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喹诺酮在治疗厌氧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氟喹诺酮类问世以来,人们从未停止用这类药物治疗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可行性研究.虽然新氟喹诺酮类对厌氧菌的体外活性已经得到改善,但目前临床上尚未确定其相应的敏感性临界值.药效学分析和新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新氟喹诺酮类在临床上可以被用于治疗几类由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咬伤、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内感染和盆腔感染等.但在实施喹诺酮疗法期间可能出现二次感染(如艰难梭菌性腹泄),也可能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增加.此外,随着氟喹诺酮类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拟杆菌属的耐药性也随之不断增加.因此,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严重,应该对新氟喹诺酮类治疗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可行性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氟喹诺酮在治疗皮肤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谱、快速杀菌活性,广泛的组织渗透性,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给药方便等特点使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包括皮肤感染在内的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在治疗丹毒、蜂窝织炎、脓疱病、外科创伤以及糖尿病性趾感染时的疗效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当.鉴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及其他重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无疑将直接影响它们的广泛使用,故尽管这类药物在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皮肤感染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应该将其作为β-内酰胺类及其他类抗生素的替代药物使用.只有在治疗的病原菌以及对氟喹诺酮的敏感性已明确的复杂性感染时,才可以把氟喹诺酮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7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喹诺酮类(fluroqunlones)药物是新一代全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6种:环丙沙星(CPFX)、诺氟沙星(NFLX)、依诺沙星(ENX)、培氟沙星(PFLX)、氧氟沙星(OFLX)、氟罗沙星(FLOX),其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细菌性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据统计,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医院用量上已排第2位,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由于氟基团的引入而获得一系列体外抗菌活性高体内药动学性质优良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合成抗菌药物,至今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约有50多种,目前已有10余种用于临床,广泛的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细菌性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然而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量的增加,在临床应用中耐药性的发展也比较快,尤其最近几年细菌耐药率上升较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床分离的几种常见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率明显较高,如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在发达国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仅10%左右,而在我国高达50%,这表明了国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还有不合理之处[1].今就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使用的喹诺酮类(QNS)药物均缺乏足够的抗厌氧菌活性,不能广泛用于腹内感染及其它厌氧菌感染的治疗,而且第三代QNs药物——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对革兰阳性细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和金葡菌的活性也有限.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确定的环丙沙星的敏感限为MIC≤lμg/ml,该浓度等于或低于其对肺炎链球菌的MIC_(90),而接近对金葡菌的MIC_(90)一些研究人员指出,金葡菌对环丙沙星的中度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或多或少是由于QNs耐药菌株出现所致,这给临床带来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已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某些革兰阴性菌(第一个喹诺酮萘啶酸)扩展到目前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典型致病菌、专性厌氧菌以及分枝杆菌等。根据Naber等的分类法,可将喹诺酮类按抗厌氧菌活性分为4类,其中早期氟喹诺酮类药物(即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在内的第Ⅰ、Ⅱ类)没有或只有微弱的抗专性厌氧菌活性。新喹诺酮类药物(第Ⅳ类),如西他沙星、克林沙星、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佳诺沙星以及正在研发中的其他喹诺酮类(如WCK771和ATB-492等)对专性厌氧菌的活性显著提高,故被认为在对付厌氧菌感染以及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咬伤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腹内感染和盆腔感染等)方面大有作为。本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对专性厌氧菌的体内外活性,期望能对我国临床医师在治疗这类感染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第三代喹诺酮类(quinolones)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等优点.目前,国内常用的品种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等.本类药物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及反复发作的慢性感染,特别是泌尿系统感染,有效率达到84%,对淋菌性尿道炎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 2 95株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 通过E试验方法测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二医院 6个月内部分临床分离菌 12种 2 95株对临床常用 β 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性。结果  32 .8%的金葡球菌耐苯唑西林 ,且为多重耐药株 ;37%~ 41%化脓性链球菌耐大环内酯类 ;肠球菌属 10 0 %耐头孢菌素 ;肺炎链球菌 8%耐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流感嗜血杆菌 85 %~ 94%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仅 5 %耐阿奇霉素 ;肺炎克雷伯氏菌与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分别为 45 %与 35 % ;变形杆菌属对 β 内酰胺类耐药率为 30 %~ 5 0 % ,对氟喹诺酮类敏感 ;肠杆菌属细菌 2 5 %耐氟喹诺酮类、5 0 %耐 β 内酰胺类 ,但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敏感 ;不动杆菌属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为 40 % ,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为 6 0 %~ 75 %、对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耐药率在35 %~ 5 5 % ;铜绿假单胞菌 10 0 %耐所试广谱青霉素、头孢呋辛 ,75 %耐头孢曲松、2 5 %耐头孢哌酮 /舒巴坦 ,5 %耐氟喹诺酮类 ;4株粘膜炎莫拉氏菌完全耐大环内酯类 ,耐环丙沙星与头孢克洛各 1株。结论 临床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密切监测细菌的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12月呈报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150例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通过静脉给药125例,口服给药25例.在6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最多.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多见,临床主要为轻度不良反应.经过合理的治疗后,治愈145例,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为96.7%.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不同品种之间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存在差异,提示临床上对个体患者应恰当选择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萘啶酸于1962年合成,1964年用于临床治疗尿路感染。因其抗菌作用有限,加上不同个体口服后血药浓度变异明显,因此未用于其他部位的感染。虽然病人尿液中的萘啶酸浓度远远高于抑制大多数尿路感染病原体所属的水平,但治疗过程中会发生选择性耐药突变,这样使许多临床医生选用就受到限制。萘啶酸是萘啶类药物的第一个品种。萘啶分子上的氮被置换后,在8位上加一个碳原子而产生了喹诺酮类药物,恶啶酸是第一个品种。简而言之,萘啶类与喹诺酮类常归诸为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的出现显示出开发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一个显著进展。氟喹诺酮类具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但在6位上连接了氟原子,在7位上接上了哌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氟喹诺酮类是新一代的化学合成类抗菌药。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及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使其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随之而来细菌耐药性的逐渐加重,迫使人们不断寻找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新品种。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许多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其治疗往往十分棘手,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对此类感染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下就1994年8月在新加坡  相似文献   

12.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抗菌药,自196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至今已有许多新品种应用于临床.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和骨关节等感染[1].  相似文献   

13.
氟喹诺酮类在细胞内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病原体所致感染不断引起临床重视.由于其所致感染常常是因大多数抗菌药在细胞内的浓度低而不能抑制使治疗发生困难,且胞内感染的治疗复杂、疗程长,因此易导致毒副反应的发生和耐药性的出现.氟喹诺酮类(FQNs)能渗入宿主细胞内,且达较高浓度,从而唤起更多人的重视.本文就该类药对胞内感染疾病的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普卢利沙星是由日本新药公司与明智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日本及某些欧洲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近年来,人们对其在除上述临床适应证之外的其他系统感染方面进行了较广泛的临床研究.结果 表明,普卢利沙星可能是对付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旅行性腹泻的一个具有前景的药物,而其在降低膀胱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与其他药物的交互作用主要分为下列两类:1.影响氟喹诺酮类胃肠道的吸收Haffken 等首先报道环丙氟哌酸与含镁铝抗酸剂同时服,前者血清活性几乎全部消失。Schehtag 等的研究结果指出,镁铝抗酸剂在服用环丙氟哌酸前6小时或后2小时给予,对环丙氟哌酸的吸收无重大影响。临床上也有环丙氟哌酸治疗泌尿系感染时同服抗酸剂而治愈的例子。但是,多数人仍主张二者应尽量避免合用。最近试验指出,碳酸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价值,总结应用策略.方法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54例,药物保守治疗21例,采用手术治疗34例,保守治疗患者,使用头孢噻肟+甲硝唑治疗,手术治疗者,术前术后都应用抗生素,采用氟喹诺酮患者14例,采用头孢噻肟20例.结果 保守组、手术治疗氟喹诺酮组、头孢噻肟组、手术治疗合计组患者年龄、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住院时间低于氟喹诺酮组,氟喹诺酮组地狱头孢噻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治疗失败率15.0%(3/20),失败2例病程长患,手术组全部成功;保守组6个月内复发2例,手术组出现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发热1例.结论 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作为保守药物,也可作为感染预防药物,若以保守治疗为目的,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以提高对病原体覆盖率,若为预防性用药,应据既往手术感染情况选择耐药率低、覆盖率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合理使用抗菌素,避免及减少抗菌素滥用所致的院内感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我们对临床常用的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肺部感染方面的疗效进行比较,以其为临床提供合理、疗效高、不良反应低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氟罗沙星注射液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细菌性肠道感染,关节、软组织感染等。现将我院近期氟罗沙星注射液引起皮肤过敏反应1例报道如下。 1 资料 患者,女,40岁,因手外伤门诊治疗,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9.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是近十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细菌耐药机制,可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水平传播,引起的感染不易控制,导致院内感染大范围流行.本文对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发现及种类、遗传背景、对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抗感染治疗中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一次军团菌感染暴发流行期间,并未经过严格的常规临床试验检验的红霉素却成为治疗该感染性疾病的选择药物。随着红霉素治疗失败率的上升、不良反应的增多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考虑用其他药物(如新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替代红霉素治疗军团菌感染。19项体外细胞内模型和7项动物模型试验的比较结果显示,喹诺酮类对军团菌的体内外活性均优于大环内酯类。458例军团菌感染者参与的3项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显示,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未涉及阿奇霉素)相比,喹诺酮类(主要是左氧氟沙星)无论在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或是对相关并发症的控制等方面都更具潜在优势。鉴于此,作者推荐用喹诺酮类代替红霉素来对付军团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