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基线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病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所有初诊患者,共计1862例,对其年龄、病理分型、分期及分子分型构成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8.23±10.59)岁。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按年龄<40和年龄≥40岁分为2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民族、生产史、发病时间、病理分型、分期、分子分型、ER、PR、CerbB2、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除生产史(P<0.001)和PR(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以浸润性非特殊癌为主,共1523例,占81.8%。临床分期以Ⅱ期患者为主,共916例,占49.2%;Ⅰ期620例,占33.3%;Ⅲ期294例,占15.8%;Ⅳ期32例,占1.7%。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患者为主,共1260例,占67.7%。按不同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分层分析,不同文化程度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年龄、生产史及病理分期的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乳腺癌患者之间的病理类型、分子分型、ER、PR、CerbB2、p53及Ki67表达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发病主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似,未发现少数民族和汉族乳腺癌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有差异。文化程度所产生不同认知能力可能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临床分期相对较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核蛋白1/p8(nuclear protein 1/p8,nupr1/p8)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发生了变化.本研究旨在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upr1/p8的表达情况,及nupr1/p8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科2008-01-01-2012-12-01收治的93例乳腺癌组织中nupr1/p8的表达情况,收集同期该院30例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和20例良性乳腺病变为对照组,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等)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nupr1/p8表达率为63.4%(59/93),显著高于对照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7,P<0.001;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nupr1/p8表达与淋巴结转移(x2=7.75,P=0.005)及分期(x2=33.08,P<0.001)有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upr1/p8高表达率为75.6%(34/45),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43.2%(16/37);Ⅲ期乳腺癌nupr1/p8高表达率为82.6%(19/23),显著高于Ⅰ期55.6%(10/18,x2 =4.24,P=0.039)及Ⅱ期51.2%(21/41),x2 =6.19,P=0.013.不同分子分型的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不同,x2 =13.59,P=0.00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型淋巴结转移率为70.6%(12/17),显著高于Luminal A型41.7%(15/36),x2=3.86,P=0.049;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nupr1/p8高表达率不同,x2=10.09,P=0.018.三阴性型nupr1/p8高表达率为83.3%(15/18),显著高于Luminal A型47.2%(17/36,x2=6.29,P=0.012)及Luminal B型45.5%(5/11,x2=4.58,P=0.032),HER2型nupr1/p8高表达率为76.5%(13/17),显著高于Luminal A型,x2=4.02,P=0.044.Nupr1/p8的表达与不同月经状态、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结论 nupr1/p8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升高,提示它在乳腺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肿瘤进展期,nupr1/p8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呈正相关,且与分子分型及预后不良相关,推测nupr1/p8在肿瘤的预后判断中可能为独立因素,检测nupr1/p8的表达水平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Notch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但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鲜见报道.本研究将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tch1和JAG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2-01-06-2014-12-30存档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240例,根据ER、PR、HER2、Ki-67免疫组化结果分为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4组,每组60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Notch1、JAG1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各分型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分型乳腺癌组织中Notch1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86.67%)与管腔A型(56.67%)比较(P<0.001),HER2过表达型(83.33%)与管腔A型(5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otch1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7,P<0.05),与临床分期(P=0.005,P<0.01)、组织学分级(P=0.009,P<0.01)显著相关,与ER表达(rs=-0.206,P=0.001,P<0.01)、PR表达(rs=-0.187,P=0.005,P<0.01)显著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无关.各分型乳腺癌组织中JAG1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5),以三阴性乳腺癌阳性表达率最高,但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G1阳性表达与ER表达(rs=-0.142,P=0.015,P<0.05)、PR表达(rs=-0.127,P=0.035,P<0.05)呈负相关;Notch1和JAG1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otch1阳性表达与ER、PR表达显著负相关,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在HER2过表达型,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有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的突变情况及Ki67的表达水平,明确p53与Ki67联合作用在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上的体现。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5例乳腺癌组织中p53、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p53的突变率为55.8%(92/165),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9.1% (114/165)。p53的突变情况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和PR的表达水平无关,但与HER-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在总人群中Ki67的表达水平与肿块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亚组分析显示在p53突变的患者中,Ki67的表达水平与肿块的大小呈正相关(r=0.311,P=0.003),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2,P=0.001)。结论:在p53突变型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与T分期及N分期均呈正相关,在p53突变人群中Ki67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预后可能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与解读可能更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p53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26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不同分子亚型中p53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分子亚型与发病年龄、初潮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分子亚型与是否绝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细胞角蛋白5/6(CK5/6)、p53及EGFR表达状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T1期所占比例多于non-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P<0.05)。p53与EGFR总体表达呈正相关(r=0.226,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各分子亚型中只有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p53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r=0.319,P<0.05),其他亚型中p53与EGFR表达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p53与EGFR在TNBC中表达呈正相关,探讨二者的表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TNBC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为TNB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雷蕾  王晓稼  杨红健 《中国肿瘤》2012,21(11):868-873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15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和三阴性4个分子分型,分析4个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因素、新辅助化疗疗效及3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157例患者中,分子分型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T3~4期的三阴性型的比例高于T1~2期(P=0.003);N0、N1、N2、N3期的三阴性型的比例分别为44.4%、23.8%、25.6%和22.2% (P=0.014).不同分子分型间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632),而T分期(P=0.014)、N分期(P=0.031)与有效率明显相关.不同分子分型间新辅助化疗3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Luminal A型最高,三阴性型最低(P=0.049).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分子分型(P=0.003)、年龄(P=0.007)、T分期(P=0.013)、N分期(P=0.000)是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能作为新辅助化疗远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年龄≤35岁的青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64例,随机抽取同期年龄>35岁的中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6例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结果: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在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分子分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肿瘤体积大,病理分期晚,Ki-67表达指数高,应重视其早期筛查与治疗,其高侵袭转移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22例,基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4个基本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方面的差异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至随访截止日期,82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4例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46例死亡,死亡率5.6%。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分子亚型与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ER 2过表达型乳腺癌在各个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 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需进一步研究以在临床上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OTU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OTUB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该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OTU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52/7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 (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1,P=0.001).OTUB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x2=5.029,P=0.025)、术后分期(x2=4.478,P=0.034)、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x2=8.775,P=0.003)、P53表达(x2 =4.708,P=0.030)、雌激素受体(ER)表达(,=10.364,P=0.001)、分子分型(x2=10.934,P=0.012)有关,而与年龄(x2=2.194,P=0.139)、绝经状态(x2=1.843,P=0.175)、肿瘤大小(x2=0.643,P=0.423)、组织学分级(x2=3.580,P =0.167)、孕激素受体(PR)表达(x2=3.371,P=0.066)及Ki-67表达(x2=1.345,P=0.246)无关.结论 OTUB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淋巴结转移、术后TNM分期、HER-2、P53、ER表达及分子分型有关,提示OTUB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JAM-A、p53和Ki67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例正常乳腺组织和51例乳腺癌组织的JAM-A、p53和Ki67的表达。结果:JAM-A在正常乳腺组织、不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和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AM-A的表达和乳腺癌患者病理分期相关,乳腺癌分期越晚,阳性率越低(P<0.05)。p53和Ki67在正常乳腺组织不表达,在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TNBC中阳性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JAM-A、p53和Ki67在乳腺癌的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MAM-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hMAM-mRNA在15例正常乳腺组织及15例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hMAM-mRNA的表达。分析与肿块大小、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情况、病理学类型、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hMAM-mRNA阳性率33.33%(5/15),乳腺增生组织中阳性率53.33%(8/15),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83.33%(50/60)。60例乳腺癌患者中hMAM-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患者ER、PR、Her2状态无关。结论:hMAM-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zrin的表达,所有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21.4%、25.0%、44.4%、70.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普通导管增生组(21.4%)与不典型增生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内癌组(44.4%)与浸润性导管癌组(7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组(23.1%)与乳腺癌组(64.6%)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同时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结论:Ezrin高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指标有关,提示检测Ezrin可作为判定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民族、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绝经、绝经年龄、病程、哺乳时间、妊娠次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超、钼靶、MRI分别测值)、病理分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规律,为乳腺癌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228例(64%),无转移128例(36%);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第一胎生育年龄、妊娠次数、哺乳时间、病程、肿瘤大小(B超、钼靶、MRI)、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相关(P<0.05),P值分别为0.007、0.005、0.006、0.022、(0.001、0.000、0.020)、0.009、0.000。结论: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与前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前哨淋巴结阳性共83例,前哨淋巴结阴性共79例。2组间的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吸烟史和饮酒史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肿瘤位置、活检方式与前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病理类型与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随着肿瘤的变大,灵敏度、特异性也随之升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和病理类型是影响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考虑与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相关,但具体病例需具体分析后考虑是否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YB-1(Y—boxbindingprotein1)在青年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YB-1蛋白在青年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等临床特征分析YB-1在青年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依据ER、PR、HER-2、CK5/6表达对青年型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Luminal—A、Luminal—B、HER2+和Basal—like4个分子亚型),并分析其与YB-1表达的关系。结果:HE结果显示64例青年型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占59.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4例青年型乳腺癌组织中YB-1阳性率为92.2%,其中细胞核阳性表达率53.1%,细胞浆阳性表达率39.1%。肿瘤〉2cm的患者占59.4%,YB-1主要表达在细胞核(40.6%),患者肿瘤耋2cm占37.5%,YB-1则主要在细胞浆表达(20.3%),YB-1表达类型与肿瘤大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6)。组织学3级所占比例最高,占48.4%,且多为YB-1细胞核表达(37.5%),乳腺癌不同的组织学分级间YB-1的表达率不同(P=0.000);青年型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84.4%),其中N,期所占比例最高,占40.6%,YB-1主要在细胞核表达,占31.3%,胞浆表达占7.8%。青年型乳腺癌分子分型中主最多见的是Luminal—B型,占46.9%,YB-1主要表达在细胞核(32.8%),浆表达仅占9.4%,统计分析显示YB-1表达的核浆分布特点与青年型乳腺痛分子分型有关(P=0.04)。结论:YB-1在青年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状态有一定关系,细胞核阳性主要见于肿瘤〉2cm的患者,而细胞浆阳性主要见于肿瘤耋2cm的患者,且YB-1细胞核表达主要为组织学3级,且青年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YB-1主要在细胞核表达;青年型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YB-1蛋白表达存在差异,YB-1可能成为青年型乳腺癌防治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浸润性乳腺癌中DNA-PKcs以及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秩和相关检验分析结果。结果:DNA-PKcs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19,P=0.001;r=-0.378,P=0.000;rs=-0.428,P=0.000);与ER表达呈正相关(rs=0.279,P=0.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及PR、c-erbB-2表达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PKcs低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学指标c-erbB-2、p53、PCNA和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乳腺癌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80例乳腺癌组织c-erbB-2、p53、PCNA和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表达与患者年龄(≥35岁)、肿瘤临床期别、腋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p53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期别、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呈负相关,与腋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PCNA表达与患者临床期别、腋淋巴结状况呈负相关,与ER、PR呈正相关;nm23蛋白表达与患者腋淋巴结状态呈负相关,与病理类型、ER、PR呈正相关.结论生物学指标c-erbB-2、p53、PCNA、nm23与临床期别、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状态及病理类型等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评价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70和053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170和0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96例乳腺癌组织中p170阳性表达率为65.25%(54/96),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关。053阳性表达率为41.67%(40/96),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170与p53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p170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他们是重要的病理指标,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新疆肿瘤医院和新疆奎屯农七师医院收治的83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5岁)及9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65岁)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无瘤生存率(DFS)的差异。两组临床数据(淋巴结转移、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P53、手术方式、是否放、化疗、内分泌治疗)比较采用)(。检验;肿瘤直径、肿瘤分期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C—erbB-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PR、P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别,青年组5年的DFS低于老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恶性程度高并且预后差,而老年乳腺癌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