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严继贵  王迎新  杨宇清  俞丽霞  施勋 《中成药》2012,34(7):1216-1220
目的观察冰茶栓(蝮蛇毒、冰片、茶叶、桂枝)对骨癌痛大鼠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冰茶栓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采用骨髓腔注射W256癌细胞复制骨癌痛模型;自模型复制第13天开始,冰茶栓组给予冰茶栓101 mg/kg;阳性药对照组给予伊班膦酸注射液20μg/kg,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空白栓,末次给药后,取各组大鼠患肢骨组织采用TRAP染色法计数破骨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破骨细胞结构、免疫组化法观察骨保护素表达。结果冰茶栓可明显降低W256细胞诱导的骨癌痛大鼠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P<0.01);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明显上调骨组织骨保护素表达(P<0.01)。结论冰茶栓可抑制骨癌痛大鼠骨组织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中枢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通过侧脑室给药、脊髓化鼠镇痛实验和足跖定压刺激试验研究C4组分的镇痛作用部位;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其与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间的作用关系。结果:C4组分的镇痛部位主要在脑中枢,且C4组分不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作用,而与阿片受体相关。结论:江浙蝮蛇毒C4组分镇痛通过中枢起效,提示江浙蝮蛇毒C4组分可能与增加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分离纯化的江浙蝮蛇镇痛组分进行小鼠镇痛实验 ,研究其毒性及其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 ,对分离的江浙蝮蛇毒各组分进行实验 ,经Bliss法计算LD50 和ED50 ,测定治疗指数筛选最佳镇痛组分。结果 :筛选出 3、6号组分 ,其治疗指数分镇痛为 5 5 .32、17.35。结论 :3号组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江浙蝮蛇毒最佳镇痛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玉女煎降血糖作用处方。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应用均匀设计方法,根据复方中5味中药,选择U10×(108)表设计为10个水平组方实验,以糖尿病小鼠血糖为考察指标,优化处方并验证。结果:优化后玉女煎降血糖作用的处方为:熟地黄36g,石膏45g,知母18g,牛膝18g,降血糖作用显著(P0.01)。结论:通过均用设计优化该方的方法可行,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相似文献   

5.
介绍多目标优化技术在中药复方药物筛选及组方优化中的应用,阐述了多目标优化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其方案是以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综合主要目标法、虚拟目标法和约束条件法等多目标优化方法,以网格法作为优化算法实现复方药物筛选及优化,使多项药效指标都达到较好的平衡,从而取得最佳复方配伍组合。本研究探索建立的基于均匀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在药物复方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研究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助于释放出中药复方中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复方葛黄微孔渗透泵片的处方组成,为中药有效组分的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提供研究模式,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46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黄连总生物碱含量,以黄连总生物碱的累积释药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考察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聚氧乙烯用量、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用量和包衣增重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黄连提取物75 mg,葛根提取物75 mg,氯化钠72 mg,聚氧乙烯78 mg,微晶纤维素15 mg,十二烷基硫酸钠9 mg;包衣液中乙酸纤维素、聚乙二醇400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82,9 g·L~(-1),包衣增重8.2%;12 h内累计释放率达81.9%。结论:制备的微孔渗透泵片释放曲线符合要求,零级方程拟合度达0.990 9,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复方葛黄微孔渗透泵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介绍多目标优化技术在中药复方药物筛选及组方优化中的应用,阐述了多目标优化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其方案是以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综合主要目标法、虚拟目标法和约束条件法等多目标优化方法,以网格法作为优化算法实现复方药物筛选及优化,使多项药效指标都达到较好的平衡,从而取得最佳复方配伍组合。本研究探索建立的基于均匀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在药物复方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研究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助于释放出中药复方中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复方红花微乳中2种成分的最佳配比用量。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镇痛抑制率和出血时间延长率为药效学指标,运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和药效分析相结合筛选组方。结果:联合使用红花提取物剂量20mg/20g和利多卡因剂量2.0mg/20g能明显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小鼠全血出血时间。结论:均匀设计法可用于药物联用的配比用量分析,但存在有一定局限,还需对结果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小复方为例,探讨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有机结合实施处方剂量配比和结构优化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文以特征性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初步判定处方组成,进而利用正交设计对均匀设计优化结果进行取舍与确定。并依据不同因素自身及相互间交互作用F检验结果及各药性味主治理论,对复方内部的配伍关系加以科学诠释,对组方配伍结果做出合理判定。结果: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及比例为赤芍15g、X17g、枳壳13g、槟榔13g、当归1.8g。结论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可以克服两者单独为用筛选处方时各自存在的不足,从而获得最佳的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中药新药冰茶栓对动物的急性及长期毒性,为人临床有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急性毒性:小鼠腹腔注射冰茶栓处方药生理盐水溶液,Bliss法求得冰茶栓腹腔注射的LD50;长期毒性:大鼠以相当于成人拟临床用量35倍、70倍和140倍剂量直肠给予冰茶栓,给药及恢复期后处死动物,测定外周血象及血清生化,并进行系统解剖、病理检查、计算脏器指数。结果:(1)按Bliss法求得小鼠冰茶栓腹腔注射的LD50为2.665±0.209mg/kg;(2)大鼠以长期毒性试验中的三个剂量直肠给药30天后,与对照基质栓组比较,体重、摄食量、血液生化、脏器系数等指标未见差异性改变;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直肠局部有机械性炎症,心肌、肝脏等组织有轻微病理改变,但具可逆性。结论:冰茶栓应用上述剂量时,未见有明显毒副反应,各项检测指标在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冰茶栓临床长期用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治疗肺癌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金复康为研究对象,从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方面对其处方组成进行优化,并为中药复方的处方优化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应用筛选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然后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基于设计处方集的预测模型,61个组方设计矩阵为输入,以相应的61个组方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的自然对数为输出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并用5次10折交互验证优化模型参数mtry,最后应用网格化搜索算法得到最优的配伍组,并进行肺癌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以金复康组成药物的不同组合作用于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IC50为指标,从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方面对金复康的组方配伍进行优化。结果: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结合网格化搜索算法得到的最优配伍组为黄芪、麦冬、重楼、女贞子和绞股蓝,且经实验验证,在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方面,金复康优化方相对于金复康原方具有更好的抑制细胞增殖效应。结论: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结合网格化搜索算法能够为复杂性中药复方的组方优化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溃平宁提取物为模型药物,应用HPMC、十八醇、PEG、MCC为核心辅料,筛选出优化的胃内漂浮片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中药在胃滞留漂浮型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漂浮性能和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处方为溃平宁提取物∶A(混合辅料,由HPMCK-4M和HPMCK-100M组成,各占50%)∶PEG6000∶MCC∶十八醇为100∶17∶10.12∶5∶22。结论:该制剂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小复方为例,探讨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有机结合实施处方剂量配比和结构优化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文以特征性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初步判定处方组成,进而利用正交设计对均匀设计优化结果进行取舍与确定。并依据不同因素自身及相互间交互作用F检验结果及各药性味主治理论,对复方内部的配伍关系加以科学诠释,对组方配伍结果做出合理判定。结果: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及比例为赤芍15g、X17g、枳壳13g、槟榔13g、当归1.8g。结论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可以克服两者单独为用筛选处方时各自存在的不足,从而获得最佳的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肺毒清处方药物体外抗病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法对比肺毒清的水提取物(A)、水醇提取物(D)、水提醇沉物(B)及水提醇沉物的正丁醇萃取物(C)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样品D在1 250 nmg·L-1下能完全抑制甲1型和甲3型流感病毒,250 mg·L-1样品A在60%细胞毒性下能完全抑制甲1型及甲3型流感病毒,其他样品对其他呼吸道病毒均无抑制作用,且样品D的体外抗病毒作用较样品A更好.结论:相同处方不同制备工艺对复方的药效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治疗痛风病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痛风宁微丸的处方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为其临床前研究提供疗效可靠的优化处方,探索中药复方定量优化方法。方法:运用均匀设计改良法,将所获得的数据输入设计软件包Qbasic,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方程,同时以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研究。结果:以均匀设计法得出痛风宁微丸的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处方值,即由传统配方6味中药组成优化为5味,虽减少了1味中药,其药效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而体现了运用科学方法优化传统配方科学性。结论:该试验研究将拆方分析方法与最佳剂量配比研究结合起来,得到了比实践少1味药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合成冰片对复方中药湿疹乳膏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行为的影响,探讨该复方组成改良的可行性。方法:以离体BALB/c裸小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改良Franz垂直扩散池,比较含有合成冰片的复方中药湿疹乳膏和不含合成冰片的复方中药湿疹乳膏的透皮吸收效果,初步评价合成冰片的作用。采用HPLC测定透皮接收液中苦参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水(含0.05%三乙胺,磷酸调p H 3.5)(2∶98),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含合成冰片乳膏中的苦参碱累积渗透量在给药后的各时间点均高于无冰片乳膏,在12 h体外经皮渗透达到稳态。含合成冰片12 h累积渗透率6.37%,不含冰片的则为4.99%,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成冰片对复方中药湿疹乳膏中苦参碱的透皮吸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在原复方处方中改良加入合成冰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均匀设计的中药有效组分复方配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基于均匀设计的中药抗氧化有效组分复方的研究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和改进最小角回归分析,对甘草总黄酮、银杏叶提取物、淫羊藿总黄酮和黄芪总苷组成的中药组分复方不同配比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获得了中药组分配伍清除DPPH的回归方程,优化组合后进行药效学验证,结果显示该中药组分配伍最佳剂量组合为甘草总黄酮0.8mg/ml、银杏叶提取物3.144mg/ml、淫羊藿总黄酮0.024mg/ml和黄芪总苷0.036mg/ml。结论上述中药组分配伍后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本实验采用的均匀设计结合改进最小角回归分析适合"非线性、小样本"生物实验数据数据分析,为筛选评价抗氧化中药有效组分复方提供了合适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胃溃克漂浮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溃克组方由药典方锡类散化裁而来,含水不溶性组分青黛、珍珠、乳香、冰片约75%,水溶性组分儿茶等25%,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我们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HBS)原理选用亲水性高分子辅料,设计含不同质地、不同溶解性的中药复方,研制胃内漂浮滞留缓释片剂,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并持续均匀释放所载药物,以提高疗效。通过体外起漂时间、漂浮状态、溶出度测定及锝[99mTc]体内示踪等实验筛选处方,确定工艺条件,为复方中药的原药材经粉碎后制备胃内漂浮滞留缓释片提供依据。1材料与仪器靛蓝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羟丙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复方鱼腥草分散片,以黄芩苷为指标考察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分散均匀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分散片的处方工艺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优化处方的崩解剂组成为CMS-Na5%,MCC20%,L-HPC10%,制备的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符合中国药典规定,3min累积溶出百分数达95%以上。结论:试验研制的复方鱼腥草分散片处方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防治手足口病卫气同病证的中药处方最佳配伍。方法:实验通过对新疆地产药材通过临床初步筛选后确立初步处方,以临床治愈标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其组方,并将优化所得处方于初步处方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应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方中中药的最佳配伍为新贝母3g,鱼腥草4g,白鲜皮5g,金银花4g,连翘4g,黄芩5g,前胡5g,荆芥3g,紫草5g,牡丹皮5g,大青叶4g,蒲公英8g,青蒿5g,此最佳配伍组合临床疗效较初步处方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应用正交设计与药效学验证试验相结合确定复方药物配伍的方法是可行的,所得处方各味药物配伍关系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