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初发的房颤常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造成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而且,房颤持续时间越长,会使房颤变成持续性甚至永久性房颤,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为此,转复房颤可以说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总的来说,抗心律失常药分为Ⅰ、Ⅱ、Ⅲ、Ⅳ类。可以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包括ⅠA类(如奎尼丁)、Ⅰ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2007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案例报道第5卷第1期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心率(次/min)QT间期(ms…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又称心律平)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庆市第三人民院4年间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64例,与同期毛花苷C(西地兰)治疗者95例对比分析。结果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成功率82.2%,明显高于毛花苷C组(36.8%)。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是转复阵发性房颤快速、有效、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按其病程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转复分为电转复和药物转复两种方法。现比较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在心房颤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郭素箴  王彦欧  卢成志 《天津医药》2012,40(12):1265-1266
1986年Frabetti首次报道了顿服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方法。心律平经肝脏的首过作用后产生比其作用更强的5-羟基普罗帕酮。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急诊或住院患者,医生更倾向于静脉给药,起效迅速,而口服心律平转复房颤耗时较长,首次使用可能出现窦性停搏、晕厥等不良反应,顿服心律平转复房颤在临床远没能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输注与顿服心律平转复房颤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通常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型房颤和永久型房颤三种。对于永久型房颤患.治疗主要围绕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这两个环节:而对于阵发型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则通过急性复律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以控制心律.同时应当注意预防血栓。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方法有电复律和药物复律.药物逆转房颤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岳和全 《黑龙江医药》2009,22(4):531-532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合用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慢性房颤和房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最初无左室功能不全的房颤/房扑患者101例口服普罗帕酮治疗,治疗无效的患者52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普罗帕酮给药方案:阵发性患者24例给予负荷剂量600mg,慢性患者28例给予150mg,每日3次。伊布利特给药方案:分别给予两次10min静脉输注重复给药1.0mg,间隔10min。结果:伊布利特整体转复率为66.3%,其中阵发性房颤/房扑转复率为70.8%,慢性房颤/房扑转复率为62.5%。伊布利特显著降低心率并进一步延长QT间期(P〈0.0001)。伊布利特给药后1例(1.9%)出现两次无症状自行终止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在房颤/房扑终止时,故此不良事件可以预测。41例转复成功后继续应用普罗帕酮的患者未见心律失常复发。证明阵发性和慢性房颤/房扑口服普罗帕酮治疗无效时,加用伊布利特不仅能安全有效地转复为窦性心律,而且能防止心律失常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普罗帕酮与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n=20)和西地兰组(n=20),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210 mg、西地兰0.4~0.6 mg,观察两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15例,成功率75%,西地兰组转复成功8例,成功率40%,P〈0.05。结论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疗效优于西地兰。  相似文献   

8.
崔嵬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35-136
目的比较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房扑/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房扑/房颤患者共38例,按照药物编号顺序依次入组,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静脉泵静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房扑/房颤转复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观察血、尿指标。结果普罗帕酮组为(38±9)min的平均转复时间,转复窦性心律时为(134.5±5.8)mg的平均使用量,出现低血压2例,于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另有1例患者发现窦性停搏,全天共发生4次>2.5s的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2.8s。伊布利特组转复率78.9%(15/19),普罗帕酮组转复率31.6%(6/19)。伊布利特组转复窦性心律时有(1.6±0.5)mg的平均使用量,(28±12)min的平均转复时间,有2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短阵单型性室速。两组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化验检查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转复房扑/房颤新型Ⅲ类的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安全、疗效迅速等优点,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药物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入选阵发性房颤转复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普罗帕酮、阿替洛尔和对照组,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终点为一年。结果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以降低房颤复发率,延长窦性节律时间,缩短再发房颤持续时间,胺碘酮的作用优于普罗帕酮。两者的毒副作用差别不大,发生率低。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可作为预防阵发性房颤的首选药物,近期疗程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关键词 房颤 心律平 顿服 文摘 目的 观察监测临床广泛应用的静脉输注心律平转复房颤的患者,是否能安全院外处方顿服心律平转复房颤。方法 临床入选>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负荷量心律平组和口服负荷量心律平组,对成功转复的患者院外处方顿服心律平治疗,比较两组转复率、副作用发生率、急诊就诊率 结果两组首次顿服心律平发生副作用(8.9%vs5.7%,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院外顿服负荷量心律平治疗副作用发生率(8.9%vs1.25%,p<0.05),急诊就诊率(19.0%vs5%,p<0.001),据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首次转负房颤,宜院内口服负荷量,发生副作用可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即使能耐受静脉冲击量心律平转复房颤,也不能预测顿服心律平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通过抑制复极过程,可延长心室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控制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经常需要住院治疗,重者可发生血栓栓塞,并且易患中风等严重甚至致命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房颤的转复非常重要.及时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可以快速、有效地转复房颤,改善心肌供氧.现将我院采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56例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钮晋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49-2649
近年来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复律方面备受重视,笔者比较了胺碘酮与毛花甙C静脉给药转复新近发生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盐酸普罗帕酮又名心律平,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都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率分别达71.2 %和66.8 %)[1],而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在使用心律平静脉注射转复30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有3 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2)和普罗帕酮组(n=42)。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2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时间。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李玉孝,董平栓,来艳丽,宋润洛(河南省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71003)心律平(普罗帕酮propafenone)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我们于1991年6月~1993...  相似文献   

16.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长期发作易使心房内产生血栓和血栓脱落引起栓塞。因此,恢复窦性心律不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机会,还可降低病死率。伊布利特是一种新近推出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此药主要用于快速转复房颤或房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28例。密切观察给药前后心律、血压等变化;记录从给药到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转复时间和4~8h的房颤转复率。结果:胺碘酮组房颤转复时间在1.8~7.5h,平均(4.1±1.4)h,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0.5~5.0h,平均(1.8±0.8)h,平均转复时间胺碘酮组大于普罗帕酮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普罗帕酮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4h内、4-8h、8hN的转复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8.
吕蒙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39-741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是心房肌纤维出现的每分钟达350~600次的不协调不规则的颤动。为探讨胺碘酮(可达龙)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达龙治疗心房纤颤,并与加用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心房纤颤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普罗帕酮(心律平)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作为一种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收集了近几年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9例,并观察其终止瞬间10秒钟心电图改变,发现终止瞬间出现各种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