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掌握潞安矿区3号煤层储层特征及瓦斯赋存规律,从煤层埋深、煤变质程度、煤层渗透性、煤的吸附特性、煤体结构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煤变质程度、煤层水分和灰分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煤层瓦斯含量模型,得到了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潞安矿区3号煤层厚度大,赋存稳定,埋藏深度大,变质程度高,Langmuir体积较大,Langmuir压力较小,有利于瓦斯在煤层中富集成藏;矿区内多发育碎裂煤和碎粒煤,局部存在糜棱煤,煤体结构破碎,煤层渗透性较差,瓦斯抽采利用难度大;各区块在相同煤层埋深条件下,南部长治区块瓦斯含量最大,北部襄垣区块瓦斯含量次之,中部潞安区块瓦斯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蔚州矿区各煤层瓦斯含量较低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对煤储层显微组分和孔隙特征2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蔚州矿区各主采煤层和煤类以惰质组和镜质组为主,尤其是生气潜力较小的惰质组,除1煤外含量均超过了50%;各煤层孔隙和裂隙均比较发育,孔隙的发育为瓦斯的储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裂隙的发育为瓦斯的逸散提供了通道。分析认为,蔚州矿区各煤层瓦斯含量较低是由煤储层惰质组含量较多导致生气显微组分减少和煤层裂隙发育不利于瓦斯的保存两方面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贵州兴义朝阳煤矿区煤层特征及煤层气含量测试分析,并结合矿井生产资料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7煤层、19煤层为低渗透煤储层,属完善层;18煤层为低渗透煤岩层,属欠完善层。煤层瓦斯变化规律大致有由浅部向深部,瓦斯含量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煤层含气量低,且分布不均一,宜适合矿井生产进行采区抽采。  相似文献   

4.
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测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结合3号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构造煤厚度、底板构造曲率、顶底板相对力学强度等方面特征,构建了3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威胁区和非突出区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大于6.89m3/t、压力大于0.74MPa,单层构造煤累计厚度大于3.0m,煤层底板构造曲率|K|>50×10-6m-1,煤层顶底板相对力学强度大于20的区域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5.
瓦斯是影响煤层开采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煤层瓦斯特征的因素有多种。对榆神矿区的瓦斯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榆神矿区瓦斯含量低,远远低于1 m3/t,其主要成分N2、CH4及CO2较少,具有低瓦斯矿区的特征。同时,针对影响榆神矿区瓦斯含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其控制因素主要为煤变质作用和煤层埋藏深度,低煤变质阶段及浅煤层埋深大大限制了矿区内煤的生气及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对于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瓦斯地质理论为指导,大量测试了煤层瓦斯含量参数,分析了荥巩煤田西段二1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找出了瓦斯赋存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煤层厚度是控制荥巩煤田西段二1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彬长低阶煤高瓦斯矿区瓦斯地质及其涌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蔺亚兵  秦勇  王兴  段中会  马东民 《煤炭学报》2019,44(7):2151-2158
针对近年来低煤阶煤矿区高瓦斯矿井数量增多,但瓦斯赋存规律及涌出特征知之甚少的问题,以陕西省黄陇煤田彬长矿区为例,依据勘查阶段和煤矿生产过程中测试的瓦斯参数及抽采数据,总结分析低煤阶煤矿区矿井瓦斯参数及瓦斯富集规律,讨论地质因素对低煤阶煤矿区瓦斯涌出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低阶煤煤化程度低,孔隙度较高,游离气含量高,煤层透气性好,瓦斯富集规律和涌出特征明显区别于中、高阶煤。彬长矿区发育大佛寺瓦斯富集区、小庄-亭南瓦斯富集区、胡家河瓦斯富集区3个瓦斯富集区。地质构造是控制低煤阶煤矿区矿井瓦斯富集的主要因素,煤质特征决定了低煤阶矿区瓦斯赋存状态。瓦斯涌出量同时受控于开采层瓦斯含量、煤厚、煤层底板标高、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开采煤层原位瓦斯含量越高,煤层厚度越大,煤层底板标高越大,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越大。褶曲翼部瓦斯涌出量明显要大于向斜轴部宽缓区域,翼部地层倾角越大,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越大,褶曲对煤层倾角的影响控制了低阶煤瓦斯涌出特征。断层附近受游离气含量的影响,易造成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在显著提高煤炭产量的同时,也造成了近年来低煤阶煤矿区高瓦斯矿井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8.
以钱家营矿业分公司主采7煤层为背景,对煤层地质构造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层瓦斯分布状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能科学表征煤层瓦斯分布状态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煤层瓦斯分布状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了区域、矿区、矿井构造演化特征,进而研究了成庄煤矿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分析了断层、褶皱、顶底板岩性、岩溶陷落柱、煤层埋藏深度、煤层上覆基岩厚度、顶底板泥岩厚度、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水文地质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3号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是煤层上覆基岩厚度。  相似文献   

10.
刘迅  李月云 《煤》2015,24(3):7-10
邹庄煤矿为宿县矿区新建矿井,32煤层为即将开采煤层,72煤层为下一开采煤层。72煤层受岩浆岩侵蚀严重,且埋深较32煤层深,因此72煤层的瓦斯赋存情况更加复杂。文章系统分析影响瓦斯赋存的因素,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影响72煤层瓦斯含量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灰色关联模型,并计算出了各项因素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邹庄煤矿7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为煤的灰分、煤层埋藏深度、地层厚度、挥发分、煤厚与地层厚度比等,利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邹庄煤矿72煤层的瓦斯含量进行预测,并为其以后的安全开采提供前瞻性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田俊伟 《煤炭技术》2014,33(11):10-12
通过实测百灵井田3#煤层瓦斯参数,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百灵井田瓦斯赋存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煤变质程度较高,围岩封闭性较好是3#煤层瓦斯富集的根本原因,井田构造和煤层埋深是控制瓦斯含量分布特征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影响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多地质因素回归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地质勘探期间实测瓦斯含量、钻孔揭煤资料为基础,使用瓦斯地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控制煤层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并对定性因素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从而可达到对井田煤层瓦斯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认识五宫煤矿两大环境地质因素,分析了瓦斯和煤层自燃的发育特征,探讨了控制两大环境地质因素的地质条件。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层厚度大、层数多、瓦斯含量较高。煤层为特低硫—中硫煤,挥发分属中高—特高,自燃发火煤层和容易自燃发火煤层占85%以上。构造运动控制了煤层的2次生气过程,产生了大量瓦斯,伴生的逆断层阻隔了瓦斯的逸散,使得煤层瓦斯含量较高。地层倾角较大,出露较好,且伴生的大量裂隙系统提供了氧气通道,促进了煤自燃的发生。煤中顺层向下流动的水阻隔了瓦斯的顺层向上运移,对瓦斯起到有效的封存。水对煤体自燃的初始阶段起到促进作用,随水分蒸发减少,煤低温氧化热量无法逸散,同时煤层暴露较好,夏季炎热,光照充足,煤体热量易聚集,加之氧气供给相对丰富,自燃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依据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阿刀亥煤矿的瓦斯赋存特征,初步总结了CU2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指出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围岩条件和煤层倾角是影响该矿CU2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铁法煤田大兴井田共含煤20层,呈北北东向的条带状分布,煤层比较稳定,煤层气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煤储层特征即煤层结构和割理密度、割理的组合类型分析,再结合煤层气含量及其控制因素、煤层渗透性和煤储层压力、煤的吸附性综合分析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选择较为有利的区块,进行小规模的生产试验,为以后的煤层气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煤厚变化对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保民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6):140-143,145
根据新安煤田煤厚变化的规律及曾发生过的煤与瓦斯突出特征,从煤厚变化对瓦斯含量的影响、煤厚变化对地应力的控制这两个方面研究,得出区域上埋深控制了煤层瓦斯含量和地应力,瓦斯含量和地应力又进一步控制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煤厚控制了煤层瓦斯含量的变化和地应力变化,煤厚大、且变化大的区域,煤层瓦斯含量和地应力变化也大,突出危险性更大,是实际发生突出危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焦作矿区新河井田是一个尚未开发的井田.根据煤田勘探和实验室测试资料,系统探讨了该井田二1煤的瓦斯地质特征.指出二1煤的瓦斯含量受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断层的控制.结合瓦斯突出指标,认为二1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及煤层气参数井的成果,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尔林兔井田煤储层特征及地质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该矿区地质构造简单,主力煤层厚度大且稳定,煤的变质程度、围岩的封闭性较差是影响本井田内气含量低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井田内3口煤层气参数井主煤层2-2、5-2煤层进行储层吸附性、渗透率及压力等方面的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尔林兔井田煤层气资源不具备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佳  严家平  陈超 《煤炭技术》2012,31(7):80-82
从地质学角度,运用瓦斯地质学的观点,对大槽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地质构造及煤的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大槽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特征及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针对钱家营矿5煤层、7煤层、9煤层、12煤层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特征,通过对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厚变异、地质构造、煤的结构特性和顶底板岩性的对比分析,以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求其评分,初步确定了地质构造因素具备突出关键因素的可能。结合瓦斯地质和钻探资料,地质构造因素能够很好地解释各煤层可能突出区域的强弱关系,符合煤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瓦斯、煤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断层埋深、断层长度、断层条数、密集程度和褶皱关系将地质构造因素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取其权重,量化了地质构造因素。综合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因素是钱家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