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实施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95%)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达到65%)(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P<0.05)。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时采用胺碘酮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冯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4,(13):136-138
目的:探究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收集的9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 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从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数据显示, A组即实验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即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A组即实验组45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经数据处理可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不但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还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其效果得到了医患的一致肯定和认同,因此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规则,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加入胺碘酮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药学。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与观察组(47例,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收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观察组数据均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胺碘酮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为胺碘酮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5%),(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胺碘酮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和频发室性早搏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利多卡因治疗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0.95%(34/4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12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快速性室上性和快速性室性,快速性室上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普鲁卡因胺组和30例胺碘酮A组,分别给予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快速性室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利多卡因组和30例胺碘酮B组,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以接受治疗24 h为动态观察期。评价各组间服药24 h后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1发生快速性室上性时,普鲁卡因胺组与胺碘酮A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快速性室性时,利多卡因组与胺碘酮B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科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诊科常用的4种治疗方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9年3月急诊科诊断的236例PSVT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迷走神经刺激法(对照组),去乙酰毛花苷,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方法的有效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有效转复率,迷走神经刺激法为17.86%,去乙酰毛花苷为56.45%,普罗帕酮为74.14%,胺碘酮为93.33%。三组药物复律与迷走神经刺激法复律存在明显差异(P<0.05,P<0.01)。胺碘酮复律高于去乙酰毛花苷(P<0.01)和普罗帕酮(P<0.01)。转复时间:迷走神经刺激法最短,胺碘酮最长,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复律时间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迷走神经刺激法3.57%,去乙酰毛花苷17.74%,普罗帕酮10.34%,胺碘酮13.33%。与迷走神经刺激方法比较:去乙酰毛花苷差异有显著性(0.01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在常规改善供血、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予以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多卡因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明显低于对照组(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能有效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少,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方法: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胺碘酮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实验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给药3天后共有32例患者病情好转,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联合胺碘酮可有效改善个体症状,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实验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1.4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实验组(2.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3/82),其中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1例为静脉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2/82),其中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6,(6):1411-1413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为47.50%(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为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与毛花苷治疗心衰伴快速房颤短时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贵锋  葛德元  胡桃红 《中国药师》2005,8(12):1024-1025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60例CHF伴快速心室率Af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毛花苷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及毛花苷,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用药2 h后胺碘酮组心室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毛花苷组(P<0.05);胺碘酮、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6.5±12.7)min和(48.9±14.2)min(P<0.01);胺碘酮、毛花苷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70.0%(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心室率Af短时效果显著,患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应用胺碘酮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4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0.59%,组间差异显著,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61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28组)。实验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不良反应率为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不良反应率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急诊治疗中选择使用胺碘酮,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患者静脉滴注胺碘酮后,对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胺碘酮转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有效率分别为84.6%,88.9%和77.9%。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去乙酰毛花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胺碘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用药前后心率情况改变、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显著的效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且实验组患者用药后心率降低幅度要超过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药物在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中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多卡因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胺碘酮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可以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