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不同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低密度脂蛋白因颗粒大小、密度不同分为小颗粒致密、大颗粒疏松的亚组分,其不同特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颗粒致密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强危险因素。血浆高甘油三酯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下,引起脂蛋白间发生脂质转运,促进B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富含甘油三酯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不易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途径从循环中被清除,在血浆中停留时间长,更有机会被氧化;且其本身抗氧化能力低,导致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刺梨汁言含多种抗氧化剂,可介导细胞内胆固醇外流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抗氧化能力,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2.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平 《实用老年医学》1998,12(5):223-224
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类,每一类脂蛋白都有异质性,即由一系列大小、密度和化学组成各异的颗粒所组成。用不同的技术可将这些不同的颗粒区分开来,称为脂蛋白的亚组分。各脂蛋白的亚组...  相似文献   

3.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较其它指标相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本文概述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份的组成、形成及其同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与其它有关脂蛋白的关系,以及遗传、环境和行为因素对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亚组分对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 ,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采用两次超速离心法分离制备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和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或大颗粒疏松这 4种脂蛋白 ,37℃温育 12h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 ,不同剂量的 4种脂蛋白均可使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表达增高 ,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比较相同浓度的 4种脂蛋白的作用时发现 ,2 5mg和 5 0mg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作用强于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 0mg天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作用强于其它三种脂蛋白 (细胞间粘附分子 1的表达分别为 0 .83± 0 .0 9、0 .6 6± 0 .15、0 .80± 0 .0 7和 0 .76± 0 .0 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表达分别为 0 .37± 0 .0 4、0 .2 8± 0 .0 4、0 .2 9± 0 .0 2和0 .2 7± 0 .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未服用降脂药物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81例,收集基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PCSK9水平、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分析LDL亚组分。结果血浆PCSK9水平与中等颗粒LDL-C和小颗粒LDL-C浓度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145,p=0.015;r=0.166,p=0.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PCSK9水平与中等颗粒和小颗粒LDL-C浓度仍呈独立正相关(分别为β=0.152,p=0.013;β=0.179,p=0.004),与LDL颗粒大小呈显著负相关(β=-0.130,p=0.035)。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相关性仅存在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结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PCSK9水平不仅与LDL-C浓度相关,且与LDL各亚组分具有相关性,提示PCSK9与LDL亚组分表型分布可能存在潜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CVD)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人群生命健康的首要原因,其致死率占全球疾病总死亡率的首位。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等水平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血脂紊乱已被大量高质量研究证实为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以来人们以上述指标作为血脂监测与CVD治疗靶点。然而大量临床数据证明,常规血脂指标并不能解释心血管事件及其残余风险,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即使常规血脂无异常,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近年的研究证明,这部分人群的血浆脂蛋白颗粒及亚组分存在异常,因此关于血浆脂蛋白颗粒及亚组分的病理机制以及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对于血浆脂蛋白颗粒及亚组分研究的临床意义及其进展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大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直径的异常特征 ,超速离心分离 37例冠心病患者及 2 6例对照组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采用 2 %~ 16 %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法分析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及电泳图形。发现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 ( 2 5 .71± 0 .6 6nm)较对照组 ( 2 6 .41± 0 .95nm)显著变小 (P <0 .0 1) ,两组间A型、B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布不同 (P <0 .0 5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分别同血浆甘油三酯 (r=- 0 .2 9,P <0 .0 5 )和载脂蛋白B(r=- 0 .2 5 ,P <0 .0 5 )呈负相关 ,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r=0 .2 8,P <0 .0 5 )呈正相关。B型低密度脂蛋白中游离胆固醇 蛋白质比值 ( 1.0 2± 0 .45 )较A型 ( 1.5 9± 1.2 1)显著下降 (P <0 .0 5 )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同游离胆固醇 蛋白质比值呈正相关 (r=0 .31,P <0 .0 5 )。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以小颗粒的B型为主 ;且血浆甘油三酯对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 (Lp-PLA2)与脂蛋白亚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未服用降脂药物治疗的受试人群324例(其中CAD患者253例,非CAD 71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结果与非CAD相比,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较高(153.61±78.73 vs 131.41±65.49 ng/ml, P=0.028)。单因素变量分析表明,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大颗粒、中等颗粒及小颗粒LDL-C浓度均呈正相关(r=0.213,P=0.001;r=0.353,P0.001; r=0.187,P=0.003),与LDL颗粒大小呈负相关(r=0.140,P=0.026);血浆Lp-PLA2水平与小颗粒HDL-C浓度呈正相关(r=0.180, P=0.004),而与大颗粒和中等颗粒HDL-C浓度呈负相关(r=0.133, P=0.034; r=0.154, P=0.014),然而在非CAD人群并无相关性。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各大小颗粒的LDL-C浓度以及小颗粒HDL-C浓度仍呈独立正相关(β=0.263,P0.001;β=0.327, P0.001;β=0.135, P=0.033;β=0.133, P=0.034)。结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不仅与LDL-C浓度及LDL-C各亚组分相关,且与小颗粒HDL-C具有相关性,提示Lp-PLA2与脂蛋白亚组分表型分布可能存在潜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异常特性,采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直接分离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并对其分布及体外铜离子介导的氧化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分布与对照组无差别,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滞时间缩短48%,差异显著(P〈0.001),显示其易于氧化。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水平显著升高,氧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滞时间高度相关(r=-0.45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选择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38例,以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作为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指标,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作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指标,比较冠心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前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和血栓素B2的变化及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升高,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栓素B2浓度明显降低,但仍未达到正常组水平。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栓素B2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辛伐他汀治疗后可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及血小板活化,本研究还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与血栓学说之间存在的部分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关系。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在7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10例)和无斑块组(10例),并将斑块组继续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0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8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浆ox-LDL水平,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浆ox-LDL水平为0.69mg/L±0.41mg/L,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0.37mg/L±0.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稳定斑块亚组ox-LDL水平为0.77mg/L±0.38mg/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0.51mg/L±0.3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水平,其可间接反映出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同时检测患者血浆ox-LDL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有效预测脑梗死患者疾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关系的研究(摘要)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田庆印,潘其兴,邹明瑾,夏洪印,韩辉,闫荣军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lymedifiedlowdensitylipoprotei...  相似文献   

14.
正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是一种血浆糖蛋白,能够把胆固醇酯从高密度脂蛋白转运到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并交换甘油三酯,从而调节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重构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组成。高活性的CETP可以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而CETP抑制剂可以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即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又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使血脂得到双向调节,因此,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CETP抑制剂曾被认为是治疗动脉硬化非常有  相似文献   

15.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之间胆固醇酯、磷脂和甘油三酯的转运,直接关联各种脂蛋白分子的组成、大小和浓度,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基因突变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和活性发生改变,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等显著的脂代谢异常。雌激素对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也有调节作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在小颗粒致密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大而轻的A型低密度脂蛋白在高甘油三酯的条件下,经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酯交换,导致典型的A型低密度脂蛋白变成强致病性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脂蛋白颗粒直径、各血脂亚组分是独立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S)分析中国人群的血脂亚组分谱,建立NMRS检测中51个检测指标中国表观健康人群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本研究首先评估NMRS的稳定性,并在1091例中国人群中比较了NMRS与当前临床常规血脂检测共同指标的一致性。随后以其中691例健康人群数据,建立NMRS各项血脂指标正常参考区间,并进行性别亚组的差异分析。结果:NMRS血脂检测平台稳定性评估中,6项临床常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批间变异系数为1.39%~2.62%,并与临床常规生化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6项指标相关系数介于0.927~0.978)。691例健康成人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平均粒径为19.93~21.20 nm,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总颗粒数参考区间分别为32.6~347.3 nmol/L、8.5~105.8 nmol/L、626.0~1829.6 nmol/L。建立5个极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6个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4个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的中国表观健康成人参考区间。性别亚组分析显示,不同血脂组分在男性与女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MRS检测可获得更丰富的血脂亚类谱,并建立中国健康成人的血脂各亚组分参考区间,为NMR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低密度脂蛋白亚组份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不同,密度高而颗粒小的亚组份可能作为CHD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预防CHD的发生。本文就低密度脂蛋白亚组份的类型、与CHD相关的有关证据及可能引起CHD的机制作一综述,并对以后的研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用本室制备的两株单克隆抗体(HOL2和HOL5)比较了经与未经云芝多糖治疗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发现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以低、中修饰度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成正相关;云芝多糖能降低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示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可初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云芝多糖降低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能是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本室制备的两株单克隆抗体比较了经与未经云芝多糖治疗的实验性动脉样粥样硬化家兔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发生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以低、中修饰度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成正相关,云芝多糖能降低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示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浆氧化度,云芝多糖降低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能是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953例患者,并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550)和非高血压组(n=403)。高血压组患者根据降压药物应用情况分为服用药物亚组(n=319,其中单药治疗患者193例,≥2种药物治疗患者126例)和未服用药物亚组(n=231)。应用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颗粒进行分类。分析HDL亚组分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患者,但其血浆小颗粒HDL-C水平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P均0.05)。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的小颗粒HDL-C水平明显低于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大颗粒HDL-C(OR=0.957,95%CI:0.934~0.981,P0.001)与高血压患病呈负相关,而小颗粒HDL(OR=1.047,95%CI:1.020~1.074,P0.001)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在高血压组患者中,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HDL亚组分与冠心病均不相关(P0.05)。结论:HDL亚组分受血压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大颗粒HDL-C水平降低。高血压不利于大颗粒HDL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