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因其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精确,对于复杂的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偏曲伴鼻息肉、鼻窦炎、鼻甲肥大者,较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具有优势。因此,它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科2001年3月~2004年5月对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了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22~51岁。其中C形偏曲11例,S形偏曲7例,高位偏曲10例,嵴突或棘突型6例,兼有两种或以上类型者12例。46例中15例伴有慢性鼻窦炎,10例伴有鼻息肉,6例伴有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厚,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炎、鼻窦炎中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86例患者应用鼻窦冠状住CT观察鼻腔、鼻窦情况。结果 非偏曲侧鼻腔,82例鼻下甲肿大、肥大、下甲骨增生或下甲骨横位贴近中线,57例中鼻甲不同程度的肥大或息肉样变。偏曲同侧下鼻甲肿大19例,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9例,两侧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86例中47例惠有鼻窦炎,但偏曲两侧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可引起偏曲对侧中、下鼻甲及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代偿性改变,在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鼻窦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对双侧鼻腔鼻窦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鼻中隔偏曲窄侧鼻腔与宽侧鼻腔鼻窦炎的发病例数分别为1691例(84.6%)比1572例(78.7%);平均秩次分别为1669.066比1285.247;危险度RR值分别为1.5比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3,P<0.01);(2)男女鼻窦炎发病率和鼻中隔向左右侧偏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8,1.063,均P>0.05);(3)窄侧与宽侧的解剖结构变异主要包括:钩突肥大[6.9%比26.5%],中鼻甲肥大[7.7%比38.6%],筛泡肥大[26.7%比39.9%],中鼻甲反常曲线[4.8%比14.9%],下鼻甲肥大[50.6%比62.6%],鼻中隔高位黏膜肥厚[0.5%比2.5%]。结论鼻中隔偏曲患者窄侧鼻腔鼻窦炎发病率高于宽侧;宽侧鼻腔发生代偿使鼻窦炎发病率升高;下鼻甲肥大与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单纯性鼻中隔矫正手术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术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36例鼻中隔偏曲并一侧或双侧下鼻甲和中鼻甲肥大的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低温射频等离子对肥大鼻甲消融微创治疗。结果36例患者均能在局麻下完成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该方法能彻底矫正鼻中隔偏曲,有效的缩小肥大鼻甲,术后患者鼻塞、头痛改善或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联合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术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效果明显,创伤小,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麻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鼻中隔偏曲并一侧或双侧下鼻甲肥大患者,应用局麻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并根据下鼻甲肥大的不同特点予以不同处理。结果 49例患者均能在局麻下配合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鼻塞、头痛改善或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麻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效果明显,创伤小,费用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3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科室非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分析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颌窦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窦炎与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常伴有鼻部解剖异常改变,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均是启动慢性鼻窦炎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单侧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玉梅 《贵州医药》2003,27(1):47-48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日益发展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及转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对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1993年 12月至 1998年 10月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窦CT片进行分析比较 ,借以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 ,为鼻内窥镜手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共 116例 ,其中男 83例 ,女 33例 ,年龄 9~ 75岁 ,平均 4 9岁。1 2 选择鼻中隔单侧偏曲的患者 ,按偏曲发生的部位划分 ,以下鼻甲附着处为界 ,鼻中隔偏曲在下鼻甲附着处以上为高位偏曲 ,以下为低位偏曲。鼻腔 ,鼻窦肿物 ,鼻息肉 ,既往有鼻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术中尽量保留鼻中隔原有结构,切除偏曲部分骨性组织,保留较多鼻中隔软骨,对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泡状中鼻甲等同期手术处理。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鼻塞等症状完全缓解,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摆动。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操作简便,疗效明确,且适合青少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若引起鼻功能障碍,可考虑行鼻甲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亦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若引起鼻功能障碍如单侧鼻塞、嵴突处出血及偏曲侧偏头痛亦可考虑手术矫正鼻中隔[1]。当慢性肥厚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同时存在时,则鼻塞症状更重,但因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临床疗效。方法指导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取仰卧位,常规麻醉后利用0°广角鼻内镜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鼻窦炎手术治疗。结果 65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所有患者均于6个月内鼻腔手术部位实现黏膜上皮化。结论应用鼻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是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方法,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对120例鼻中隔偏曲伴有鼻窦炎的患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同时再行同侧或对侧功能性鼻窦开放术。结果治愈85例(86.8%),好转14例(13.2%),术后并发鼻中隔血肿1例(1.1%)。结论在鼻内镜下能一次性完成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窦开放术,且不会增加鼻窦手术的并发症,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登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70-2271
目的:探讨在鼻中隔矫正手术中应用微波加骨折外移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109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病例分为A、B、C三组,A组:42例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骨折外移+微波治疗,B组:34例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骨折外移,C组:33例只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微波治疗加骨折外移术组(A组)的有效率为100%,与骨折外移术组(Big)比较P〈0.05,与单纯鼻中偏矫正手术组(C组)比较,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微波加骨折外移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5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鼻内镜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矫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发生鼻腔粘连,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鼻窦内窥镜下成形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运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43-24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在局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所有患者偏曲完全得以矫正,鼻通气良好,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及鞍鼻,术中有一侧黏膜撕裂者经缝合均愈合,同期行鼻窦手术者未发生粘连。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微创、彻底、痛苦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及优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100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地获得完全矫正,术后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主观治愈率95%(95/100),好转率5%(5/100)。无塌鼻、鼻中隔穿孔及鼻中隔脓肿等现象,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直观、微创、精细、安全、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便于示教等优点,可以同时行鼻窦炎或鼻息肉的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具有绝对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姜力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26-12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鼻腔副鼻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56例经临床确诊的鼻炎、副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鼻腔鼻窦炎的CT表现和鼻腔鼻窦的解剖变异。结果鼻腔鼻窦炎性病变分为5型:漏斗型,占30.8%;窦口鼻道复合体型,占24.4%;蝶筛隐窝型,占9.0%;息肉型,占14.1%;其余为混合型,占21.8%。结论鼻腔鼻窦CT示各型鼻腔和鼻窦炎性病变与窦13鼻道复合体变异或蝶筛隐窝炎症、鼻甲气房、鼻中隔偏曲等解剖变异有相关性,为鼻内镜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鼻甲解剖变异与前组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鼻甲解剖变异,探讨其与前组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分析754例患者的鼻窦冠状CT,从中分出正常组(A组)227例,前组鼻窦炎组(B组)527例。统计A、B两组中中鼻甲气化、反常曲线中鼻甲、直形中鼻甲三种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前组鼻窦炎的相关性。结果直形中鼻甲在A组与B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鼻甲气化、反常曲线中鼻甲在A、B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鼻甲气化中的泡性中鼻甲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形中鼻甲与前组鼻窦炎的发病有关;中鼻甲气化、反常曲线中鼻甲与前组鼻窦炎的发生无相关性,但中鼻甲气化中的泡性中鼻甲易导致前组鼻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3年11月18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92例,有效68例(73.9%);研究组92例,有效86例(93.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者症状改善幅度显著提高。结论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5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鼾症患者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对其中20例同时伴有咽部狭窄的患者在手术后行UPPP术(悬壅垂腭咽成形术)。结果单纯鼻中隔矫正手术:无咽部狭窄组及伴咽部狭窄组对鼾声响度和呼吸暂停指数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1.43%;伴咽部狭窄组分别为80%和50%。咽部狭窄的患者联合UPPP术:二者近期的有效率均为100%。结论鼾症患者在有鼻中隔偏曲阻塞时应该进行手术矫正,伴有咽部狭窄者还可以联合UPPP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12例,均给予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鼻中隔偏曲一次性矫正成功,且治疗总有效率达95.54%;所有患者中3例出现鼻腔粘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经过鼻内镜下分离处置后治愈,无脑脊液鼻漏、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