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90%位于肾上腺,患者可因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后腹腔镜肾上腺  相似文献   

2.
韦宇 《全科护理》2013,11(5):438-43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组织,异常分泌儿茶酚胺引起的内分泌肿瘤,约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心悸、多汗"的三联症状和高血压,手术是目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麻醉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22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资料,以提高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纳入1998年~2004年在我院诊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9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研究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高血压、血浆儿茶酚胺等方面和典型组患者的差异。结果90例患者中有22例(24.4%)为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8例(75.6%)为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平均最大径均无显著差异;不典型组肾上腺肿瘤主要位于右侧肾上腺,其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典型组,且不典型组去甲肾上腺素阳性率也明显低于典型组。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和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右侧,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检出率低于前者,从肿瘤大小上无法鉴别出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但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血浆儿茶酚胺检测,大多数不典型嗜铬细胞瘤都可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血儿茶酚胺检测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检测中的有效性。方法对27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其中嗜铬细胞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儿茶酚胺的检测,根据2003年度结果调整血儿茶酚胺检测的时机,再进行2004年1季度的血儿茶酚胺的检测。结果2003年度血儿茶酚胺检测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40%;2004年1季度血儿茶酚胺检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严格控制的血儿茶酚胺检测有助于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家盛 《临床荟萃》1993,8(21):968-970
嗜铬细胞瘤属于APUD细胞瘤,该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管功能的代谢紊乱,若能及时准确诊断和予以手术治疗,大多病例可以治愈。近年来有关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报道较多,临床资料表明肾上腺外者出现的机率较传统报道的10%要高,其中Stertstrom等报道肾上腺外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22%,Abara等亦报道了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14.2%)。国内学者的报道更令人关注。王植柔等报道肾上腺外者占全部的32.5%,肖序仁等报道肾上腺外者高达35.4%,其中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率10倍于文献报道。因此,加强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是具有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的嗜铬组织肿瘤,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丛的嗜铬细胞,为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临床症状多样,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兼有其他代谢紊乱症群.嗜铬细胞瘤病情凶险,变化多端,如不及时治疗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导致死亡[1].高血压发作期间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中间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极有帮助[2].为了达到早期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目的,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24 h尿儿茶酚胺(UCA)的中间代谢产物水平,了解其在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铭 《上海护理》2009,9(5):42-44
嗜铬细胞瘤是泌尿外科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肾上腺髓质及。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系统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所发生的肿瘤。当肿瘤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导致高血压、高代谢和高血糖的症状与体征。而高危嗜铬细胞瘤的病情相对来说更为凶险,目前对该类型的定义为:①高分泌、频繁发作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春玲 《全科护理》2010,8(6):530-53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特征都和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有关,严重病例发作时可导致死亡。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多数为单侧良性肿瘤,10%为双侧,10%为肾上腺外肿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症状表现为高血压以及高血糖、血中胆固醇浓度增高等代谢紊乱改变。手术治疗目前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手术风险较大。因此,提高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肿瘤分泌的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循环,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手段,但风险较大.因此,加强和重视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极为重要.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29例,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手术均获成功,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尿儿茶酚胺中间代谢产物测定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具有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的嗜铬组织肿瘤,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丛的嗜铬细胞,为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临床症状多样,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兼有其他代谢紊乱症群。嗜铬细胞瘤府隋凶险,变化多端,如不及时治疗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高血压发作期间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中间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髓质内。内源性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由此可产生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等系列与此有关的临床症状[1]。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2]。麻醉诱导以及手术中创伤刺激,肿瘤部位的挤压等均可诱发儿茶酚胺的释放,出现严重高血压危象,循  相似文献   

12.
<正>嗜铬细胞瘤又名肾上腺髓质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综合征。肾上腺髓质部位的嗜铬细胞瘤约占90%,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上较罕见,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左右~([1-2])。2014年4月30日我院收治1例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合并癌栓患者,经手术及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并随访至今,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约90%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其余见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组织。其基本病理、生理是瘤体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而导致高血压发作,常产生儿茶酚胺心肌病的严重症状,如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等,尚可发生其它一些急症情  相似文献   

14.
尿儿茶酚胺检测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以及其他嗜铬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能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临床上主要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尤其以不同类型继发高血压为主,兼有其他代谢紊乱症群。嗜铬细胞瘤病情凶险,变化剧烈,如不及时治疗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因此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15.
董海静  姜莉  王雅坤 《护理研究》2009,(11):3000-300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5%为恶性。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无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因此易导致误诊。术中探查触摸肿瘤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压骤升,严重时可并发脑出血;当取出肿瘤时,又可致病人毛细血管床扩张,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而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嗜铬细胞的一类肿瘤,因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高血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为0.01%~0.1%,其中约90%瘤体位于肾上腺,不到2%的瘤体位于胸腔内[1-2],而原发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更为少见[3]。  相似文献   

17.
儿科门诊应对手足口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所发生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患者损伤重、创伤大、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恢复慢;Gagner于1992年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LA)。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血压波动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心。我院2003年2月-2005年5月共行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月有  郑克立  戴宇平  丘少鹏 《新医学》2001,32(12):730-731
目的:总结对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的24小时尿儿茶酚胺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90nmol/24h-1023nmol/24h),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单行B超或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分别为6例和5例;B超结合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9例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平均存活期为8.5个月至38个月,中位数16个月;3例经儿茶酚胺检测,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因一般情况差或广泛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其中1例行化学治疗,均于9个月内死亡,结论: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并行B超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所发生的肿瘤,该细胞瘤组织可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症候群,病情凶险.手术切除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症候群。笔者临床护理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