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已知运动试验可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甚至猝死,但发生率很低,因此少见又容易忽视。而其心电图则是千变万化,必须及时准确分析,以便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防止意外发生。现报道我院1例运动平板试验致并行心律室速。着重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男患,32岁,间歇胸闷一年,无用药史。体查、心电图、Holter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检查均无异常。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Bruce方案):运动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运动达BruceⅡ级,3min 20s时,突然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51次/min,伴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故可确诊为室速。室速前未见早搏或ST—T改变。因室速伴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一般认为属于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易发展为心室纤颤,是引起猝死的原因之一.室速的病因、机制及类型不同,它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但大多数室速持续时间短,常规心电图难以测得.而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长,信息量大,室速的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明显提高.我院自2006年以来经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1645例,其中检查出室速62例,现对动态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室速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特征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并窄QRS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临床易误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室上速.当使用主要抑制房室结前传的药物有诱发旁道前传致宝率加速或室颤的危险.本文旨在根据心电图特征结合临床分析探讨药物诱发房颤、房扑的机制和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早、室速临床常见,90%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经射频消融可获根治。但该部位又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患者心脏发育不良三角的顶端部位,故其伴发的室早、室速也能位于该部位。当室早或室速符合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心电图特征时,究竟属特发性还是伴发于ARVC者,Hoffmayer最近提出鉴别两者的心电图积分法。  相似文献   

6.
QRS延长──一种运动诱发与缺血相关的室速和室颤的危险指标[BerntsenRF,CjestvangFTRasmussenK,AmHeartJ,1995,129(3:542(英文)]本研究旨在探讨由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致室速或室颤的病人,心电图上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起源点邻近房室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室速/室早)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共19例特发性室速/室早患者接受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对所有病例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室速/室早术中均消融成功.10例起源于二尖瓣环附近,包括前侧壁(5例)、后侧壁(3例)、后间隔(2例).9例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包括游离壁侧5例、间隔侧4例.对各组瓣环室速/室早心电图做进一步分析,可概括出系列心电图判断指标用以估计消融靶点的部位.结论 起源点邻近房窜瓣环附近的室速/窒早是特发件室速/室早的一个亚组,射频消融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判定室速/室早的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8.
运动诱发的室速,据信提示运动试验的危险性增加和预后不佳。然而运动诱发的室速和预后之关系未经专门研究。1984年9月至1989年6月间3351例患者常规进行运动试验,回顾分析发现55例运动诱发室速。平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通常分成特发性左室室速(ILVT)和特发性右室室速两种.其中ILVT约占特发性室速的20%,临床发作特点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相似,血液动力学稳定,且体表心电图QRS波群较窄.ILVT多起源于左心室间隔部,其电生理机制、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标测及消融方法已有较为详细的报道[1-4].本研究探讨窄QRS波群ILVT的体表心电图表现及电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作者发现一例脑栓塞致室性心动过速病例,并抢救成功。本例患者因冠心病致心房纤颤,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致脑栓塞合并低血钾,而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其心电图示:①频发室早;②短阵室速。给用利多卡因、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