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为了降低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高度角的被动式遮阳墙体的设计方法,在太阳高度角较大时规避太阳辐射,在高度角较小时利用太阳辐射。以南京地区某住宅为例,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建筑全年负荷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被动式遮阳墙体节能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被动式遮阳墙体能根据太阳高度角调节各个配件的尺寸,同时,采用被动式遮阳墙体的建筑比参照建筑降低了18.82%的建筑冷负荷,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实际案例分析,提出应用基于太阳辐射模型的CFD模拟方法对不规则建筑的空调冷负荷进行验证计算的流程,弥补了现有负荷计算软件无法针对不规则建筑进行精确计算的问题,并可在负荷验证计算的基础上对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模拟计算,对空调系统设计合理性进行分析,指导其优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以及系统可靠性,并可降低空调系统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3.
何志伟  林晨  辛洁晴 《电力与能源》2011,(5):408-412,417
地源热泵(GSHP)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空调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GSHP供热/制冷的住宅建筑,使用传统的电负荷预测方法已经难以适用,为此提出一种新的电负荷预测方法,将住宅建筑的用电负荷分解为家庭用电负荷、传统公共用电负荷和GSHP空调系统用电负荷三部分.对前两种用电负荷采用单位指标法进行负荷计算,并在计算家...  相似文献   

4.
万建武 《节能》1999,(11):7-9
指出了在空调房间末端冷量可调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对制冷设备客量选择具有很大影响的室内冷负荷应当以空调建筑中所有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为依据。并以旁通型变风量集中空调系统为例,对空调系统设计冷负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某坡屋顶大空间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eQUEST软件,提出了空调区和非空调区分区的建模方法,依据所建模型分析全室空调和不同分层高度时夏季分层空调峰值冷负荷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分层空调形式的负荷比全室空调的减少30%以上,夏季空调峰值负荷随分层高度增加近似线性增加.比较模拟负荷与常规分层空调负荷计算结果发现,两者相对误差小于3%,说明基于动态能耗模拟软件分区模拟大空间分层空调负荷的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6.
隔热涂层降低建筑空调负荷效果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降低建筑空调负荷的角度出发,对外壁面有隔热涂层的房间建立了稳态传热模型,用数值方法逐一分析了涂层的各种参数,包括导热系数、厚度、表面太阳吸收率、发射率以及地区因素等对空调负荷的影响。研究发现:隔热涂层能显著降低空调负荷及能耗;仅当涂层热阻与墙体热阻之比大于0.2时,涂层导热系数的降低才会对空调负荷产生显著影响;涂层表面太阳吸收率和发射率对空调负荷的影响非常大,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隔热涂层用在太阳辐照密度越大、日最高气温越低、日较差越大的地区节能率越高,越有利于发挥其降低空调负荷及日累计能耗的功能;决定着空调运转时间长短的当地室外气温分布状况对于评价隔热涂层节能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空调负荷的预测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预测建筑物的空调负荷,及时有效地调控系统,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提出预测方法,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实现优化计算,围绕济南及成都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空调负荷进行预测,确定影响空调负荷的各个因素并在计算过程中不断调整以简化预测过程。采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和分析,通过不断调整输入因素及部分PSO参数以降低预测误差。基于支持向量机及粒子群算法的空调负荷预测模型性能较好,预测精度高。研究结果可为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预测提供参考,揭示空调负荷的变化特点以实现节能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外墙逐时负荷计算及空调节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3种典型的建筑外墙体结构为例 ,在室外温度周期性非稳态变化的条件下 ,分别对其进行了动态负荷计算。分析了通过不同建筑外墙形成的冷负荷的变化特性 ,结合评价人体舒适性的PMV指标 ,探讨了建筑外墙结构和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对空调节能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大型超市建筑夏季空调冷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上海市某一大型超市建筑为例,分析其夏季空调负荷的分布规律,并针对不同的冷热源选择方案,结合超市建筑的空调负荷特点,提出了多种空调冷热源方案的适用性,可为大型超市空调冷热源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运行方式的角度对地板辐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优化,以济南某办公建筑为例,利用Trnsys仿真模拟软件建立地板辐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模型,通过改变负荷侧水泵流量、机组功率、系统启停时间,比较不同方式运行的舒适性和经济性,探索地板辐射供冷系统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结果显示: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可以减小负荷侧水泵流量和机组功率,确定最佳运行参数,减少系统能耗;墙体总蓄热时间为12.5 h,放热时间为11.5 h,由于墙体具有热惰性,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延迟现象;系统在7:30~18:00运行能够缩短运行时间,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北京某别墅太阳能供暖及空调设计为例,通过太阳能的得热计算、建筑冷热负荷计算及供暖空调方案的分析选择,提出了一种节能舒适的应用天然能源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采用几种典型墙体材料时,建筑房间导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换热问题进行数值研究.计算采用SIMPLE算法、QUICK差分格式.计算结果表明,当室外环境相同时,分别采用灰砂砖砌体、空心砖砌体、聚苯板作为墙体材料,对室内温度及墙体内表面温度影响不同.选择聚苯板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相对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可利用相变材料的蓄热性能,减小房间内的温度波动,提高热舒适度.对于建筑来说,利用墙体蓄热,将白天太阳辐射的一部分热量储存起来,到了夜间再释放出来,可降低白天的空调冷量,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郁文红  杨昭  谭晶莹 《节能》2005,(8):29-31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我国华北地区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前后围护结构的热桥传热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内保温方式的热桥传热是外保温的2倍,供暖空调负荷计算时应该进行热桥传热修正。在墙体节能改造中外保温方式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4.
从民用机场建筑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的生,探讨机坪辐射现象对候机楼为主的民用机场建筑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宽阔,平坦的,大面积的停机坪在夏季强烈阳光照射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发射平面,与阳光共同形成机坪辐射,而这种辐射所形成的最大负荷与建筑物的温差传热最大值出现在同一时段,形成空调系统的高峰负荷,因此,机坪辐射对机场建筑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候机楼等机坪周边机场建筑的空调冷负荷,材料选择以及空调送风系统的布置等,除了考虑一般影民用建筑空高冷负荷的因素外,应充分考虑机坪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节能》2021,40(3):42-45
以天津市某社区文体中心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筑物热工条件,进行对其进行负荷计算,利用DeST模拟计算该建筑全年动态负荷,进行冷热源方案比选。设计方法旨在为此类文体中心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建筑负荷特点,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相结合的形式,对某新建办公楼进行了空调工程具体设计。文中给出了该建筑的工程概况、方案对比、设备选型、地埋管设计计算、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以及碳排放计算过程。为相关系统形式的设计和该气候区域的空调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方  张燕玲  丁雪 《节能》2008,27(3):44-45,51
对郑州某酒店冷冻站的室内空调系统进行了设计。结合建筑本身特点及空调区功能的要求,对中餐厅、西餐厅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对KTV包间、客房采用风机盘管系统,气流组织采用侧送下回方式。对建筑冷、热负荷进行了精确计算,结果表明夏季总冷负荷为378·71kW,冬季热负荷为90·7kW。经过近2年的运行,效果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卢晗  楚广明  曲晓宁 《节能》2011,30(11):97-99
在空调设计过程中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对某五星级酒店的空调负荷构成进行分析,得出酒店建筑的负荷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新风负荷,通过设置全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能量,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变频多联空调能量特性的建模和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评价变频多联空调(VRV)的能耗特性,基于美国能源部动态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开发了VRV的能耗计算模块。利用一实际建筑作算例,在不同室内设定温度、不同室内机开停台数的情况下对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和部分负荷比以及室外温度和机组能耗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作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计算模块能够较好地分析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的能耗特性。  相似文献   

20.
栾冠侠  刘字峻 《节能》2010,29(10):62-64
介绍储能相变材料及其分类,讨论相变材料在建筑供暖空调领域的应用研究。详细介绍作为相变墙体材料和系统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相变材料在建筑供暖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