,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率的24个预后因子,筛选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中位生存期中医组为(285.00±17.92)天,西医组为(265.00±1.80)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为(359.00±7.00)天,与中医组及西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5、1年生存率(%)中医组分别为84.4、18.1;西医组为82.5、20.6;中西医组为92.5、42.7。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4个预后因子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治疗前Kamofsky评分、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CA199、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量表总积分、治疗稳定、CD3^+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CA199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危险因子;治疗前Kamofsky评分、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量表总积分、治疗稳定、CD3^+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保护因子。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延长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率,可作为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