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和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给公众带来的心里恐慌等负面情绪不可忽视。北京、湖北、黑龙江、安徽等多省市更是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弹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间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巢湖学院选取809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C)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进行调查。以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不同生源地(城市、农村)大学生心理弹性[(3.52±0.55,3.27±0.42)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3.58±0.59,3.32±0.57)分]、积极心理资本[(4.74±0.77,4.49±0.76)分]和心理健康状况[(158.66±33.01,176.53±34.73)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82,39.22,21.28,-54.14,P<0.05);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均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程度(R2=0.21,P值均<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居家学习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以湖北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515名居家学习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健康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居家学习期间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515例学生中,PSQI得分≥8分者 89 例(17.3%),SRQ - 20≥ 7 分者128例(24.9%)。大学生PSQI得分与SRQ - 20得分呈正相关关系。高年级、家庭关系不和睦、对网络教学不适应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共同的危险因素,24点后就寝、失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授课方式改变对居家学习大学生睡眠及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学校与相关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民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心理状况特点及规律,为心理干预和防护提供实践指导。方法 采用网络在线调研方法,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民众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2020年1月24日—2月1日,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发放心理调查问卷36 799份,回收36 636份有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9.56%。58.5%的民众认为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最大,99.0%的民众认为此次疫情引起了社会的恐慌、紧张与害怕,24.3%的民众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睡眠问题,55.5%的民众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增强,9.7%的民众认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赖。结论 疫情发生后,民众认知出现明显偏差,恐慌和紧张情绪明显,人际关系较为紧张,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明显加强。因此,在心理健康维护时应充分考虑到民众的焦虑恐慌心态以及认知偏差,国家在疫情发展时应及时公布真实透明的疫情信息,加强舆论导向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应急状态和常态化2个阶段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渐变情况,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20年2月6-17日和5月16-26日2个时间段,采用自编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龙岩学院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疫情防控2个阶段分别有73.4%和71.4%的大学生表示情绪比较平静,感动、开心等正性情绪人数比例有所上升,害怕、伤心、愤怒、焦虑、自责、无聊等负性情绪人数比例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1.03,184.56,13.17,412.07,415.02,8.66,5.08,591.80,P值均<0.05);疫情信息关注时间>1h的学生比例由63.24%降至25.76%,对新冠肺炎较为了解的学生比例由36.75%提升至68.74%;2个阶段分别有86.58%和87.76%的大学生对疫情防控评价积极乐观;与家人的关系更加亲密的比例由69.70%降至23.95%,睡眠质量好的学生比例由60.70%降至40.15%,作息不规律的学生比例由13.75%提高至23.88%,50.21%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效果一般.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需要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疫情防控的形势,规律生活作息,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加强与外界的联结特别是处理好家庭亲密关系,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发展迅速,易进展为重症,因此,应高度重视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避免孕产妇院内感染暴发。结合医院实际,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分级防控体系、分区分类管理、接诊处理、信息报送、日常督查及出院远程随访等内容进行探讨,旨在探索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感染防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陈功  徐济达  卢佳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851-1855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期间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群体横断面调查,2020年5月2-9日调查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3所医药类高校共4 750名学生,采用Zung焦虑自评测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学生的心理焦虑情况进行测量,采用自制问卷对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药类高校返校大学生中20.0%有轻度焦虑情绪,6.5%为中度或重度焦虑.不能适应学校封闭管理的大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为52.9%;每天线下课程时间≥6 h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为36.0%;从不进行体育锻炼焦虑情绪检出率为43.5%;不参加线上文体活动焦虑情绪检出率为41.6%;因无法与朋友见面而产生孤独感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为4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对学校封闭管理的适应程度、对校园消杀工作的认可程度、是否参加聚集性活动、每天线下课程时间、每天线上学习时间、对考试紧张程度、规律作息、体育锻炼频率、线上文体活动等是返校后产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有少部分存在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包括学校管理、学习负担、体育锻炼与健康作息、校园文体活动等方面.学校应采取一定措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缓解返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疫期间,婴幼儿不仅在生理上由于免疫力相对低下而处于弱势地位,更是在心理上处于生命的特殊发展时期而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婴幼儿更容易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家长如何应对疫情期间婴幼儿产生的情绪变化成为了迫切需要解答的养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口腔医疗机构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感控知识的认知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培训提供工作思路.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星方式,对某口腔医疗机构的各级各类岗位医务人员集中时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共收回问卷1945份,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平均得分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孕产妇保健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于疫情爆发期对1 237名孕产妇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运用Spearma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等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高学历、居住在城市、孕早期、头胎、家庭高经济收入的孕产妇在身体、情绪、认知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其他组(P<0.01)。以心理健康状况总得分为因变量,进入回归方程COVID-19相关变量前三位是身体健康状况(β=0.31)、睡眠情况(β=0.22)、担心疫情影响正常产检或分娩(β=0.17)。 结论 COVID-19疫情对孕产妇的影响主要在情绪和认知方面,其中高龄、头胎、孕早期的孕产妇是高危人群,应及早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急诊科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4—8月盐城市医院正常在岗、无精神疾病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33.49%的医务人员存在心理异常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研究”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盐城市医院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异常检出率较高,管理部门应重视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普通民众恐惧、焦虑等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网发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普通民众情绪和行为影响的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453份。结果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心程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婚姻状态及家庭月总收入调查对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心程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平静、自信、焦虑、恐惧和难过5种情绪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愤怒情绪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态调查对象在焦虑、愤怒和恐惧3种情绪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静、自信、难过3种情绪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月总收入调查对象在6种情绪状态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通民众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心理应激反应,需要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应激反应的发生,学会自我调适,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平稳地度过疫情关键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隔离病房工作的护士与在普通门诊或病房工作的护士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为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疫情期间各类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运用方便取样及在线问卷答题方式,通过健康问卷抑郁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东省陆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首起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调查处置过程,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及快速、有效的防控措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经验及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形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在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学情数据。方法 2021年9月,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 940名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心理调查问卷及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心理测试,评价医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采用χ2检验及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在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621份,GHQ-12结果显示心理异常者208人,心理异常检出率为7.9%(208/2 6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χ2=12.982,P<0.01)、年级(χ2=20.888,P<0.01)、核酸检测次数(χ2=11.072,P<0.05)、每周户外运动时间(χ2=8.518,P<0.05)、身边同学隔离人数(χ2=18.653,P<0.01)、单独隔离经历(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下疾控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津疾控系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GAD-7和PHQ-9相关量表。结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疾控人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焦虑情绪的人占比为33.87%,有抑郁情绪的人占比38.88%。从不同类别看,区级疾控人员中焦虑和抑郁情绪占比最高。男性的抑郁占比高于女性。不同岗位分组比较结果显示,物资保障组、信息组和流调组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两方面占比均为前三。结论新冠肺炎期间疾控人员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可针对疾控人员实施精准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保障疾控人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应对疫情防治,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人群普遍易感。疫情期间,肾功能不全患者对于透析的刚需仍在。由于其疾病本身因素和治疗特点,这些患者抵抗力低,加之血液透析室人员流动大、密度高,较易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露风险极高的医疗场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院级统筹规划、应急预案制定、医务人员管理、诊疗流程优化、患者分层处置、防护物资合理配置等几方面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血液透析室综合防控措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血液透析室管理及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了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孕产妇作为特殊易感人群,在产检和住院分娩过程中都可能受到影响,同时大量的疫情信息也可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好心理防护呢,我们针对大家常问的问题作以下解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大学生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认知情况和行为现状,为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合适的宣传教育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月23日~2月6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国大学生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认识和行为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以及疫情对大学生行为、心理的影响等。结果:大学生从主流媒体获取新型冠状病毒疾病信息为主。59.8%受访者担心外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51.1%受访者认为在因疫情而延迟开学期间可以采用网上听课学习,但网络教学效率不高。94.9%受访者认为对战胜这场疫情有信心。结论: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有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政府主流媒体在疫情期间对于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群体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疾病仍存一定的恐惧心理。加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改善公众卫生习惯及增强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是政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务人员作为平凡、独立的生命体,受到失眠、焦虑、疲劳、倦怠、抑郁、创伤后应急障碍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分析其原因,除了个人性格因素与认知不足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外,医者的工作职责、社会期待、舆论关注以及与家人的分离等外界压力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需要建立有效的个人心理健康防御体系与立体的外部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