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乳腺癌的钼钯X线表现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清慧  任立军  郭峰 《山东医药》2008,48(23):65-66
对144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钼靶X线显示肿块者ER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肿块者,c-erbB-2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肿块者(P<0.05);钼靶X线显示钙化者c-erbB-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钙化者(P<0.05).认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ER、PR和c-erbB-2表达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术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前对68例乳腺癌患者行细针穿刺(FNA)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ICA)检测(ABC法)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涂片上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相应术后组织切片上ER、PR的表达.结果FNA涂片ICA检测ER阳性率为64.7%(44/68),PR的阳性率为39.7%(27/68);在组织切片上ER的阳性率为58.8%(40/68),PR的阳性率为36.7%(25/68).ER、PR在FNA涂片上的表达与组织切片上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ER在FNA涂片上的表达情况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腋淋巴结阴性者显著高于腋淋巴结阳性者(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明显负相关(P<0.05),与其它指标无关.认为FNA与ICA相结合,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70岁及以上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70岁及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并对ER、PR、Her-2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93/124)、71.0%(88/124),Her-2表达+++的阳性率11.3%(14/124),Her-2表达++的阳性率24.2%(30/124).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Her-2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70岁以上乳腺癌组织中ER、PR表达阳性率高,其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不相关;Her-2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SATB)1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 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以距肿瘤组织超过5 cm外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ATB1、CerbB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ER、PR的关系。结果 SATB1、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的乳腺癌组织中SATB1、CerbB2表达阳性率最高,其次为Ⅱ级、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的乳腺癌组织中SATB1、CerbB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SATB1、CerbB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ATB1、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R、P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_(ER)=-0.387,-0.372,r_(PR)=-0.296,-0.329,均P<0.05)。结论 SATB1、CerbB2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ER及P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细胞特异性基因OCT-4在各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四种不同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OCT-4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 OCT-4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总阳性率为19.17%(23/120),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Basal-like型、HER-2过表达型OCT-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39%(8/44)、19.23%(5/26)、18.75%(6/32)、25.00%(4/16),两两比较P均>0.05(χ2=0.61);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中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OCT-4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P<0.05);OCT-4表达与ER、PR、HER-2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OCT-4表达可能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但在各亚型间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手术切除乳腺癌标本120例,术前未做放化疗,病理诊断明确。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 PR、ER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7.5%和47.5%。PR的表达与ER呈正相关性(r=0.208,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218,P<0.05)。ER、PR、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有关(P<0.05),EGFR、P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淋巴结转移数越多EGFR表达率越高,ER、PR、EGF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癌变部位无关(P>0.05)。结论 ER、PR和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GFR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ER、PR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EGFR、ER、PR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并可作为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或基因靶向治疗的指南。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受体α和β及孕激素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icture^TM-PV6000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发现ERα和PR阳性染色只在细胞核内,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和29.2%。而癌旁组织均无表达,P〈0.001,ERβ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和72.9%,P〈0.05。PR表达与ERα有高度相关性(P〈0.01)。而与ERβ无相关性。ERα和ERβ、PR三者共同表达阳性率18.75%,明显高于ERα、PR共表达(2.08%)或ERβ、PR共表达(6.25%),P〈0.01。Borrmann分型Ⅲ+Ⅳ型(浸润型癌)者ERα阳性率(42.4%)显著高于BorrmannⅠ+Ⅱ型(局限型癌)者(13.3%)。P〈0.05;有淋巴和远处转移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IERα和孕激素受体在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等分化低的胃癌中表达较高,在中、高分化胃癌中表达较低。但无显著差异,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和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认为ERα、ERβ及PR在胃癌中均有表达,ERβ占优势IERα在胃癌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胃癌Borrmann分型、淋巴和远处转移相关。ERα、ERβ及PR阳性胃癌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可行内分泌治疗,并应针对ERα和ERβ的不同表达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对老年乳腺癌生存质量与体力状态的改善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7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已接受乳腺区段切除术,分析手术治疗前后生存质量、体力状态及影响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患者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QLS-BC)内社会因子、躯体因子、信仰因子、心理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3.810、6.246、3.178、12.909,P=0.032、0.000、0.000、0.002、0.000);术后,患者体力状态显著高于术前,且无死亡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274,P=0.000);术后随访6个月,78例患者中,7例复发转移,71例未复发转移;两组肿瘤最大直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率、P53阳性率、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Ki67(>14%)与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67>14%、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为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通过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与体力状态,而Ki67>14%、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为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ER、PR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R、PR表达。结果乳腺癌原发灶中的ER阳性率69.5%、PR阳性率55.6%,淋巴结转移灶中分别为63.9%、44.4%;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R、PR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1)。结论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应综合考虑其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EC)组织中嗜铬素A(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EC组织(观察组)及40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的内膜组织(对照组)中的CgA、Syn、NSE、ER、PR。结果观察组CgA、NSE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高中分化组织CgA、NSE、ER、PR阳性率均高于低分化组织,P均〈0.05;浸润深度〈1/2组织ER、PR阳性率均高于浸润深度≥1/2组织,P均〈0.05。EC组织中,CgA与ER、NSE与PR表达均呈正相关(r=0.381、0.453,P均〈0.05)。结论 EC组织中CgA、Syn表达升高,CgA、Syn、NS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有助于EC的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BAC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BAC组)及其癌旁肺组织1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法检测VEGF-C和VEGFR3表达,并用D2-40标记淋巴管,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BAC组VEGF-C、VEGFR3阳性率及L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VEGF-C在BAC组非黏液型阳性率显高著于黏液型(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R3在BAC组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LVD在BAC组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BAC组VEGF-C、VEGFR3与LV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EGF-C与VEGFR3在BAC新生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有望成为抗BAC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乳腺纤维腺瘤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3例乳腺纤维腺瘤(FA)患者的乳腺肿物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ER阳性率为94.2%,PR阳性率为97.1%,ER、PR在不同年龄、生育哺乳史、肿瘤直径患者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FA的ER、PR阳性率较高,ER、PR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生育哺乳史、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对于ER和PR阳性的FA患者,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内分泌治疗能降低其再发和多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表达与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 Bb-2等标记物间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34例的乳腺癌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染色测定雄激素受体、ER、PR、Cer Bb-2的表达情况,并依据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病理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高达60.4%,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PR、Cer Bb-2有相关关系(P0.05)。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以将雄激素受体作为老年乳腺癌临床分期、肿瘤转移、组织学分级的重要检验学指标,有助于提高标志物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乳腺癌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乳腺癌患者ER、PR表达水平,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观察乳腺癌的超声特点,分析综合的结果,探究两者的联系。结果 ER、PR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微小钙化、强回声晕以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无关联(P>0.05);而肿瘤边缘毛刺征象、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衰减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R、P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超声某些特征有关联,利用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有助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实验组),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人群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2)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肌层浸润的加深,ER、PR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的检测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助于指导其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文华  孙奇  覃希  李婷 《山东医药》2011,51(47):54-5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人乳脂肪球膜蛋白(HMF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58份(肿瘤组)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58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两组ER、PR、C-erbB-2和HMFG表达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及与乳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erbB-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C-erbB-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HMFG阳性表达与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相关;相关分析示ER与PR、HMFG表达呈正相关,其他各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ER、PR、C-erbB-2和HMFG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价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而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青年与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青年(≤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96例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15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雌激素受体(ER)阴性表达率为31.25%,高于老年组的25.66%;青年组孕激素受体(PR)阴性表达率为35.42%,高于老年组的32.89%,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neu的表达率、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肿块大小等在青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neu的表达在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中之间的差异性存在争议。青年妇女乳腺癌ER阴性率高,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低于同期老年患者,但仍有很多生物学指标,预后相关指标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年龄可能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老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表达,分析其与ER、PR、Her-2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Ki67表达阳性率为73.2%;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无关;与ER、PR及Her-2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 Ki67与Her-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 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与超声征象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患者194例纳入此次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及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 B-2及Ki-67水平,分析患者的超声特征与ER、PR、C-erb B-2、Ki-67的表达相关性。结果 194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中,肿块边缘均不整齐,且无包膜,超声显示的界限不清。且肿块直径2 cm、有毛刺征、有钙化灶、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无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的超声特征表现。ER阳性表达者有毛刺征、无淋巴结转移及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的比例明显更高,PR和C-erb B-2阳性表达者无淋巴结转移及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的比例明显更高,Ki-67阳性表达者肿块直径≥2.0 cm及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的比例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ER表达与毛刺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均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患者的PR及C-erb B-2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血流信号分级呈正相关。患者的Ki-67表达与肿块直径和血流信号分级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的ER、PR、C-erb B-2及Ki-67表达与其超声征象存在紧密联系,临床上可通过监测患者的癌灶超声征象判断肿瘤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erbB-2、P53、ER和PR蛋白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3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13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 (88/113)、73.5% (83/113)、62.8% (71/113)和57.5% (65/113);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P5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基因蛋白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