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坚持民主执政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坚持民主执政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个核心,按照政治参与的要求,定位民主执政的内容,探索民主执政的方式,完善民主执政的体制机制,在民主执政的过程中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其产生、形成、发展、完善及运行具有相应的政治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全新的民主形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价值立场、政治原则、权力关系、制度框架及政治效能等。在政治价值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政治原则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形式上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政治效能上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政治发展上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并形成不同于西方民主、传统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中国家民主的政治逻辑,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切实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集中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准则,体现了人民群众与社会主义、与政党、与执政党的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化。群众路线规定了党的根本宗旨、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注意到执政党在坚持党的性质、党与社会、党与国家及党与人民群众四个主要层次面临着的挑战和困难,按照党的十八大改革攻坚的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形成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是其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从来离不开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以民主促民生"的必然之举.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和法治化原则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表率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党群关系也决定着政群关系、干群关系,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因而维护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当代中国民主进程中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高法律依据,《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逻辑起点,《宪法》并从运行原则、制度载体、必要条件、现实保障等方面为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规范依据。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应当坚持《宪法》规定的原则,同时通过宪法解释对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设计,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将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十八大的重大历史贡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何家丞 《社会科学》2023,(1):103-112
协商政治是理解中国政治过程的内生概念。中国的协商政治根植于特定的公共价值预设。在特定公共价值的统领下,中国政治形成了落实公共价值的政治主体和政治制度,协商成为政治过程中联结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和政治主体的基本机制。由于公共价值根基的差异,中国的协商政治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种形态。中国传统协商政治的公共价值基础是民本思想,士大夫是落实民本思想的政治主体;中国现代协商政治的公共价值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是践行人民性的政治主体。中国现代协商政治在赓续传统协商政治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它将在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的前提条件;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强化人民协商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进行多层面的实践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的关键所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探析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新时期协商民主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路径。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突出强调"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鉴于此,必须建立健全表达自由的利益诉求机制、迈向现代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公正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和协同导向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等,并逐步将社会管理纳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轨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民主涵义的复杂性和实际操作中的选择偏好,当前中国高校在民主管理模式上往往重视代议民主,而轻视或忽略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代议民主的必要补充,它有助于解决代议民主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于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提高高校公共决策质量、培养师生公民人格和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中国高校的协商民主管理模式建构,可以在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参与事务的公开性、参与问题的价值性、参与过程的论辩性、参与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重点展开,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创建奠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权和主权是宪法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也是宪法的一对基本矛盾。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宪法的一切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都是围绕着二者而展开。人权和主权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们的产生既是人类本性使然,也都迎合了一定的人类需求。这些需求随时代和国别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人权和主权也就分别流行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别,成为不同时代和国别的口号和原则。今天,传统信条下的绝对主义国家主权观遭到了普遍人权的巨大冲击。但事实上,人权对主权的挑战远未达到取消主权的地步。一旦失去主权,人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挑战存在一定限度,它推动了主权新的发展,而不是彻底否定了主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介绍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比两大原则的优劣,并阐述了两大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 ,二者有着互补性和一致性 ,它们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奋斗目标之中 ,同时 ,二者还存在差异性和矛盾点。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语言的礼貌原则与得体性原则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原则"与"得体性原则"属于不同的语用层面。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最高原则,而得体性原则则是修辞学的最高原则。把二者混为一谈既有表层的只看字面意义的直接原因,又有深层的混淆学科界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土地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某些制度设计不合理,有的领域制度缺失,部分制度实施不力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运用利益平衡原则和方法进行土地制度建设.在土地制度建设中必须坚持利益平衡原则,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必须树立平衡各方利益的理念,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具体立法时要坚持宪法的指导思想,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严格遵循立法程序,适时进行制度创新,做好相关方的利益协调,并注意防止不当利益法制化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6.
科研选题基本原则中的创造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是可能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作者试图运用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较合理地化解该矛盾,并对今后制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科研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政学原理的教学探讨 ,可为以后行政学原理以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其它学科的教学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 ,也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促进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行政学原理教学探讨的内容有 :树立“行政管理人”理念 ,行政学原理教学手段探讨 ,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形式探讨 ,教学环节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言符号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的三个基本原理 :1.语符的任意性和缘由性 ;2 .概念的逻辑性 ,指出罗索悖论违反语符本质的错误何在 ;3 .概念是在系统之中的 ,附带指出恩格斯等革命导师的运动观和阶级斗争历史观中值得修正之处  相似文献   

19.
情势变更原则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应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为了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这一原则 ,我们应对情势变更原则产生的根源、法律依据、构成要件、概念界定、法律效力及其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和谐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斌 《学术界》2005,3(4):7-19
人类思想史上的和谐理念及其历史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不断进化的理论表现,内含着人类不断发育、成熟的良知和智慧,从而也就构成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理念深入地解剖了社会有机体及其发展进程中所内含的自然、社会与人,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狭义),过去、现在与将来三大基本关系,科学地揭示了和谐理念的本质、内涵及其现实化的途径与方式。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的创造性发展,又准确地反映了处在社会历史大变革中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战略需要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