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研究竹叶榕(Ficus stenophylla Hemsl.)根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竹叶榕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叶榕素[methyl 3-(6-hydroxy-4-methoxybenzo-furan-5-yl) propanoate,1]、山柰酚(kaemferol,2)、山柰酚3-O-β-D-葡糖苷(kampferol 3-O-β-D-glucoside,3)、槲皮素(quercetin,4)和小麦黄酮(tricin,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松针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松科(Pinaceae)植物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松针(pine needles)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和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尾松针水煎液镇痛作用较强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化合物7(massonianoside D): (7S,8r)-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骈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8(异落叶松脂素):4,4′,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7-苯基四氢萘木脂素;化合物9(异落叶松脂素-9-O-木糖苷):4,4′,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苯基四氢萘木脂素-9-O-β-D-木糖苷。结论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浅裂鳞毛蕨根茎中的化学成分,用Sephadex LH-20,silica gel等柱色谱方法从其水提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浅裂鳞毛蕨素A(1),浅裂鳞毛蕨素B(2),浅裂鳞毛蕨素C(3),浅裂鳞毛蕨素D(4),东方荚果蕨酯A(5),东方荚果蕨酯C(6),熊果苷(7),3-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葡糖苷(8)和3,4-二甲基苯基-1-O-β-D-葡糖苷(9)。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卷柏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中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s)-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5-乙酰基苯骈呋喃(1),3-羟基-苯丙酸-(2′-甲氧基-4′-羧基苯酚)酯(卷柏酯A,2),丁香脂素(3),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三醇(4),阿魏酸(5),咖啡酸(6),香荚兰酸(7),丁香酸(8),7-羟基香豆素(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南柴胡根中木脂素苷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南柴胡根中的木脂素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利用化学方法和波谱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南柴胡根中得到两个木脂素苷:2,3-E-2,3-二氢-2-(3′-甲氧基-4′-O-β-D-葡糖基-苯基)-3-羟甲基-5-(3″-羟基-丙烯基)-7-甲氧基-1-苯骈-[b]-呋喃(1)和2,3-E-2,3-二氢-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5-(3″-羟基-丙烯基)-7-O-β-D-吡喃葡糖基-1-苯骈-[b]-呋喃(2),二者均为(+)2S,3R型和(-)2R,3S型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且都以(+)2S,3R型的量稍多。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柴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中的(+)2S,3R-2,3-二氢-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5-(3″-羟基-丙烯基)-7-O-β-D-吡喃葡糖基-1-苯骈-[b]-呋喃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紫花松果菊水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紫花松果菊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紫花松果菊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4-羟基苯基)乙基-O-α-L-鼠李糖基(1→6)-β-D-葡糖苷(1),(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roseoside)(2),ampelopsisionoside (3),苯甲基-O-β-木糖基(1→6)-β-D-葡糖苷(β-primererosides)(4),苯甲基-O-β-D葡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花松果菊苷A(echipuroside 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获得。  相似文献   

7.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晓  彭树林  王明奎  丁立生 《药学学报》1999,34(11):835-838
目的:对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MS,1HNMR,13CNMR(DEPT) ,1H 1HCOSY 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杨梅树皮素(1),杨梅树皮苷(2) ,槲皮素(3),柽柳素(4) ,豆甾醇(5) ,仙客来D-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 →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 和珍珠菜苷(7) 。结论:化合物7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 和6 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松针中木脂素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松科(Pinaceae)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针(pine needl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UV,IR,MS,1H-1<>/supH COSY,HMQC,DEPT,HMBC和ORD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尾松松针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化合物4(massonianoside A):(7S,8R)-3,4,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5(massonianoside C):(7S,8R)-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6(cedrusin-4-o-β-glucoside):(7S,8R)-3,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β-D-葡糖苷。结论化合物4和5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IR,NMR,MS等波谱方法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马尾松松针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9′-O-α-L-鼠李糖基-4′:7,5′:8-二氧环新木脂素-4,9-二醇(命名为massonianoside E,I),4,4′,8,8′,9-五羟基-3,3′-二甲氧基-7,9′-单环氧木脂素(II),伞花内酯(III),4-(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丁酮(I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II,III和IV为首次从松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糙叶败酱中木脂素成分研究糙叶败酱中木脂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ge.)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光谱(IR,MS,1HNMR,13CNMR,DEPT,HMQC和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和结论分离并鉴定了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醇(1),4-[1-乙氧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四氢呋喃(2),异落叶松树脂酚(3),去甲络石糖苷(4)。化合物2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云南石仙桃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离并鉴定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Rolfe)全草的体积分数为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反相硅胶柱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4(3羟基2甲氧基苯基)2丁酮(4(3 hydroxy 2 methoxyphenyl)2 butanone,Ⅰ)、4(3羟基苯基)2丁酮(4(3 hydroxyphenyl)2 butanone,Ⅱ)、(R)(+)lasiodiploidin(Ⅲ)、(-)松脂素((-)pinoresinol,Ⅳ)、(-)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Ⅴ)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Ⅲ~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茅青  曹东  贾宪生 《药学学报》1993,28(4):273-281
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ocranthoide Hand. -Mazz.)花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解部分分得三个常春藤皂甙元的双糖链甙,其中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川续断皂甙乙(dipsacoside B,Ⅰ);另外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灰毡毛忍冬皂甙甲(macranthoidin A,Ⅱ)和灰毡毛忍冬皂甙(nmcranthoidin B,Ⅲ),两者的次级皂甙灰毡毛忍冬次皂甙甲(macranthoside A,Ⅱb)和灰毡毛忍冬次皂甙乙(macranthoside B,Ⅲb),亦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银柴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atomaL.var.lanceolataBge.)干燥根银柴胡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银柴胡的乙醇提取物经过氯仿正丁醇水萃取,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HPLC分离,最终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了其结构。结果10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2 furfural,Ⅰ)、5羟甲基2甲酰基吡咯(5(hydroxymethyl)2 formyl pyrrole,Ⅱ)、香草醛(vanillin,Ⅲ)、香草酸(vanillic acid,Ⅳ)、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酮(1(4 hydroxy 3 methoxyphenyl)ethanone,Ⅴ)、1(3′甲氧基4′5′甲叉基二氧)苯基丙醇(1 hydroxy 1(3′methoxy 4′5′methylenedioxy)phenylpropanol,Ⅵ)、二氢阿魏酸(dihydroferulic acid,Ⅶ)、3,4二甲氧基苯丙烯酸(3,4 dimethoxycinnamic acid,Ⅷ)、7烯豆甾醇3棕榈酸酯(stigmast 7 en 3 ol palmitate,Ⅸ)、5,7二羟基二氢黄酮(pinocembrin,Ⅹ)。结论化合物Ⅰ、Ⅲ~Ⅷ、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山药新木脂素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胡椒科(Piperaceae)植物山蒟(Piper hancei Maxim)的藤茎分离到三种木脂素类化合物,根据光谱(UV,IR,NMR和MS)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化合物Ⅲ确定为新结构,(7S,8R,3′S)-1′-烯丙基-3′-甲氧基-7-(3,4-次甲二氧基苯基)-7,8,3′,6′-四氢-6′-氧苯并呋喃,命名为山蒟素(hancinone);化合物Ⅰ为海风藤酮(kadsurenone);化合物Ⅱ为denudatin B。后两种化合物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山蒟民间草药,治疗风湿和关节炎。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结合实验及PAF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化合物Ⅰ的抑制作用最强,化合物Ⅱ明显减弱,而化合物Ⅲ无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从叉蕊薯蓣(D.collettii HooK.f.)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到四个甾体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推定化学结构为3-O-(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Ⅰ];3-O-[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α-L-rah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Ⅱ];3-O-{α-L-鼠李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ranosyl}-yamogenin)[Ⅲ];3-O-{β-D-葡萄吡喃糖(1→3)-[α-L-鼠李吡喃糖(1→2)3-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yamogenin)[Ⅳ]。其中Ⅰ为已知物,Ⅱ、Ⅲ、Ⅳ为首次从植物界得到的新甾体皂甙。  相似文献   

16.
风车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风车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化学成分;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醉鱼草苷Ⅳb(3)、醉鱼草苷Ⅳ(4)、3β,16,β28 trihydroxyoleana 11,13(18)dien 3 yl[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βDfucopyranoside(5)、香蜂草苷(6)。结论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山蒟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胡椒科植物山蒟(Piper hancei Maxim)中分得两个新木脂素成分(Ⅰ,Ⅱ)及三个生物碱(Ⅲ,Ⅳ,Ⅴ)。Ⅰ经光谱(IR,UV,MS,1HNMR,13CNMR,APT-13SCNMR,2 D-HNMR)分析等证明其结构为rel-(7 S,8 S,1′R,3′S,4′R)-1′烯丙基-7-(3,4-二甲氧基苯基)-4′-羟基-5′-甲氧基-8-甲基-2′-氧双环[3.2.1]辛-5′-烯,为新结构,命名为山蒟醇(hancinol)。经光谱鉴定Ⅱ为burchellin,Ⅲ,Ⅳ,Ⅴ分别为风藤酰胺(futoamide)、荜拨明宁碱(piperlonguminine)和N-异丁基-反-2-反~4-癸二烯酰胺。后四种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人参叶中的微量新皂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报,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叶中得到十二种人参皂甙,其中两种微量新皂甙分别为20(R)-人参皂甙-Rh_2,人参皂甙-Rh_。本文继续报道两个微量成分的分离和鉴定。20(R)-原人参二醇(Ⅰ),甲醇重结晶得无色针晶,mp243~245℃。Liebermann—  相似文献   

19.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结构.方法 用硅胶柱和C18反相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蒙古黄芪根中分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pehinone(Ⅰ)、黄芪皂苷Ⅱ(Ⅱ)、黄芪皂苷甲(Ⅲ)、异黄芪皂苷(Ⅳ)、(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葡萄糖苷(Ⅴ)、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葡萄糖苷(Ⅵ)、芒柄花素(Ⅶ).结论 化合Ⅰ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活性成分追踪并结合各种色谱方法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柚皮素(Ⅰ)、4-羟基内桂酸(Ⅱ)、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Ⅲ)、香草酸(Ⅳ)、异鼠李素-3-O-a-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香蒲新苷(Ⅵ)和β-谷甾醇(Ⅶ).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