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强德俊 《江苏陶瓷》2007,40(4):43-43
阳羡虽古有"陶都"之名,然亦有"竹海"美名。陶都多竹,故紫砂艺术造型中亦多有竹型茗壶造型。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体系,而其步入紫砂造型艺术行列,虽然与陶都地域多竹  相似文献   

2.
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宜兴有“竹的海洋”的美称.竹文化与紫砂艺术相结合不是偶然的,以竹入壶,自古众多.竹文化内涵丰富,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及伦理情操,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3.
江南宜兴,不仅人文荟萃,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竹的海洋"之称.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或飘逸、或简洁、或挺拔,令人难忘.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材质为紫砂泥,呈米黄色,砂质隐现,造型以年久风干的竹柴组成,刻划精细入微.整体于平实中见优雅,器型象真而悦目,这是陈仲美的佳作之一.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恩章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云根的"竹段壶"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  相似文献   

4.
宜兴的紫砂艺人开创了"满堂皆君子"的竹器门类,从传世经典《竹鼓壶》、《竹节壶》到顾景舟大师、汪寅仙大师都演绎过继承传统、风格鲜明、工艺精湛、神韵俱佳的竹型茶具,为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典范,无论是以竹入壶,还是以竹饰壶,都时刻引领着我们创作出更新更好的紫砂艺术作品。从整体上来看此壶《素竹鼎》,色泽乌亮沉稳,外形大气写意,以紫砂光素的手法来处理,壶身的竹节棱线清晰,戴氏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竹叶相贴,摒弃了传统的装饰手法,同时把中国古代青铜礼器鼎的庄严肃穆和金属质感表露无遗,无论从表面的明针工艺处理,还是人文内涵的表现方面,都可谓是壶中一绝,令人耳目一新,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5.
周莹 《江苏陶瓷》2013,46(4):31-32
在传统的紫砂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各类完美的器型,它们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进步,很多器型不断地得到反复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犹新,供我们在借鉴中汲取营养。其中花货中的竹形壶形制多样、千姿百态、各有所长。宜兴紫砂在明代出现了圆形的竹形壶,其代表作为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其造型是仿自然界的一束竹柴,刻划精细入微、神态毕肖。清代的圆形竹壶有陈荫千的"双竹提梁壶"、  相似文献   

6.
高湘君 《江苏陶瓷》2011,44(2):34-34,3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代表着高风亮节的精神修养,它与松、梅一起并称"岁寒三友"。陶都宜兴富有"竹海"美誉,竹与陶一直以来就是宜兴的地域景致,在宜兴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上,以竹为题材的历史茗壶屡见不鲜。竹型茗壶伴随着紫砂艺术史发展前行,经历了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成熟过程。在明清紫砂艺术鼎  相似文献   

7.
周素平 《佛山陶瓷》2014,(4):71-71,74
紫砂壶作为宜兴特有的工艺品,在紫砂作品中以"竹"为题材也非常普遍,在宜兴制作竹艺紫砂器的高手大有人在。吕尧臣的竹炉茶具,仿宋人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意境。高级工艺美术师何道洪的十六竹壶,壶身用十六支老竹围捆成型,竹节参差、刻画细腻。还有陈鸣远的竹笋水盂蒋蓉大师的竹节笔筒;顾绍培大师的高风亮节壶,都是在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实用和观赏价值兼备。紫砂作品"竹节提梁壶"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以竹子为原型,将自然仿生和夸张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展现出生动灵秀的竹韵,抒发了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古朴雅致的色泽、精湛的手工制作工艺和优异的日用功能而闻名于世,自古就有"世间茗具称为首"的美誉。明代李渔《杂谈》中称:"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莫不过于阳羡"(宜兴古称阳羡)。对于这一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艺术如何鉴别和鉴赏?对于紫砂艺术应持有怎样的审美观点?真接影响紫砂陶艺工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宜兴紫砂壶是陶瓷茶器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其材质独特、形态丰富,且颇具人文内涵底蕴,深受世人亲睐。诗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一文中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可见紫砂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时至今日,紫砂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在不断的完善,但对于经典人文素材的推崇和创作却始终散发着活力。比如,以中华竹文化为题材的紫砂壶作品便层出不穷,颇受制壶艺人的喜爱,且佳作  相似文献   

11.
宜兴古称"阳羡",古人有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形象地比拟了宜兴紫砂五色土的神奇与珍贵。紫砂陶土最重要的特征是可塑性强,经过艺术化的加工提炼,紫砂艺人们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陶艺精品,而其中更以紫砂茗壶最为出类拔萃,它凭借良好的实用性能和艺术收藏价值为世人所熟知与推崇。紫砂陶土的可塑性为茗壶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制壶  相似文献   

12.
宜兴紫砂壶造型艺术丰富,千姿百态,对于紫砂壶的创作取材来说是非常广泛又独具艺术特色的,之所以能够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都是取决于宜兴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今天这件作品紫砂《新竹壶》的创作灵感就源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千万亩竹的海洋,与宜兴独有的紫砂土结合创作出人文气息浓厚的作品,拥有丰富乡土人情深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紫砂艺人不断地临摹学习,也从其他自然题材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于是,紫砂仿生器一脉相承,形成了变化万千、包罗万象的紫砂品类,以其逼真的造型和细腻的手法,传递出我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紫砂作品"竹段壶"正是在大自然中撷取到竹的形象,然后运用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料精心制作而成,一截小小的竹段,一起喝茶的人生,在我们欣赏此壶造型审美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其中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正>宜兴紫砂陶历史悠久,紫砂壶造型朴雅大方、品种繁多。江南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造就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宜兴紫砂壶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和称颂。陶都宜兴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美誉,有竹的地方从来不乏文人雅士眷顾,而在这片紫砂的国度,竹子常常成了造型立意的主角。"罗汉竹壶"(见图1)显然亦是以此为题,独辟新意,于潇洒竹海中诠释荆溪之美、江南之美。  相似文献   

15.
宜兴的紫砂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充满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气韵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与传统的东方思维塑造了这一多元化风格的紫砂陶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紫砂文化就可以融入更多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比如金石艺术、茶道艺术、书画艺术等等,紫砂的技艺非一日达成,是紫砂艺人们日日夜夜的技法积累,创作紫砂壶不仅需要有精湛的紫砂技艺,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与宽广的胸怀,去感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在制作紫砂时就能放大自己的情绪融入壶中,让制作的紫砂壶富有新的情绪与生命力。这把紫砂"竹福壶"作为一件花器,整器其实磅礴,细节之处自然有神,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线条的轮廓与点线面的处理恰到好处,用竹这一花器中经常使用的题材来创作这把,足以见得作者对竹的喜爱,与作者广阔的胸襟,"竹福壶"同"祝福"壶,也有祝福的美好寓意,整壶的表现更显多元化,让人爱不释手,喜爱非常。  相似文献   

16.
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紫砂壶以其自然质朴的泥料、绚丽多彩的泥色、千变万化的造型、与众不同的工艺、温润古朴的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宜兴又是竹的海洋,茫茫竹海,绵延无际。利用竹子做成的器具更是美轮美奂。而能吧"陶"和"竹"结合得天衣无缝、惟妙惟肖的当属宜兴紫砂竹型壶了。  相似文献   

17.
江苏宜兴是陶的古都,紫砂是宜兴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一件小小的紫砂壶中却蕴藏了独具风格特点的造型艺术之美和浓厚丰富的人文意趣,将紫砂艺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都融入到作品中去.在众多紫砂作品中有不少作品都是以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为创作主题的,像今天这件紫砂《葫芦壶》,"葫芦"与"福禄"同音,是富贵的...  相似文献   

18.
正宜兴是长江金三角西陲的人杰地灵之域。这里水土利陶,砂壶宜茶。明清的词人墨客写下了《阳羡茗壶赋》、《阳羡名陶录》等诗文赞美过宜兴。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尤以紫砂壶驰名天下。紫砂壶,在人们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在选壶、用壶、藏壶时都十分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作为选壶的标准和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就需要壶艺创作者对各种文化有所了解、知晓、吸收和运用。近百年来,紫砂是人们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将紫砂艺术视为陶冶情操、丰富意境最独特的方式。纵观紫砂的发展史,就像上天赐给宜兴的天然宝物,在历代文人与艺人的共同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文化不仅在书法、绘画、诗词中表现出了韵美意清,而且在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手工工艺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紫砂壶艺中更是喜闻乐见。紫砂壶是宜兴紫砂陶艺术的杰出代表,紫砂艺壶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品种万样。一把艺壶,能陶人性情、怡人心灵、给人启迪。壶艺作品除了讲究泥料、工艺外,更注重造型美学价值,追求古朴大气,重传统而不失新意,这样的紫砂作品才会自成一派,才会  相似文献   

20.
紫砂《八方竹福壶》在传统的基本上加以创新,以竹为题材,壶身六方,嘴、把、钮均为竹节形状,竹节苍劲疏瘦,颇有意味,竹节造型的壶把竹韵悠悠,整壶中正沉稳,饱满韵致,相得益彰,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