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阴茎背神经分支选择性切断术治疗早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共对247例早泄患者行阴茎背神经分支选择性切断术,患者年-龄21-56岁,平均28岁,病程1-32年,术中保留3条主干,其余主干及分支均予以切断约1.0cm.结果 判断标准:1、插入运动时间大于3分钟为治愈;2、半数以上时间超过3分钟为好转;3、低于3分钟但较术前有改善者为有效;4、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247例患者中治愈1 85例,占74.9%;好转28例,占1 1.33%;有效23例,占9.3%;无效1 1例,占4.4%.其中2例自述术后症状反而加重.无切口感染,出血,无勃起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阴茎背神经分支选择性切断术是一种治疗早泄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治疗年轻且不合并ED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段莉香  易红 《药物与人》2014,(8):213-214
目的:总结跟腱断裂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我科2012年11月-2013年6月采用跟腱缝合引导器微创治疗新鲜跟腱断裂患者32例总结,提出跟腱断裂患者护理的重点问题及术后康复要点。结果:获得随访的所有病人切口愈合良好,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无深静脉血栓发生。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为96.8%。结论:手术前后给予及时、合理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腕管综合症(carpal turmel syndeome,CTS)是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挤压而产生的其相应支配区的功能障碍,已有大量研究资料报道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该病有肯定的诊断价值[1]。我院对30例怀疑腕管综合症的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及双侧拇短展肌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0  相似文献   

4.
前列地尔是改善心脑血管的常用药物,由于其疗效显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前列地尔主要成份为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它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但是PGE1本身为致痛、致炎物质,如不注意临床保存、配置与输注等,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躯体痛苦,也不利于治疗、护理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根据对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们神经-康复-高压氧联合诊疗中心B区用前列地尔治疗的450例患者进行的观察,有32例患者发生了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7.1%。针对此种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6-03-23,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盐边县鱤鱼乡卫生院疫情报告:鱤鱼乡中心学校自3月22日下午以来共发生26例腹痛、腹泻病例,现有8名学生在乡卫生院输液治疗。现将此次疫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20例受伤1周内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通过小切口、器械引导经皮穿针进行断端缝合修复跟腱,未出现感染、跟腱再断裂,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提示小切口微创内缝合法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一种安全、微创、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并以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部腿部也可患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疼痛甚至超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第1-14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对照组CF 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5天;5-Fu 300 mg/m^2静脉点滴5 h,第1-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 5% (20/32)和34 4% (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P〈0 05);治疗组有2例患者CR;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和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近期疗效较FOLFOX方案好,虽然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较重,但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9.
(一)躯体感觉皮层可塑性Merzonich等首先在猴子的S1皮层3b和1区证实,损伤正中神经后手的皮层代表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猴子的正中神经支配手的掌面桡侧无毛皮肤,而手的其余部分由桡神经和尺神经支配。在切断并结扎正中神经后,3b区发生如下变化:在损伤后立即测定,正中神经代表区变成对皮肤刺激不起反应的“沉寂区”,但其中有一点能被桡神经所支配的指背皮肤机械刺激所激活,这是一种快速发生的重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邱伟  宋瑞芳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97-179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方法32例Ⅱ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通心络 前列腺素E1)16例,对照组(前列素E1)16例.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者5例、缓解7例,有效率达75.0%.对照组症状完全消失3例,缓解5例,有效率达50.0%.治疗组神经传导有效率达81.0%,对照组有效率达62.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值分别为8.88、5.37、5.12,均P<0.01).结论PGE1改善微循环可使DM患者神经受损得以恢复,通心络能降低血液中内皮素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与促进修复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加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3周为1个周期。所有病例化疗至少3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占31.2%( 10/32),部分缓解12例,占37.5%( 12/32),稳定7例,占21.9%(7/32),进展3例,占9.4%(3/32),总有效率68.8% (22/3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肢体末端神经感觉异常、恶心、呕吐及腹泻。但症状较轻且多数于数天后消失。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96例296条急性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左侧33例,右侧63例,其中屈拇长肌腱40条,示指屈指浅肌腱29条,示指屈指深肌腱20条,中指屈指浅肌腱27条,中指屈指深肌腱21条,环指屈指浅肌腱32条,环指屈指深肌腱24条。小指屈指浅肌腱27条,小指屈指深肌腱24条;I区损伤61条,II区损伤78条,III区损伤64条,IV区损伤52条。V区损伤41条;年龄8~56岁,平均41岁。本组96例296条肌腱均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结果本组病例伤口一期愈合89例。二期愈合7例。有86例251条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1年7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期内肌腱再断裂3例4条.术后肌腱粘连15例31条。肌腱再断裂及术后肌腱粘连的病例二期手术治愈。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46条,良89条,可11条,差5条,优良率93.6%。结论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进入本院治疗的60例患有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子宫输卵管造影,并且在X线的介入监视下,进行输卵管再通术的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效果。治疗完成后电话回访2-10个月。结果 60例患者共有86条输卵管有不同程度的阻塞,其中单侧输卵管阻塞34例,占56.7%;双侧输卵管阻塞26例,占43.3%;伞端阻塞16条,占18.6%;峡部阻塞24条,占27.9%;间质部阻塞32条,占37.3%;壶腹部阻塞14条,占16.2%。经过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的诊治之后,有63例患者共72条输卵管复通,复通成功率为83.7%,其中伞端复通12条,峡部复通22条,间质部复通30条,壶腹部复通8条,复通成功率分别为75%、91.7%、93.75%、57.1%。经过2-10个月的电话回访,成功受孕患者38例,受孕率为63.3%,复通后的输卵管又有6条再次封闭,再闭率为8.3%。结论通过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妊娠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法,值得在临床上被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3例。11例患者血清TRUST试验及TPPA试验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9例脑脊液TRUST试验阳性,2例阴性。4例脑膜血管梅毒头颅MRI检查有相应责任病灶,多表现为梗死灶。经抗梅毒等治疗后有症状患者自称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24个月,除1例患者须行重复治疗外,其余患者无需重复治疗,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早期治疗神经梅毒更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尤炎丽 《现代保健》2011,(31):66-67
目的总结本院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进行治疗的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好转出院9例,死亡5例,因为经济原因自动出院5例,治愈13例。5例术后术区局部有轻微淤斑,其余病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积极的抢救措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轻疼痛,有介入手术治疗适应证者实施腹膜支架植入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是提高主动脉夹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与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 2010年4月-2012年11月6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性别、年龄、膀胱类型、间歇导尿前留置导尿时间、膀胱功能再训练介入时间、平均间歇导尿次数、膀胱区理疗、预防应用抗菌药物8个观察指标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间的关系.结果 6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住院1个月后,发生尿路感染31例,感染率为45.59%;间歇导尿前留置尿管时间、平均间歇导尿次数、膀胱功能再训练介入时间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严格掌握间歇导尿的适应证,制定合理的间歇导尿计划,早期介入膀胱功能训练,以降低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我们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同步治疗。现对 1999~ 2 0 0 1年间临床资料齐全的 86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带状疱疹 86例均来自门诊与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6例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71岁 ,平均 4 1 5岁 ,病程 1~ 7d ,平均 3 6d ,发病部位 :肋间神经区 2 4例 ,腰骶丛神经区 12例 ;三叉神经区 6例 ;颈从神经区 4例。对照组 4 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19~ 6 9岁 ,平均 39 8岁 ,病程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96例296条急性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左侧33例,右侧63例,其中屈拇长肌腱40条,示指屈指浅肌腱29条,示指屈指深肌腱20条,中指屈指浅肌腱27条,中指屈指深肌腱21条,环指屈指浅肌腱32条,环指屈指深肌腱24条,小指屈指浅肌腱27条,小指屈指深肌腱24条;I区损伤61条,II区损伤78条,III区损伤64条,IV区损伤52条,V区损伤41条;年龄8~56岁,平均41岁。本组96例296条肌腱均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结果本组病例伤口一期愈合89例,二期愈合7例。有86例251条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1年7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期内肌腱再断裂3例4条,术后肌腱粘连15例31条。肌腱再断裂及术后肌腱粘连的病例二期手术治愈。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totalactive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46条,良89条,可11条,差5条,优良率93.6%。结论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发生尿潴留的产妇32例,对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 32例尿潴留患者找出相关因素并对其护理治疗后,除1例重新留置尿管外,其它31例均恢复正常排尿。讨论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应从精神、神经、心理、药物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才能避免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DRN)早期的视网膜神经厚度变化。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10月医院收治的32例无DR的T2DM患者(共32眼)作为试验组,以年龄、性别匹配的32名健康者(32眼)作为对照组。将黄斑区分为9个区域(中央区、上方内环区、颞侧内环区、下方内环区、鼻侧内环区、上方外环区、颞侧外环区、下方外环区和鼻侧外环区),采用OCT检测以上区域的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RNFL)、神经节细胞层(GCL)、内丛状层(IPL)、视网膜厚度,并进行比较;将视盘分为4个区域(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采用OCT检测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以及全周pRNFL平均厚度,并对两组各指标比较。结果 黄斑区9个区域中,试验组下方外环区、鼻侧外环区mRNFL厚度低于对照组,中央区、上方内环区、颞侧内环区、下方内环区、鼻侧内环区的GCL厚度低于对照组,上方内环区、颞侧内环区、下方内环区、鼻侧内环区的IPL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斑区9个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