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脑卒中已跃居为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及致残原因的第一位,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灾难性疾病,故对其加大防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经过全世界脑卒中学者及其他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出台了脑卒中的治疗规范。但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级医师知识层次不同,对于卒中的规范化治疗理解不同。为了在全国推广基于循证医学指导下的脑卒中规范管理,《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将举办脑卒中系列培训班,邀请掌握最前沿信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著名专家为您诠释卒中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各种特殊治疗的规范化管理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脑卒中已跃居为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及致残原因的第一位,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灾难性疾病,故对其加大防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经过全世界脑卒中学者及其他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出台了脑卒中的治疗规范。但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级医师知识层次不同,对于卒中的规范化治疗理解不同。为了在全国推广基于循证医学指导下的脑卒中规范管理,《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将举办脑卒中系列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脑卒中已跃居为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及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因此,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灾难性疾病,加大防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经过全世界脑卒中学者及其他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在脑卒中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巨大进步,脑卒中的治疗也有了自己的规范。但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级医师知识层次不同,对于卒中的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卒中已跃居为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及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灾难性疾病,加大防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经过全世界卒中学者及其他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在卒中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卒中的治疗也有了自己的规范。如何在全国推广基于循证医学指导下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为我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病死率和病残率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已成为我国国民首位死亡原因,超过肿瘤和冠心病[1]。鉴于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的特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成为当前各医疗中心临床工作及科研的重点。在目前开展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法中,以超早期溶栓、卒中单元、抗血小板药物和发病后早期开始的规范化康复治疗为十分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方法。而发病后超早期溶栓则是最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付睿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2):119-122
2014年在Chin Med J(Engl)上发表的“1982-2010年中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指出,在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中,肿瘤和卒中位列前二位[1]。2018年发表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7)》[2]显示,卒中在中国为第一位死亡原因,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指出,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卒中的69.6%~70.8%[3]。2019年6月,Lancet杂志发表的一项病死原因调查研究分析了1990-2017年中国居民的死亡原因,结果显示卒中、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肝癌分别位居我国病死率的前五位[4]。缺血性卒中和肿瘤是中国居民目前的主要死亡原因。肿瘤和缺血性卒中往往好发于高龄人群,且肿瘤患者罹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更高,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又必将影响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两者共同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7.
卒中在大多数国家死因顺位中居前3位。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我国199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农村居首位。按年死亡率计算,每10万人口分别为138和113,北京的脑卒中死亡率更是高居首位。以此计算,我国每年有195万人新发生卒中病例,每年156万人死于卒中,存活病例达  相似文献   

8.
正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第一位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卒中的病例,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而这些患者当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1]。近年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总体治疗效果仍难令人满意,对于合并脑血管狭窄的反复发作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其中不适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医师:您好!在中国,卒中已跃居为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及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灾难性疾病,加大防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经过全世界卒中学者及其他学科专家的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人类第二位致死原因和成人主要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43.70% ~ 78.90%.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116 ~ 219)/10 万人,脑卒中发病率(259.86 ~ 719.00)/10 万.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的研究不乏文献报道,但高级别证据证实有效的方法仅包括卒中单元、超早期溶栓治疗和阿司匹林治疗等.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卒中杂志主办的“脑卒中临床规范化培训班”于2006年10月21~22日在北京市新北纬饭店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病学医师和学者9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主讲人为全国著名的脑卒中专家、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主持人为《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主任王桂红博士。主要讲座内容为:卒中中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研究进展、缺血性卒中的诊断策略、急性缺血  相似文献   

12.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发达国家人群的第3位、我国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也是永久性残疾的首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约有7.95万人发生卒中,14%~27%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2010年,直接和间接花费于卒中治疗的费用约737亿美元[1]。在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2]。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用于卒中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2位病死原因和首位病残原因。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业已获得广泛认可,而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尚存争议,特别是早期康复开始时间和安全性。为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康复技术的探索仍在进行中。本文选择中国学者近3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关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3项高质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其研究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北美、欧洲及亚洲,卒中是造成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及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卒中协会 1999年统计,现在仅美国每年就有>70万新发卒中[1],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出血性卒中占20%[2].在我国,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卒中给患者和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及早使用溶栓治疗是IS最有效和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卒中杂志》2009,(5):389-389
为了加强本刊与读者的交流,向全国医师介绍本刊的新内容,并推动全国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及管理水平。由《中国卒中杂志》与“中国卒中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脑血管病规范诊断与治疗城市巡讲”将在全国不同城市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是我国中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而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PSD的患病率为20%50%,总体发病率较高,是影响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50%,总体发病率较高,是影响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4]。由于PSD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从而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应尽早对PSD给予干预治疗[5]。本文将探讨舍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卒中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具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因此,缺血性卒中的处理应强调规范化诊断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本文从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神经影像学改变出发,阐述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分型诊断原则和规范化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卒中已跃居为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及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灾难性疾病,加大防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经过全世界卒中学者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报道:我国现有卒中患者7000万人,不同地区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260~719/10万人,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即每12 s新发1例卒中;而每年因卒中致死达165万人,即每21 s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因卒中致死者占所有死亡原因的22.45%~[1]。2016年5月中国脑卒中大会的报告显示:卒中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卒中杂志》2013,8(12):1011-1034
天坛卒中学院——简要介绍 天坛卒中学院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在卒中规范诊疗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学科群优势,高效的组织化医疗服务体系和卒中领域卓越的专家资源库,中国卒中杂志专业的卒中信息传播平台,联合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的力量,以“为中国脑血管病领域培养一批临床诊疗规范化的临床医生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临床研究型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