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拾文学的人民性 ,指认人民性失落的现状和成因 ,在于确定人民性在当代文学中的位置。为了准确把握人民性的内涵 ,需要疏通人民性与文学的政治性、阶级性、国民性、时代性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关系到当前文学理论和实践走向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苏云 《天府新论》2011,(6):90-92
我国检察工作的人民性是我国国体和政体的逻辑展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检察工作人民性的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检察机关人民性的职能要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与西方检察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民性。新时期检察工作人民性之实践途径是人民群众充分参与检察工作,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公信力的评价程度。全面体现新时期检察工作人民性,还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坚持司法人性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16-122
"人民性"问题是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思想和学理基础,有助于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神。新时代语境下,"人民性"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学理资源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是"人民性"文艺思想生成、话语表现的逻辑起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民本"思想、"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中国现当代"文艺社会学"思想、"人本主义"文论,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民性"本质认识、内涵掌握创造了条件和语境;西方文论中"现实主义"的理论阐发,可为"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反思、艺术表达提供思想资源及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民性意蕴。具体来看,通过坚持人民性的文化建设原则,坚持以党性推动文化建设,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多维度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关系;通过确立人民性的文学艺术价值导向,坚持人民性的文学艺术创作导向,坚持人民性的文学艺术研究导向,多领域坚持了人民性的文化建设指向;通过坚持文学艺术要服务人民大众的原则,坚守人民大众的价值主体地位,激发人民大众的文化创作动力,多方面坚持了服务人民的文化建设方向。人民性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显著特性,必将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迸发出强大的人民力量,为文化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人民性:从汉语的角度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黎明 《江汉论坛》2008,5(1):113-116
关于"人民性"的探讨最近又出现在文学批评界.把"人民性"定义为民族文化精神、劳动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或者公民性,都不符合"人民性"一词的本意.从汉语词源的层面看,复合词"人民性"表明了人的先验类属性和历史规定性之间的一种结构性关联.具有人民性的文学,即是那种表现了人的"人性"和"民性"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研究和教育,一直存在着将其归结为一个普遍范式的倾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落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总体意义和人民性蕴含.马克思人学理论总体的人民性和变革的人民性注定了人民性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根本蕴含.马克思人学理论是普遍范式与现实范式统一的总体,其普遍范式只有在总体结构中才能彰显出现实人学的活力和人民性价值,而"共同体人"是其最高意义所在和人民性的价值核心;马克思人学理论变革不是从一个普遍范式向另一个普遍范式的转换,而是总体结构对普遍范式的扬弃,是人民性对普遍人性的超越.由此,要立足人民性,注重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艺的人民性与阶级性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文艺界关心和注意的问题,但一直存在着分歧。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文学理论和继承古代文学遗产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论述人民性的时候,常常出现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四人帮”极“左”时期只强调人民性是对抗阶级的对立性一面,而忽视人民性还有对抗阶级的共同性的一面,甚至把人民性当作资产阶级人性论加以批判和否定。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对人民性作了许多正确的论述,但有的同志在论述人民性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却又出现另一种片面性的倾向,只强调人民性是对抗阶级的共同性的一面,而忽视人民性还有对抗阶级的对立性的另一  相似文献   

8.
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品格,贯通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其中,承载人民现代化期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探寻人民性的根本实践动因;强化人民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契约关系”、加强人民政党现代化建设是维护人民性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筑牢现代化实践的人民内核是保持人民性的根本指导思想;维持人民共同体的团结、提升人民的现代实践能力是发展人民性的根本实现途径;增进人民福祉、保证人民享有现代化成果是检验人民性的根本评判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实现了现代需要驱动、先进政党领导、科学理论指引、主体力量创造以及成果归属评判的“五维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和李瑞环同志于1989年11月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深刻地批判了“人民性高于党性”,将人民性和党性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新闻的党性同新闻的人民性,两者是一致的”。应该说这两个讲话,已为近十多年来我国新闻界关于党性和人民性问题的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然而,真正从理论上弄清楚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相一致的观点,并求得共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些同志在批判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错误观点之后,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否认人民性,从另一个角度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分割开来,也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人民性,就是要从价值观上牢牢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谁之需要"这四个基本维度。在现实维度上,要从市场经济与道德原则的二律背反中把握人民性的哲学依据;在认识论维度上,要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关照中把握人民性的价值旨向;在实践维度上,要在"剧作者"与"剧中人"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人民性的价值驱动。只有回归群众生活直面当代中国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人民性的价值维度才能够得以真正显现。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理论,人民性是它的底色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中国国情的人民性以及习近平实践经历的人民性。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评判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的内涵所在。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要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廉洁和清醒;要推进良法善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要加强队伍建设,牢记为民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伟大实践,是一系列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构成了教育改革方法论的重要表达。作为教育改革方法论的创新视角,“人民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引导全社会树立起参与教育综合改革的主体意识和系统认识,又为改革方法论在新时代语境中的合理性论证、规律性认识、整体性审思探寻新的思想动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检验“人民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方法论价值,要以人民性的全局视野引领系统性的整体布局,以系统性的改革聚合力托举人民性的社会动员力,人民性的引导力与系统性的发展力同频共振,贡献从“中国经验”向“世界方法”的“全球性”方法论答卷。  相似文献   

13.
“人民性”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性概念在建国后一段时期曾被大量使用,但随之也引发了一些混乱和隐忧,有人担心过多提及人民性会模糊和冲淡阶级性,因此人民性很快被阶级性所取代.人民性在中国文论界悄然退出对当代文学的发言后,转而成为评价古代文学的一个术语.探究这种话语转变的深层原因对中国20世纪文学批评话语与意识形态表达机制的内在关联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文艺人民性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把传统文化的发扬与文艺人民性的实现联系在了一起。文艺民族性与人民性的关系问题,在国外左翼文艺家那里,曾经得到认真讨论。中国左翼文艺家开始思考民族性问题时,也与人民性问题相互纠结。抗战时期,毛泽东把文艺的民族性问题上升到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文化这一高度,其对古典文艺人民性的分析深刻影响了后来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新世纪之后,江泽民、胡锦涛在历次文代会上的讲话,其主调都是坚持文学的人民性,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也是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立论的。习近平则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文艺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的人民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性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发展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既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丰富的思想内涵、最初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属性,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人民性的理论逻辑来源于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的接续。人民性的实践逻辑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打江山,还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领导人民守江山,更在新时代领导人民壮江山。在新征程上,要以人民性为根本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以人民奋斗为动力,以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6,(1):96-101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核心就是要进行人民性的文化建构,具体表征为文学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其价值诉求是掌握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人民性不仅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有关,而且还与"五四"之后的文学创作实践、文艺思潮等密切相关。结合当时严酷的抗日局势,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必要前提,人民性主要表现为全面占领无产阶级文化阵地,确保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绝对地位。直至新世纪,人民性进行新的调整与扩容,表现出更大的弹性与张力。  相似文献   

18.
一人民性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运用的重要原则。对此,近年来赞成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多了。但是,人民性的原则是否适用于对当代文学的研究,学术界的意见恐怕就难以一致了。什么是文学的人民性呢?简言之,文学的人民性,主要是指作品对待人民的态度,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利益和愿望。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学,是为包括工农兵在内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的民族性与人民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辉 《河北学刊》2001,21(6):65-68
全球化给民族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动 ,其中既有正面影响 ,也有负面效应 ,我们必须抵御具有强烈文学文化殖民倾向的负面效应。这就要加强我们文学的民族性。而要加强民族性 ,就必须强化人民性 ,因为文学的人民性是其民族性的精髓与活力源泉。在全球化语境中 ,走向人民性是文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体现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民主政治实践模式,是超越资产阶级狭隘性的人民民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优势。权力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形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人民性的三维结构。权力主体的人民性要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必须坚持"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强调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践主体,强调协商民主实践参与主体的广泛多元性、参与层次和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及参与过程的真实性;价值主体的人民性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和价值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人民在协商民主实践中的价值创造主体、价值评判主体和价值共享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