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适应突出矿井瓦斯治理新要求、新标准,针对瓦斯治理岩巷工程量大、采掘接替关系紧张等问题,禹州枣园煤业有限公司勇于淘汰传统炮掘工艺,提出综掘快速施工,以“地质资料”匹配“机械性能”作为投入岩巷综掘机的前提,对底板抽放巷层位及综掘快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实测二1煤层底板8~15 m内岩石赋存情况及坚固性系数匹配最佳性能综掘机,确定底板抽放巷层位;高效优化各生产系统,探索正规循环作业模式,实现了岩巷单进水平190 m/月的突破,赢得充足的瓦斯治理时间。为类似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底板抽放巷工程层位确定及快速施工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突矿井在煤巷掘进之前需先施工底板瓦斯抽放巷,通过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实现消突。为了提高掘进效率和综合机械化程度,底板岩巷一般采取综掘技术进行掘进,坚持"有掘必探"的超前探查原则,需要协调好综掘机快速掘进与探查孔施工的时间关系,既要确保实现探查结果的真实有效,又要保证采掘接替的有序开展。通过对综掘机施工作业循环的分析研究,对超前探煤与探水工作做了设计优化,实现了统筹施工、协调兼顾的作业目标。  相似文献   

3.
按照集团公司"瓦斯治理、岩巷先行"的管理理念和要求,淮南矿业集团丁集煤矿为加快岩巷掘进速度,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局面,在1141(3)高抽巷采用国产EBZ200H综掘机及配套机械化施工装备,通过对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劳动组织等不断改进优化,连续4个月破国产岩巷综掘记录,实现了岩巷快速掘进.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岩巷快速综掘技术及管理体系,为同类矿井解决岩巷掘进慢的"瓶颈"提供了可靠借鉴.  相似文献   

4.
底板岩巷层位选择是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瓦斯措施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煤层底板赋存石灰岩含水层的矿井实际,设计了2种底板岩巷层位布置方案,并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了钻孔施工抽放瓦斯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底板抽放巷布置在含水灰岩之上、与含水灰岩较近的煤层底板层位时,可以有效避免含水层的影响,且钻孔施工容易、效率高,钻孔有效利用率高,封孔和抽放效果好,材料消耗少、节约成本,因此,优选为适用的底抽巷布置合理层位。  相似文献   

5.
新义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且不具备开采保护层进行区域瓦斯治理的条件,为了合理确定底板抽放巷与煤层间的垂距、平距及布置方式,采用理论分析和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突出煤层底板抽放巷优化布置研究,得到新义公司12021轨道巷底板抽放巷适宜采用的布置方式,运用"瓦斯抽放+水力冲孔"治理瓦斯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抽放效果。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煤矿的首要大事,高瓦斯突出矿井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煤层瓦斯,采用在煤层底板中施工专门(独立)的底板岩巷预抽煤层瓦斯,掩护上部煤巷掘进。因底板巷距B4煤层底板法向距约8~10m,底板岩巷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从控制底板岩巷层位、通风管理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底板岩巷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为相似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消除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性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治理瓦斯的主要任务.本文以建新矿1018顺槽底板抽放巷为例,介绍了该矿通过合理布置底板岩巷和穿层抽放钻孔,提高封孔质量及孔口负压进行瓦斯抽放有效消除单一突出煤层煤巷掘进期间突出危险的实践经验,确保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5,(8):40-42
针对平煤矿区岩巷工程量大、岩巷掘进速度慢、采掘接续紧张的难题,以十一矿己24011工作面(下)低位瓦斯抽放巷为工程背景,对煤矿大断面岩巷综掘快速成巷关键技术,如巷道层位及支护方案、掘进施工设备配套及生产系统以及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巷道快速成巷实施效果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突出矿井在实施区域瓦斯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保护层开采、底板岩巷穿层抽采等为主的模式,但在部分瓦斯、水"双重"灾害威胁严重的单一坚硬煤层,施工底板岩巷水害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实施定向长钻孔超前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治理技术,实现了对煤巷掘进范围煤体的均匀控制,消除了底板突水威胁,为煤巷安全掘进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岩巷炮掘施工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以漳村煤矿2603高抽巷为例,通过引进EBZ-280A配套综掘设备,结合实验室试验和3DEC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掘进的合理层位,并制定一系列的岩巷快速掘进措施,实现岩巷快速稳定掘进.现场实践中综掘设备日均进尺达6.2 m/d,比炮掘日均进尺提高3.3 m/d,施工效率提升113.8...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推行岩巷综掘技术困难的具体情况,以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东翼配风巷为例,对其采用岩巷综掘技术的安全、设计、施工组织、降尘防护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实现了矿井安全快速掘进,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陈海洋  任培良 《中州煤炭》2020,(5):157-160,164
为稳步提升矿井岩巷单产单进水平,加快掘进速度,缓解工作面接替紧张局面,针对深井高地应力、三软复合围岩等制约因素,通过科学分析,对施工工艺、支护设计、运输系统、劳动组织等进行重新优化,制定了针对性解决措施,研究符合特殊地质条件下岩巷大断面综掘机快速掘进技术,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平行作业,发挥大功率综掘机重装优势,有效减少了岩巷掘进及支护成本投入,提高了巷道单进水平,缓解了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为矿井顺利采掘接替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瓦斯治理巷道的提前完工,为灾害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时间及空间,为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在岩巷大断面综掘机快速掘进技术方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赵庄煤业煤层透气性差、抽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取了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措施,其中底板岩巷层位选择是关键技术之一。为了确定合理的底板岩巷布置层位,结合矿井煤层地质的实际,进行了层位布置方案设计、合理性分析、施工及抽放效果、技术经济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底抽巷布置在K6灰岩之上、距离3号煤层底板8耀10m的层位时,取得了施工钻孔效率高、材料消耗少、钻孔有效利用率高、封孔和抽放效果好的特点。因此确定了该矿井底抽巷布置的合理层位。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选择底板抽放巷的层位以保证瓦斯抽放效果及降低巷道维修费用,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合理确定底板抽放巷与煤层间的垂距、平距及布置方式,运用理论分析得出12021轨道顺槽底板抽放巷采用垂距8~10 m、平距6 m的内错布置方式。通过钻孔瓦斯抽放量、区域防突效果及前探钻检验底板抽放巷穿层预抽瓦斯抽放效果,结果显示:瓦斯抽放总量为23.27万m3,抽放率达到30%,顺槽掘进期间,采场残余瓦斯含量为6.5 m3/t,小于7 m3/t的指标临界值,底板穿层钻孔抽放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民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要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涟邵煤田利民煤矿根据矿井瓦斯突出特点,结合原开拓开采系统,确定弱突区先行开采、由中部向井田两侧开采的开拓布局。采用底板瓦斯抽放巷结合其它辅助方法解决掘、采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有效地控制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促使矿井顺利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5,(10):142-144
针对某矿瓦斯含量较大,严重影响矿井生产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等方法,对3#煤层底板瓦斯抽放巷层位布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采动下煤层底板塑性破坏区域及垂直应力变化情况,提出3种具有针对性的布置方案,从岩层稳定性角度出发,以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和岩体质量系数法对布置方案进行筛选,得出该矿3#煤层底板瓦斯抽放巷布置在底板下28 m的细砂岩中为最优,为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瑞平公司庇山煤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为解决掘进煤巷施工期间煤与瓦斯突出的问题,采取了低位瓦斯抽放巷区域瓦斯治理消突技术。由于低位抽放巷施工速度较慢,制约着煤巷的掘进速度,严重影响矿井采掘正常接替。为保证矿井正常接替,采用了EBZ-200H全硬岩掘进机,增大了岩石巷道掘进生产能力,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果,提出了预掘底板岩巷穿层钻孔卸压抽采技术。通过考察底板围岩位移量、煤层透气性系数,分析了底板岩巷上覆煤岩层的卸压效果;通过考察底板穿层钻孔的单孔抽采量及抽采半径、煤巷条带的抽采效果、煤巷掘进的预测指标及炮后瓦斯浓度,分析了卸压煤层的抽采效果。实践表明,底板岩巷布置在待掘煤巷正下方8~12 m位置时穿层钻孔卸压抽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6,(6):238-239
介绍了一种能用于瓦斯抽放巷的新型掘进机,通过有效的施工组织及可靠的配套设备,提高了进尺速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有效替代传统岩巷使用的炮掘方法,为岩巷快速掘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单一突出煤层底板抽放巷优化布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单一突出煤层中采用底板瓦斯巷预抽瓦斯的消突效果,在平宝公司矿井单一突出煤层下10m处布置底板抽放巷,分别提出两巷道中心对中心垂直投影距离为0、10、20m以及煤巷外帮对岩巷内帮垂直投影距离为1m等4种钻孔布置方案。结果表明:第3、第4种方案相比第1、第2种方案,每组钻孔钻进距离分别减少20-83、11-74m,施工时间分别减少100-180、80-150min,百米巷道治理周期缩短2-3d,抽放瓦斯体积分数提高10%左右。采用第3、第4种方案后,虽巷道应力分布集中、变形量较大,但通过高强锚网索支护,完全可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