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结合大黄虫丸在中风病中应用的临床报道,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大黄虫丸的组方方义的相关性,阐述大黄虫丸应用于中风病的理论依据是针对瘀血、腑实、火热而设制。  相似文献   

2.
阐述对大黄虫丸制方特点及对"缓中补虚"的理解,分析肾病综合征出现水肿难消、尿蛋白难降、难治愈的原因以及大黄虫丸的药理特点,提出大黄虫丸具有消除水肿、降低尿蛋白及改善免疫失衡状态等作用,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用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大黄虫丸对肿瘤细胞的抑瘤和诱导凋亡作用,旨在探讨大黄虫丸抗肿瘤效应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和创制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小鼠克洛氏(S180)肉瘤动物模型,以大黄虫丸方82g/kg剂量连续灌胃10天,同时设模型对照组、正常组和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取治疗组、对照组及模型组实体瘤分别涂片观察肿瘤细胞中Survinv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大黄虫丸治疗组肿瘤组织中Survinvin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黄虫丸能够调低肿瘤细胞中Survinvin的表达,诱导肿瘤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大黄虫丸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记载:"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该方由大黄、熟地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 0例,对照组6 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α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大黄虫丸。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 ,对照组有效率6 8.3% (P<0 .0 5 )。结论:大黄虫丸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大黄虫丸又名大黄蛰虫丸,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金匮要略》所载。目前学术界大都认为其用治于虚劳夹瘀之脑血栓、周围血管病、肝硬化、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胃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笔者通过对大黄虫丸的理法方药进行分析,提出"大黄虫丸乃为虚劳宿食内停化热灼阴血成干血所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联合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大黄虫丸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孕三烯酮治疗,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及盆腔包块缩小、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虫丸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努力找到干预其机制的方法及对AS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HDL-C升高,TNF-α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配合激素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均给子激素标准疗程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虫丸。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配合激素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虫丸与化疗配合治疗血瘀型肺癌的疗效,探讨活血化瘀法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0例中医辨证属血瘀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TP方案化疗,观察组加服大黄虫丸。连续观察2个化疗周期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瘤灶、症状、卡氏评分、体质量、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内皮四项的变化情况和毒副反应。结果大黄虫丸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肿瘤高黏滞状态,调节血管内皮因子。结论大黄虫丸治疗肺癌疗效明显,具有增效减毒作用,是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有效方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再论“证”与病理过程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踪近 2 0余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论述了中医在医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以及现代医学模式对中医“自然整体医学模式”的挑战 ;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主张“拿来主义” ,即把现代医学关于“病理过程”的研究成果拿来 ,作为中医的“证”所由产生的内在根据 ;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命题 ,即“证与病理过程相关” ;将中西医结合进程设想为“并轨”、“入网”及“定位”3个步骤。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在学术界已得到认同.对于如何实现中医证侯的度量,本义认为既要依据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又不能脱离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能将西医指标完全排除不用,但又不能简单将病症与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