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71-2988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破伤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重症破伤风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控制痉挛发作,同时给予早期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结果除1例患者因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外,其余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重症破伤风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13年至2020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指导破伤风临床诊治、早期识别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可能影响破伤风预后的20个因素建立数据库,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牙关紧闭(97.5%)、吞咽困难(92.5%)、四肢痉挛抽搐(77.5%),常见并发症为呼吸衰竭(32.5%)、心肌损害(30%).以下8个因素:ICU患者、机械通气、发热、并发呼吸衰竭、四肢痉挛抽搐、APACHEⅡ评分、Ablett分级、住院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Ablett分级皆为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加强体力劳动者对破伤风的认识;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并及时行人工免疫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措施;破伤风患者若出现住院时间长、实施机械通气、Ablett分级高,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加强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13年至2020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指导破伤风临床诊治、早期识别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可能影响破伤风预后的20个因素建立数据库,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牙关紧闭(97.5%)、吞咽困难(92.5%)、四肢痉挛抽搐(77.5%),常见并发症为呼吸衰竭(32.5%)、心肌损害(30%).以下8个因素:ICU患者、机械通气、发热、并发呼吸衰竭、四肢痉挛抽搐、APACHEⅡ评分、Ablett分级、住院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Ablett分级皆为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加强体力劳动者对破伤风的认识;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并及时行人工免疫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措施;破伤风患者若出现住院时间长、实施机械通气、Ablett分级高,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加强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的作用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呼吸肌群及膈肌发生频繁、强烈抽搐,导致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破伤风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由于重症破伤风临床特点独特,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与普通呼吸衰竭患者明显不同,而国内对重症破伤风患者进行有创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我科监护室收治的13例重症成人破伤风的救治及护理。结果:13例患者12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良好的重症监护条件、及早的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积极控制痉挛与抽搐、及早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精心细致的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及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7例破伤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7例患者,男女比为20∶7,平均年龄(47.11±2.34)岁,有明确外伤史者占92.6%.全身性及局限性破伤风占比分别为85.2%及14.8%.主要症状包括牙关紧闭(100%)、吞咽困难(92.6%)、阵发性局部或广泛性肌肉痉挛、抽搐(92.6%)等.机械通气比例为48.1%,其中15.4%行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为74.1%,病死率为33.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blett分级是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中年男性是破伤风发病及死亡的主要人群,对于外伤后出现牙关紧闭、肌肉痉挛、抽搐等表现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该病,Ablett分级可用于预测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加肌松剂治疗重症破伤风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加肌松剂治疗重症破伤风的价值。 方法 对 2 2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例早期气管切开患者中 ,有 6例行机械通气加肌松剂治疗。治愈11例 ,死亡 1例。救治成功率 91.7%。 10例未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 ,治愈 4例 ,死亡 6例。 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加肌松剂治疗重症破伤风疗效满意 ,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并发呼吸衰竭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加肌松剂抢救破伤风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6例破伤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治愈,1例死亡。救治成功率83.3%。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加肌松剂抢救破伤风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满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路钧  段炬萍 《四川医学》2006,27(10):1096-109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肌松剂并机械通气抢救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的疗效。方法对4例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例均治愈。抢救成功率100%。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应用肌松剂并机械通气抢救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疗效满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探讨极重症破伤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救治措施.方法 对2005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肌松剂联合麻醉镇静辅以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救治的12例极重症破伤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例放弃治疗,1例后遗脑缺氧痴呆,余9例均完全治愈,无并发症,无院内死亡病例.结论 肌松剂联合麻醉镇静辅以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救治极重症破伤风疗效满意,是临床救治极重症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疾病,临床以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及窒息。尽早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状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破伤风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我科自2001—2008年收治67例破伤风病人,其中气管切开26例,死亡6例,其余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紊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1)。因此,治疗破伤风要减少患者死亡率,就必须有效地控制痉挛。近年来,我科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索(简称TAT)的治疗方法。治疗中重型破伤风15例,有效地控制了痉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现将治疗和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ICU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这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后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照组患者比较均降低,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疾病。可引起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 ,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可以改善通气状态从而改善脑乏氧 ,减少颅脑损伤 ,是破伤风病人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措拖。我科自 1991年~ 1999年收治 15例破伤风病人 ,其中气管切开 6例 ,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同仁参考。1 病室安排噪音和光照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故破伤风病人应住单人病房 ,周围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用黑布遮挡门窗减少阳光的射入。病人床旁应设床档防止坠…  相似文献   

15.
陈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90-339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已成为 ICU 救治危重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是保证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1]。但是,吸痰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支气管痉挛等[2],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如何保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者现将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成人重症破伤风病人22例,早期行气管切开术12例,对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频繁患者,在机械通气SIMV或PSV条件下,予大剂量肌松剂治疗6例中,5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4例,女8例,年龄23-63岁,平均37.88±17.80岁。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措施,这种治疗措施常见的并发症为营养不良,相关研究显示:机械通气与营养不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多数会发生营养不良,本文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营养支持的原因、营养支持的方式、营养支持的护理等几方面的阐述,来说明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重要性以及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实施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使用镇静剂的基础上,尽早气管切开、精心的护理与重症破伤风患者成功救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由爆竹炸伤致重症破伤风患者5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救治效果.结果 5例患者3例采取镇静剂、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例采取镇静剂、气管切开,均获得治愈.结论 重症破伤风患者在使用镇静剂的基础上,尽早的气管切开、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成功救治、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性机械通气的患者5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分析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于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通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我5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气道黏膜损伤、2例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1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其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81%。结论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院内较差感染的发生,预防因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简单、设备简化,能有效减少每次吸痰操作所用的时间,提高护理服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高全杰  史忠  郭忠杰  陆海华  李霞 《重庆医学》2007,36(18):1807-1808
目的 探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重症破伤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39例重症破伤风患者分为两组,T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并鞘内注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TIG组较对照组患者痉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明显减低(P<0.01).结论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免疫时效长,无过敏性,易到达靶细胞中和游离毒素,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和减低破伤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