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ERCP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RCP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ERCP的相关技术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PBD)、胆管或胰管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管或胰管支架置入术、乳头切除术等。然而无论是诊断性ER—CP还是治疗性ERCP,均属有创性技术,出现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少部分并发症甚至是致命性的。  相似文献   

2.
诊断与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诊断性胰、胆管显影与胆道支架、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抗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方法:412例ERCP操作分为7组,诊断性ERCP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单纯胆管显影(ERC)组组与单纯管显影(ERP)组,治疗组ERCP分为双管显影加支架术(ERCP+支架)组、ERC+支架组、ERCP+乳头肌切开(EST)取石组及ERC+EST取石组,比较各组术后4h、24h血清淀粉酶及临床症状改变。结果:术后4h、24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7.7%及4.4%,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3.95,各组中以ERP组发病率为最高。结论: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造影是并发术后胰腺炎主要危险因素,EST、支架治疗并不增加胰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ERCP诊治指南(2010版)(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疾病的ERCP诊治指南 一、ERCP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作用 1.单纯胰管造影(ERP)对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侵及主胰管的肿瘤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其他病变,尤其是仅累及胰腺实质或分支胰管的病变则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陆星华 《胃肠病学》2004,9(3):169-170
应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胆胰管疾病已有30多年的历史,造影成功率可达85%~95%.已成为诊断胆胰管结石、胆管良恶性狭窄和畸形、胆囊和胆囊管病变等胆胰管疾病和鉴别诊断疑难性腹痛的重要手段之一。ERCP对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和胰管异常的鉴别诊断尤为有利,检查中收集的胆汁和胰液还可作细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为无创伤性检查,诊断较为准确,有可能取代诊断性ERCP,但并不能取代ERCP在治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曾被认为是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的禁忌证之一,理由是造影本身是种刺激,会增加胰管内压力而诱发急性胰腺炎,但随着ERCP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认识的加深,这一观念已得到了改变。目前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尽早在ERCP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有利于疾病治疗已成为许多医师的共识。现回顾我院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ABP)28例患者的情况,探讨EST、ENBD对ABP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正确判断胆道梗阻原因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一种无创性胰胆管成像技术,利用MR重T2加权效果显示含液体的胰管和胆管,提供完整的胰胆管影像,对于诊断胆道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价值〔2,3〕。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是检查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本研究对比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ERCP技术规范化要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ERCP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短短几十年,现在已成为胰胆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手段。对消化科医生来讲,ERCP是最富有挑战的技术。诊断性ERCP和治疗性ERCP是不可分割的,治疗性ERCP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单纯的诊断性ERCP,不能实施ENBD的情况下,单纯进行诊断性ERCP操作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及其对ERC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病人380例,了解老年人PAD与胆管疾病的关系及对诊疗性ERCP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人PAD患者105例,在老年人中发生率27.63%。本组ERCP插管造影成功率95.23%,并发胆管结石者72例,胆管下段良性狭窄15例;胆胰管及壶腹部肿瘤10例;慢性胰腺炎2例,胆总管乳头瘤1例,均进行了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症:4例出血,1例轻型胰腺炎,3例高淀粉酶血症均经内科治疗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合并胆胰疾病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年龄、憩室本身不是ERCP的禁忌证,所有治疗性ERCP的方法均适合高龄患者,疗效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163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造影成功159例,15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3%;胆总管结石150例,取石成功141例,成功率94.0%;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少到中等量肠道出血3例,高淀粉酶血症5例,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可提高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ST取石是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优良方法,对已作胆囊切除后肝外胆管残留或复发结石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ERCP相关并发症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自1996年开展ERCP术以来临床资料,分析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种类及处理。结果562例ERCP术中,共发生并发症45例(8.0%),其中诊断性ERCP发生率为6.6%(27/409),治疗性ERCP为11.8%(18/153),并发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2例(5.7%),消化道出血7例(1.2%),胆道感染5例(0.9%),取石时结石嵌顿1例(0.2%),所有病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结论ERCP术后并发症中以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最高,可能与插管困难、胰管反复显影,注射造影剂压力过大、量过多有关,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发生率相似,而治疗性ERCP并发症中以出血多见,与操作技术,有无黄疸及年龄有关,并发症经适当内科保守治疗均得以痊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1-2002年间221例诊断与治疗性ERCP临床资料。结果 221例ERCP中,胆总管结石者142例,胆总管良性狭窄25例,胆总管肿瘤13例,胆总管囊肿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3例,壶腹癌11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137例,放置内引流管48例。结论 通过ERCP方法可清晰地观察胆总管形态,对胆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梗阻性胆管疾病病因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胆管及胰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其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成为关注重点。作者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PEP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阐述,并对乌司他丁(UTI)这一胰酶抑制剂的应用对PEP的预防效果及其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过留置临时性胰管支架选择性胆管插管对提高胆管插管困难者的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以胆管插管为目的时,因为十二指肠乳头偏位、柔软易移动、胆总管下端过度弯曲、乳头狭窄、憩室旁乳头等存在一些胆管插管困难病例,导丝反复进入胰管,且双导丝技术2~3次后导丝仍不能进入胆管者,我们采用在胰管内临时留置胰管支架,再试行胆管插管造影或预切开.结果 43例留置胰管支架者,42例胆管插管造影成功,1例失败,1例轻症胰腺炎发生结论.结论 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临时胰管支架能提高成功率,可能降低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在急性胰腺炎时行ERCP内镜检查被认为是禁忌,因为造影本身是刺激,会增加胰管内压力诱导急性胰腺炎。然而,目前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尽早ERCP/EST有利治愈疾病意见已经为较多的医师接受。我们观察了一些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58例ERCP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以及对诊疗性ERC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ERCP的诊疗结果,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管疾病的关系及对诊疗性ERCP的影响。结果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58例,发现率22.39%,其中63.79%合并有胆管结石,ERCP造影成功率98.28%,93.10%胆管显影,74.14%进行了治疗性ERCP。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易合并胆管结石,在诊疗性ERCP中只要术者耐心、细心、小心,即使是治疗性ERCP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实时超声显示肝外胆管实性占位性病变主要来自结石、肿瘤、寄生虫等,其中以结石最多见。由于肝外胆管较细,对比条件差,尤其末端胆管易受肠气干扰,病变显示不清或出现伪回声,导致诊断困难。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实时超声检查发现122例肝外胆管实性占位性病变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照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胆管梗阻性疾病ERCP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发展,治疗性ERCP技术趋于成熟,内镜下治疗胆管梗阻性疾病取得了与外科手术相似的结果。2001年1月至12月一年内我们行ERCP治疗50例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熊光苏  吴叔明 《胰腺病学》2004,4(4):249-25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l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开展30年来,由于能在诊断的同时进行一些治疗,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熟练的内镜医师ERCP成功率可达95%,但ERCP引起的术后危重并发症发生率仍可达3%~5%。其主要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出血和穿孔。尤其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往往给患者增加痛苦,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由胆系疾病引起的AP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研究发现,80%以上的AP与胆系疾病有关,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系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而在重症ABP者中63%可发现胆总管结石。过去认为AP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禁忌证,但近十年来,ERCP治疗ABP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成为重症ABP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方法包括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等。我科自2000年开始对部分临床明确为胆源性胰腺炎者采取急诊ERC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邱洪清  何斌 《胰腺病学》2013,(6):403-404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肝胆胰疾病诊治最有效的手段,较传统的手术探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但ERCP术后的感染、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等并发症仍然是学者研究的热点.据统计,诊断性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治疗性ERCP的发生率则高达6.3% ~ 11% [2-3],极大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4].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鼻胃管引流术对胆胰疾病的辅助治疗及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5],但何者更优国内尚无统一的认识,且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比较两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