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我院上报给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63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63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34.90%;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2.2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占81.4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0.9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率,为加强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更好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指明方向。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给药途径、药品类型、患者年龄等进行分析。结果在180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占30%,心血管系统药占23.89%,中成药例占23.33%位居前三位。ADR多发于60岁以上患者,占53.89%。结论在重视ADR监测上报工作的同时,要同步加强临床药学其他方面的工作,要深入临床深入患者,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并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35):4957-495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17例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7例ADR中,发生人群女性比男性略多;41~7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53.94%;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为35.65%;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74.7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0.28%。结论:ADR的发生与药品的性质、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应用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16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8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7.3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的ADR报告817例分别从患者临床表现、累及器官或系统、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性别及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817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1.04%,中药制剂占17.2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1.8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0.2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s,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上报的254例ADR/ADE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54例ADR/ADE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例次为首位,占37.66%;中药注射剂次之,占15.8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99%;ADR/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ADR/ADE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上报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孙志明 《中国药房》2014,(18):1692-169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2012年收集的22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较多,分别占42.60%和29.1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占总报告例次的37.22%;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6.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重视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32份ADR报告分别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332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为38例。引起ADR前10位药物中,抗菌药物60.0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6例,占53.01%。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1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较多,共64例,占58.18%;静脉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为79例,占71.82%;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37例,占3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共19例,占17.2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39例占35.45%。结论:应以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为重点,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2年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上报的ADR报告6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上报的63例ADR中,抗茵药物ADR为35例,占55.56%,中药注射剂ADR为13例,占20.6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为60例,占95.24%;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43例,占68.25%;联合用药致ADR有22例,其中以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用引发的ADR最多,为7例,占联合用药ADR数的31.8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宁卉  周秋峰  庄洁 《药品评价》2013,(18):37-4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上报的24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多见,占41.8%;化学药共涉及11大类131种药物,抗感染药居首占化学药的52.6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全部ADR的28.62%;静脉滴注给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为69.83%。结论:老年人生理功能的改变、抗感染药物广泛应用及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强化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以期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462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确定来年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集到的46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中20至59年龄段构成比最高;ADR涉及的药品151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4.68%(345例),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静脉给药的ADR占72.08%(333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0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ADR中,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48.0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见,占44.1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05%,其中注射剂占90.32%;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占62.62%;涉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46.12%。结论:应加强中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提高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宜都市3年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24例 ADR 报告,对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ADR 报告中,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发生 ADR 的比例最高,占60.3%;静脉滴注最易导致 ADR,占总例数85.3%;抗感染药的 ADR 居首位,占43.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1.5%。结论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患者过敏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 ADR 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井华  刘俊 《安徽医药》2014,18(2):393-396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2年某院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37份,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性质、转归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37份ADR报告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41~50岁年龄段为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老人及儿童发生的比例也较高;ADR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和新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80%和1.26%;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例数81.01%;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1~60 min;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总例数29.12%,其次为大环内酯类(28.27%)和头孢菌素类(26.16%),其中阿奇霉素为57例,占总例数24.0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6例,23.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43.04%);护师ADR报告率68.35%。结论深入开展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10年1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 - 12月收集的18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86例ADR报告中,男性所占比例(55.38%)略高于女性(44.62%);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25.27%);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93...  相似文献   

20.
我院3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国强  刘杰 《中国药业》2011,20(16):56-57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医院上报的32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91例,占58.41%。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共216例,占66.0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染药物(共64例,占19.57%),其次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