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诊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5-01该院收治的27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5~9 d,结合临床表现及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治愈,时间11~32(22.4±5.3)d,其中发病11~14 d治愈7例,发病15~21 d治愈9例,发病22~27 d治愈6例,发病28~32 d治愈3例。结论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功能性疾病,采用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临床应积极控制本病风险因素,减少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治疗胆道良性梗阻性疾病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分别用胆总管(囊肿) 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端侧吻合(Roux—en—γ)的手术方式治疗胆道良性梗阻性疾病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例资料。结果施行胆肠吻合术412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0例。其中,施行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吻合168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l例,发生率为0.06%;施行胆管空肠端侧吻合(Roux—ell—γ)244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9例,发生率为3.68%。两种术式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胆肠吻合术后可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胆汁返流对术后胃排空功能影响轻微,手术创伤及腹腔炎性渗液是胆肠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周升勤 《山东医药》2004,44(33):50-51
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共收治急症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患者12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hipple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单纯行Whipple手术和17例行Whipple手术加行空肠造瘘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者肠动力恢复早于未实施肠内营养者(P〈0.01).而胃动力恢复时间却延长(P〈0.01).且其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有增加趋势。结论Whipple手术后早期经空肠上段行肠内营养虽然可以加快患者肠动力的恢复,但却使胃动力恢复延迟,甚至可能是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2005年我院156例胃大部切除手术病例的1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13例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中9例为毕罗氏Ⅱ式胃空肠吻合,2例为Roux-Y式吻合,2例为毕罗氏Ⅰ式吻合。全部病人均保守治疗,于3周内治愈出院。结论 胃手术后早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毕罗氏Ⅱ式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机率最多。  相似文献   

6.
王文丽 《山东医药》2010,50(29):106-106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又名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因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动力紊乱。1997~2007年,本院发生腹部术后FDGE24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幽门管过长与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的关系。方法测量53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幽门管长度,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36例患者中,幽门管过长73例,术后发生胸腔胃排空障碍10例(13.70%);幽门管正常463例,术后发生胸腔胃排空障碍15例(3.24%)。两者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幽门管过长易发生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是指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脉高压断流等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FDGE),其名命较多,是胃手术后特别是近端胃癌根治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FDGE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自1993—01/2003一12共实施近端胃癌根治术43例,诊断为FDGE 15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的表现和相互关系。方法 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检测22例F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胃固体排空、胃敏感性、胃顺应性和近端胃容受性。结果 22例FD患者胃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和近端胃容受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1.8%,68.2%和45.5%,其中45.5%的患者出现了两种以上的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三种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胃排空延迟、胃敏感性增高及近端胃容受性障碍是FD发病中三种相互独立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病理生理异常可在同一FD患者中共存。  相似文献   

10.
胃排空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胃排空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技术检测了22例FD患者的液、固体食物胃排空和食物胃内分布,并以实时超声检测了72例FD患者在西沙必利治疗前后的液体胃排空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症状积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68.2%的FD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以固体胃排空延迟为主,单纯液体排空障碍较少;摄食后比对照组有更多的食物滞留于远端胃内,然而,延迟的胃排空和改变了的固体食物胃内分布与FD的主要症状无显著相关性。西沙必利明显缩短FD患者的液体胃排空时间,改善其中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另一部分患者的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西沙必利改善FD症状并非完全依赖于其促排空效应,胃排空障碍与FD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它们可能是同一病生基础的两种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06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lne,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残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部手术后约有5%~40%的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胃瘫。1998-02/2004-06,我们收治术后胃瘫病人36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免行二次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性不良(P-D)、功能性便秘(FC)的胃排空情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63例,单纯FC患者34例,FD+FC患者46例,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上述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利用^(13)C-辛酸呼气试验(OBT)进行胃排空时间测定。结果①FD组中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占57.1%(36/63),单纯Fc组中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占58.8%(20/34),FC+FD组中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占65.2%(30/46),FD组、单纯FC组与FC+F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单纯FC组与对照组中无重度胃排空延迟病例出现,而FD(占38.1%)、FC+FD(占34.8%)组中重度胃排空延迟病例所占比例较大,均与单纯FC、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动力异常与FD、FC的发病密切相关;FC患者重叠FD症状的几率较高;FD与FC尽管均存在胃动力异常,但严重程度不一,指导临床,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约为3%~4%[fi,但常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拌机械性梗阻而作不必要的手术探查。1995年正月~1997年3月,我们对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住院患者采用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互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1~71岁,平均38.4岁;胃癌8例,胃、十M指肠溃疡并发出血9例,胃粘膜脱垂1例,胃窦息肉并发出血1例;毕氏1式7例,毕氏D式12例;有6例作R。式淋巴清扫术。残胃排空障碍症状出现在手术后第6~29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不均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的情况。方法:采用核素胃排空试验,连续动态观察16例正常人及70例FD患者胃排空情况。8例FD患者在胃排空试验同时作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波记录.结果:证实42.9%FD患者胃排空延迟、各时间段胃排空率变异系数为120.7±147.1%,明显高于正常组的73.4±29.7%.结论:FD患者,尤其胃排空延迟者,排空有快慢不均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5.
背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胃肠动力障碍为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莫沙必利是一种胃肠促动力药.已用于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PDS的近期疗效。方法:60例符合罗马mP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M组(接受铝碳酸镁1000mg加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tid治疗)和P组(接受铝碳酸镁1000mg加安慰剂tid治疗)。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后行患者总体PDS症状评分并检测胃排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总体PDS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中M组评分又显著低于P组(P〈0.01)。M组治疗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P组(40.0%)(P〈0.001)。两组治疗前胃3h排空钡条数无明显差异,均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01)。M组治疗后胃排空钡条数较治疗前和P组治疗后显著增多(P〈0.001),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莫沙必利分散片能明显改善PDS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对缓解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也称胃轻瘫、胃无力或胃麻痹,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最常见于胃部手术后.研究发现,胃瘫不仅发生在胃手术后,还可见于其他腹部大手术后[1].老年患者腹部大手术后一旦发生胃瘫,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本文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的情况。方法:采用核素胃排空试验,连续动态观察16例正常人及70例FD患者排空情况。8例FD患者在胃排空试验同时作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波记录。结果:证实42.9%FD患者胃排空延迟。各时间段胃排空率变异系数为120.7±147.1%,明显高于正常组的73.4±29.7%。结论:FD患者,尤其胃排空延迟者,排空有快慢不均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8.
舒丽启能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时间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一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的常见病。胃动力障碍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2 ] 。近年研究表明[3] ,利用放射技术食用标准试餐加固体小钡条观察胃排空时间为诊断胃排空障碍的可靠手段。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消化科对4 0例FD患者进行了胃排空时间测定 ,同时比较了服用舒丽启能前后的胃排空时间。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FD患者胃排空时间测定1.1.1 病例选择 :选择FD患者 4 0例 ,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2 9~ 68岁 ,平均 4 0 .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19.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sPGS)是指胃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995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共行经腹胃大部切除术480例,其中20例发生sPGS,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背景:罗马Ⅲ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定义作了更新和修订,相应FD患者人群亦发生改变。目的:研究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以及新的FD症状谱和分型与固体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99Tc固体胃排空试验。比较不同症状分型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分析固体胃排空功能与罗马Ⅲ标准中FD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0例(27.8%)FD患者固体胃半排空时间超过正常上限,9例(25.0%)2h残留率高于正常上限。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和PDS+EPS型FD患者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150.3±40.2)min、(118.3±25.1)min和(150.5±51.2)min,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与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和2h残留率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1.5(P=0.043)和0.045(P=0.040)。结论:本组27.8%的FD患者存在固体胃排空延迟。PDS和PDS+EPS型FD的固体胃半排空时间有长于EPS的趋势。FD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与固体胃排空延迟有关,固体胃排空延迟是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