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比较。方法对61例疑似MP肺炎患儿血清标本,应用两种检测方法进行血清抗MP抗体检测。结果明胶颗粒凝集法、金标渗滤法两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抗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42.6%。结论明胶颗粒凝集法诊断MP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在判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5例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比较2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明胶颗粒法和ELISA间接法在检测MP抗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例MP感染患儿中,轻度MP感染237例(41.4%),中度感染192例(33.5%),重度感染143例(25%);MP抗体滴度1∶80有182例(31.8%),滴度1∶160有85例(14.9%),滴度1∶320有178例(31.1%),滴度1∶640有37例(6.5%),滴度1∶1280有90例(15.7%)。经统计学分析,血清MP抗体滴度与MP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78,P0.01)。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敏感度高,操作简单;MP抗体滴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患儿的病情,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被动凝集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664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的MP抗体(IgA+IgM+Ig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4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30.3%,女童阳性率高于男童,有显著性差异(P<0.01);7~9岁阳性率最高,为52.3%,<1岁阳性率最低,为5.0%,<1岁和1~3岁组与其他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大小与检测出的抗体滴度均值呈正相关,r=0.900;冬季阳性率最高,为34.6%,但各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是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诊断方法,被动凝集法可作为临床常规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和ELISA对1 633例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 IgM检测.结果 1 633例血清标本中,被动凝集法检测阳性率为17.4%(285/1 633),ELISA检测阳性率为21.0%(343/1 633),2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5例被动凝集法检测阳性标本ELISA检测均为阳性;1 348例被动凝集法检测阴性标本中,有58例ELISA检测为阳性,被动凝集法漏检率为3.55%(58/1 633).结论 被动凝集法用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者的初筛,当抗体效价小于1∶160,但临床症状支持阳性诊断时,需进行ELISA检测以提高检出率,从而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被动凝集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呼吸道患者同时采用ELISA、被动凝集法检测其MP的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在67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中,ELISA阳性66例,敏感性98.5%;被动凝集法阳性62例,敏感性92.5%。结论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6.
三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微量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冷凝集试验(CAT)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评估三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6例呼吸道患儿同时作冷凝集试验及颗粒凝集法、ELISA法检测其肺炎支原体的抗体IgM。结果 在172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中,颗粒凝集法阳性160例,敏感性93.O%,ELISA法阳性164例,敏感性95.3%,CAT阳性116例,敏感性67.4%。结论 颗粒凝集法与ELISA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而CAT较差。  相似文献   

7.
5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儿内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共532例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MP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9.5%,4~6岁发病率最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MP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2563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的意义。方法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2 56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577例,阳性率为22.51%,其中0~1岁、1~3岁、3~5岁、5~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8%、23.68%、26.07%、30.61%;除0~1岁组MP-IgM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外(P<0.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MP-IgM抗体可作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MP主要感染3~12岁儿童。  相似文献   

9.
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4 48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统计不同年龄组、发病月份抗体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 451例(32.34%);>1~5岁,>5~10岁,>10~15岁3个年龄组阳性率高于0~1岁,>15~20岁和>20岁3个年龄组(P<0.05);10~12月,1~3月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结论:被动凝集法可精确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敏感度高,操作简单,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颗粒凝集法(PA)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在近期感染中的最优诊断界值。方法对260例以干咳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160例及非肺炎支原体感染100例,采用颗粒凝集法(PA)检测疑似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抗体效价的最优截断值。结果抗体效价水平>1∶160为最佳的阳性截断值,即在判断近期感染时的最优临床诊断界值。此时的灵敏度为67.5%,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95.6%,阴性预测值64.6%,ROC曲线面积为0.868。结论 P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抗体水平能反映患儿的近期感染或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51-4252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阳性率。90例患儿中,总阳性率35.6%。其中,男性抗体阳性率为32.1%,女性中抗体阳性率为42.5%,男女比例差异明显(P<0.05);夏季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21.7%,冬季为50.1%,两者差异明显(P<0.05),春、秋季为33.3%及35.1%,差异不明显(P>0.05);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为23.8%,3~5岁阳性率为50.0%,5岁以上组阳性率66.7%,可见年龄不同阳性率有所差异(P<0.05)。运用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血清学实验方法 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阳性率,寻求适合于各级医院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284例典型症状高度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被动凝集法、胶体金法分别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84例标本中,ELISA法阳性率最高,为96.8%;其次为被动凝集法,为94.7%;胶体金法最低,为83.1%.ELISA法与被动凝集法、胶体金法与另外两种方法 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法 检测男、女患儿,ELISA法阳性率分别为98.7%、94.4%,被动凝集法阳性率分别为95.6%、93.6%,胶体金法阳性率分别为85.4%、80.2%.经统计学处理,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法和被动凝集法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血清学实验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的患儿,临床医师应结合症状,及时进行复查,避免漏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探讨肺炎支原体在不同季节、年龄段患儿的感染现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5 403例0~14岁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 403例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检出阳性率为67.8%。2~3岁和3~4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4.9%和18.4%。此外,每年10月份至次年1月阳性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上升趋势,0~6岁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4.
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007年本地区儿童各年龄组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方法用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passive particle agglutination,PPA)对2007年来我院就诊的1 9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 1 9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622例,总阳性率为32%。其中0~1岁组、1~3岁组、3~5岁组、5~14岁组各组MP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1%、36.9%、38.1%和26.9%。结论 MP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尤其是1~3岁、3~5岁组儿童感染率高,经统计学x~2检验,1~3岁、3~5岁组儿童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3岁组,3~5岁组儿童感染率与0~1岁组、5~1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岁、3~5岁组儿童要注意预防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原体抗体检测在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该院儿科初诊患儿408例,患儿均有下呼吸道感染。另选59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的静脉血分离血清,4℃冰箱保存,2~5d内测定,以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法和ELISA法同时检测支原体抗体。结果对照组59例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均为阴性。被动凝集法支原体抗体检出阴性率为16.9%;ELISA法支原体抗体检出阳性率为18.1%。被动凝集法与ELISA法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3,P>0.05)。结论 ELISA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均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标之一。被动凝集法用于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但ELISA法更适合大批量标本的检测,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磊  高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633-635,639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62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检测结果;对凝集法、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的MP抗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入选患儿MP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46.32%;凝集组、酶免组、发光组检测的M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63%、45.10%、4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MP抗体阳性率最高(55.21%),0~<2岁患儿MP抗体阳性率最低(37.47%);女性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52.52%)高于男性患儿(41.50%)。凝集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MP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0.27%,阴性符合率为73.21%,总符合率为87.26%。结论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率存在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在通过血清抗体判断现症感染时,需同时检测IgM、IgG抗体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抗体(MP-Ab)检测在诊断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1 67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1 676例患者中,MP-Ab总阳性率为36.10%,儿童组阳性率高于成人组(P<0.05),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7~12月检出阳性率较高.结论 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516例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对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进行检测。结果 516例患儿中男性252例,女性264例,男性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34.1%,女性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为35.2%,0~1岁MP-IgM抗体阳性率为3.6%,1~3岁MP-IgM抗体阳性率为28.4%,3~6岁MP-IgM抗体阳性率为51.9%,6~≤14岁MP-IgM抗体阳性率为15.0%。结论 MP的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具有小范围流行特点。MP感染症状相对较轻且预防良好,全年均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高发;1~6岁儿童为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春冬季预防工作,ELISA法测MP-IgM抗体仍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方法,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RNA恒温扩增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儿童肺炎患儿2647例,入院当天采集患儿的咽拭子和静脉血,分别采用RNA恒温扩增法和血清学抗体法进行肺炎支原体病原检测,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NA恒温扩增法检出肺炎支原体284例,检出率10. 73%,血清学抗体法检出肺炎支原体212例,检出率8. 01%,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程≤7天组,RNA恒温扩增法检出肺炎支原体199例,检出率11%,血清学抗体法检出肺炎支原体137例,检出率7. 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程7天组,RNA恒温扩增法检出肺炎支原体85例,检出率10. 14%,血清学抗体法检出肺炎支原体75例,检出率8. 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炎支原体RNA恒温扩增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临床检测,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1342例患儿MP-IgM抗体(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结果分别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季节的相互关系。结果 1342例患儿中MP-IgM抗体检出阳性471例,阳性率35.1%。其中1~5岁儿童发病最多。男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发病率较高。结论 MP是引发儿童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清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能早期诊断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