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内气体与外界空气的交换过程称做肺通气。本讲介绍肺通气的动力、阻力及肺容量和通气量的变化。一、肺通气的动力肺经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相通,气体出入肺靠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肺扩张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入肺称为吸气;肺缩小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称为呼气。而肺的扩张和缩小,必需由呼吸肌活动使胸廓张缩再藉胸膜腔负压的耦联作用来实现。 (一)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胸廓节律性扩大和  相似文献   

2.
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能向医生提供重要信息、评估包括肺、心血管、造血、神经心理和骨骼肌系统在内的运动整合反应的无创性试验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呼出气体可以最好地估计功能容量,对受损的严重程度分级,客观评估干预效果,客观追踪疾病进展,以及鉴别运动容量减低的心、肺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肺不张(NPA)新生儿肺实变(NPC)不是独立的疾病,是新生儿肺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常并发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肺炎(PN)、新生儿肺出血(PHN)等疾病,是新生儿呼吸困难、撤机失败常见原因。NPA为肺组织萎陷:肺泡无气体,肺实变为肺泡内气体被非气体物质替代,失去正常肺功能[1]。新生儿由于胸廓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肺脏缺氧和疾病耐受差,肺代偿能力低下,易发生NPA、NPC[2]。NPA、NPC不但影响急性期疾病治疗效果,还可引起单侧透明肺、机化性肺炎等并发症[3],治疗以肺复张为目标[4]。NRDS、MAS、PN、PHN等疾病首选检查方法是X线胸片,但存在放射性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肺超声技术和人体成分分析法对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拟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6例分为容量高负荷组和容量正常负荷组,使用床旁超声对患者胸壁进行肺超声八分区法检查并评分,记录肺超声A线区域数量。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进行监测,记录干体质量等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容量负荷状态的预测价值,并分别将肺超声评分、干体质量差值与CT心胸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容量正常负荷组相比,容量高负荷组具有较少的肺超声A线区域数(P=0.018)、较高的肺超声评分(P=0.005)和干体质量差值(P=0.037)。以肺超声A线区域数、肺超声评分和干体质量差值分别取3.5个、5.5分和2.6 kg为截断值,预测容量高负荷的灵敏度分别为71.9%、79.2%和66.7%,特异度分别为62.5%、68.7%和68.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717和0.66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超声评分与CT心胸比呈正相关性(r=0.454),与干体质量差值呈正相关性(r=0.369)。结论肺超声评分和人体成分分析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有良好的评价能力,肺超声A线区域越少,预示容量负荷越高。  相似文献   

5.
肺膜弥散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体弥散系指气体从高浓度区移至低浓度区的过程。其机制是气体分子的随机运动 ,使不同浓度的分子最终达到平衡。肺泡内气体与肺泡壁毛细血管血中气体的交换 ,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已知肺内O2 与CO2 弥散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1)肺泡内气体弥散 ;(2 )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弥散 (Dm) ;(3 )气体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Vc)。其中以后两者较为重要 ,即Dm与Vc两种成分。根据物理学概念 ,肺弥散量 (DLco)实际是肺弥散阻力的倒数 ,弥散阻力越大 ,则DLco越小。肺弥散总阻力包括肺泡内阻力 ,肺泡毛细血管膜阻力与肺泡毛细血管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预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4-08-2017-04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8例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下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统一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PICCO)监测SVV,同时应用超声测量dIVC。记录补液试验前基线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补液试验(7ml/kg的羟乙基淀粉)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CI变化量(△CI)15%为容量治疗有反应性,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别绘制SVV和dIV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VP、SVV、dIVC预测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AUC分别为0.604,0.893和0.863,CVP预测容量反应性无统计学意义,SVV、dIVC预测容量反应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V和dIVC均是全肺切除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估的可靠参数,两者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 本研究旨在评定从直立位变为仰卧位所引起的肺容量减少是否与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肌无力有关。 方法 对24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全身性神经肌肉病人(无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肺功能测试和横膈压力测定,包括坐位和仰卧位时的静态肺容量、动态肺容量、用力通气流速和最大吸气口腔内静压(P max),每项指标重复测定3次。用肺量计测定慢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并与有害气体颗粒与气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COPD作为一种常见病,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的第4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超声检查结果与容量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门诊及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近1周内接受常规实验室检查,记录其基本资料。透析前后30min进行肺超声、心脏超声、生物电阻抗等基本检查,获得心脏超声参数、肺超声参数、容量相关指标等。结果依据肺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肺淤血组、中度肺淤血组和重度肺淤血组,中度及重度彗尾征组患者的心功能较差(x~2=25.358,P0.001),多合并下肢水肿(x~2=12.217,P=0.002)。透析前后肺超声检查有显著改变(Z=-6.176,P0.001),与透析超滤量呈正相关(r=0.200,P=0.039),射血分数(β=-87.138,P=0.014)与肺超声检查中彗尾征形成独立相关。肺超声彗尾征评价容量负荷状态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95%可信区间为0.758~0.925(P0.001)。肺超声判断患者容量超负荷的最佳临界值为12.50条,诊断的灵敏度为0.688,特异度0.950。结论本研究证实肺超声检查彗尾征的出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功能、容量负荷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PC)和容量控制(VC)在肺灌洗术中双肺通气期间的合理选择。方法对150例煤工尘肺患者在灌洗结束后双肺通气时,分别采用PC通气及VC通气进行呼吸管理,并监测气道峰压(P_(PEAK))、平均气道压力(P_(MEAN))、动态顺应性(C_(dyn))、呼气阻力(ER)、呼吸功(WO BM)。结果容量控制(方波)[VC(SQ UAR E)]模式和容量控制(递减波)[VC(RAMP)]模式与PC模式比较P_(PEAK)、P_(MEAN)、ER、WOBM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_(dyn)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VC(RAMP)模式与VC(SQUARE)模式比较P_(PEAK)、P_(MEAN)、C_(dyn)、ER、WOBM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模式在双肺同期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双肺通气期间使用可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顺应性,减少呼吸机做功,有效减少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伤,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高原脱适应者肺通气功能的变化及4种中药对其的影响,选择驻守海拔5170m1年的57名健康青年,在他们返回平原(海拔1400m)前1周检测其肺通气功能,然后将其随机分为银杏叶制剂组,复方红景天组,刺五加组,复方党参组和对照组5组,从返回平原前5d开始分别口服银杏叶制剂、复方红景天胶囊、刺五加片、复方党参胶囊和炒面胶囊,直至返回平原后1周停药,停药当天再次检测其肺通气功能。结果显示与其在高原时比较,返回平原后1周,肺功能指标中,除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用力呼气容量的百分率(1秒率)无显著性改变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降低(P<0.05,P<0.01)。复方党参组与对照组比较,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1秒率、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增高,复方党参组1秒用力呼气容量高于银杏叶制剂组和刺五加组,1秒率高于复方红景天组和刺五加组(P<0.05)。复方红景天组最大呼气中段流量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海拔5170m驻防1年的青年返回平原1周时肺通气功能较在高原时降低,复方党参和复方红景天能显著改善高原脱适应者的肺通气功能,使其逐步适应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肺功能康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COPD)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患,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如感染、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过敏等作用而成。这些有害刺激可以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呼气时,由于胸膜腔压力增加而使气道过度萎陷,造成不完全可逆的气道阻塞。COPD患患者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健康。2 0 0 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估计全世界有2 74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肺移植患者围术期的容量指标和血管外肺水,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肺移植术的终末期肺病患者20例,15例单肺移植,5例序贯式双肺移植。麻醉诱导:咪唑安定2~4mg、依托咪酯0.2~0.4mg/kg、芬太尼4~5μg/kg,维库溴铵0.1~0.15mg/kg;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纤支镜定位后,取颈内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分别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Swan-Ganz漂浮导管,取左侧股动脉穿刺置入PiCCO导管。分别监测麻醉后双肺通气(T0)、单肺通气(T1)、肺动脉夹闭(T2)、肺动脉开放(T3)、术毕(T4)、术后8h(T5)、术后24h(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结果:与麻醉后双肺通气比较,心排指数在单肺通气和肺动脉夹闭时明显降低(P<0.05),肺动脉开放和术毕、术后时明显升高(P<0.05);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在肺动脉开放时和术毕、术后明显升高(P<0.05);且肺动脉开放后ITBI与SVI正相关(r=0.69,P<0.01),PAWP与SVI不相关(r=0.23,P>0.05;),ELWI与PVPI正相关(r=0.82,P<0.01)。结论:Pi...  相似文献   

14.
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交换气体的过程,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对于呼吸,法国医学家Alexandre Louis(1774年)是这样描述的:"人自他出生开始,就必须呼吸; 生命的维持有赖于肺的扩张吸入气体,以及肺和胸廓的被动收缩排出气体".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者早在60年代中期就提出流速——容量曲线是诊断肺、小气道功能的可靠指标.尤其是对早期肺无症状和体征,可通过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准确地判别小气道阻塞或受限的程度.鉴于国内小气道功能参考值报告尚少,故本文对659例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进行肺、小气道功能测量,其结果男性FVC、FEV_(1.0%)、VC、FEV_(1.0%)四项指标与小气道功能指标V_(50)、V_(25)、V_(25)/HT三项  相似文献   

16.
呼吸象心跳一样,是生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要了解呼吸各个环节的基本过程。尤其要掌握肺通气和换气的原理。所谓肺通气是指气体进出肺的过程。推动气体进出肺的动力是大气压与肺内压的压力差。肺通气是靠呼吸运动来完成的,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节律性舒缩括动的结果。重要的呼吸肌是膈肌和肋间外肌。肺通气还会遇到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肺通气的多少以肺通气量来表示。进入肺泡的气量才有气体交换意义,因此用肺泡通气量反映气体交换效率,肺容量也有很多指标,其中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在临床上常用来检查肺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探讨血液紫外线照射对急性肺炎患者病程和肺气体代谢的作用,对发病4天后住院的45例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男44例,女1例,年龄平均49岁)进行了观察。27例用和大剂量半合成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其中4例发生于慢性非特异性肺疾病基础上,1例入院第7天诊断为肺脓肿。作为对照组的患者有60%曾联用头孢菌素与  相似文献   

18.
(一)氧的供应细胞的氧供应由四方面的活动来保证:(1)吸气;(2)扩散,(8)红细胞运输;(4)血循环。 1.吸气:吸气时胸腔扩大,肺内气体压力下降,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内。胸腔的扩大是外肋间肌和膈肌收缩的结果。外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转动,胸腔往横向扩大;膈肌收缩时肋骨下降,胸腔往纵向扩大。外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肺容积(Lung volume)是指呼吸道和肺泡的总容量,其大小随呼吸运动而改变。深吸气后肺容积最大,肺内所含气量最多,此时的肺容积称为肺总量。在呼气过程中肺容积逐渐降低,于深呼气后肺容积最小,此时的肺容积称为残气容积。肺容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肺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通气模式在肺切除术中对肺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接受治疗的周围型肺癌需实施肺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在肺切除术中对照组予以容量控制通气(VCV),观察组则予以PCV-VG通气模式。对比两组的术前、单肺通气后30 min以及结束前各个时间点各通气指标情况以及两组肺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后30 min的胸肺顺应性(Cdy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Ppeak)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 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V-VG通气模式应用于肺切除术中,能够较好地保护患者肺呼吸生理功能,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