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珊珊  段齐骏  李亚军 《包装工程》2021,42(10):115-123
目的 关注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改善儿童牙科治疗体验,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记录儿童牙科治疗过程.通过SAPAD模型框架完成用户的行为-对象-意义的映射,聚类分析得到意义簇,引入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意义簇,计算每个意义簇的权重,得到核心意义簇.结果 通过核心意义簇完成意义-物的映射,找到用户的关键行为,挖掘到用户的真正需求,从而系统地完善儿童牙医服务体验.结论 综合SAPAD模型与层次分析法对儿童牙科诊疗过程进行设计研究,深入研究用户行为,利用定量研究方法找出用户的核心需求,更加客观而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善SAPAD模型,在方法层面实现创新,最后将其应用于儿童牙科服务系统,为改善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家用情境下用户使用扫地机器人的行为分析获取用户各项需求被满足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扫地机器人交互体验优化策略,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方法首先,基于桌面研究、清洁行为观察分析等方法得到家用扫地机器人APP现有功能与用户潜在需求功能,通过KANO模型对功能集进行优先层级排序;然后,对现有功能中优先级较高的进行可用性水平测试,并针对可用性不足的功能进行情境下交互行为分析,挖掘扫地机器人APP现有功能中影响交互体验的具体问题。从而形成交互体验优化策略并通过设计实践案例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优化后的扫地机器人APP可用性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结论该方法可以帮助开发者科学、高效、准确地选择产品功能优化对象,并系统地获取用户在与扫地机器人交互中的不足,辅助扫地机器人交互迭代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3.
章彰  潘叶舟  孙颖  黄恩武  周艳 《包装工程》2023,44(18):426-435
目的 在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创新型社区服务系统的设计策略和应用,从而满足居民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需求。方法 以产品服务系统理论为指导,首先,通过PSPL法洞察和分析目标社区的服务设施空间品质和居民使用服务设施的行为;其次,利用SAPAD模型拆解居民行为,聚类分析各个意义层级后得到初级意义簇;最后,引入AHP法,对初级意义簇的权重进行计算和排序,归纳得出核心意义簇。结果 根据核心意义簇实现意义-对象的再映射,本映射从科学定量的角度提取了居民的核心需求,并指导了社区智能补给站服务系统的构建。结论 综合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的PSPL-SAPAD-AHP法,有利于深入把握服务系统所处情境,挖掘居民行为背后的意义,精准映射居民需求,为其它社区服务模式设计和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玉萍  杨甜甜  杨一  罗晓庆 《包装工程》2024,45(2):88-98, 117
目的 为提高施工升降机驾驶员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体验,设计出满足驾驶员实际需求的施工升降机驾驶室。方法 以SAPAD理论和QFD理论为理论框架,梳理出用户需求及与其对应的设计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实践。首先,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来获取驾驶员日常行为信息,根据SAPAD理论完成“行为-产品-意义”的映射分析,并借助聚类分析法获取用户需求;其次,利用AHP法对用户需求进行权重分析并计算权重值;最后,根据QFD理论构建施工升降机驾驶室的质量屋,将各项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特征,指导设计实践。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种符合驾驶员实际需求的施工升降机驾驶室设计方案。结论 SAPAD理论与QFD理论的综合应用,一方面可以挖掘出用户的核心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在优化施工升降机驾驶室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为其他工业产品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设计学视角下,探索污水流行病学的应用,关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进而拓展健康监测的途径,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方法 首先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使用户介入到行为分析的流程中,研究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信息的需求,同时引入符号学阶梯模型,对用户需求研究框架进行构建;其次将用户的行为需求映射为行为意义,通过对意义层级进行聚类分析的方式来完成对用户行为的定性分析,进而得到核心意义簇;最后,根据核心意义完成服务系统的构建,再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来评估服务系统。结果 通过参与式设计方法与符号学阶梯拆解并分析用户行为,寻找社区居民的触点与行为意义,实现污水健康监测服务系统的建立。结论使用户参与到设计的流程中,是为了增加复杂技术与组织系统设计的关联性,提升服务系统的用户体验,该设计为污水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并不断完善符号学对产品构建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江涛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21,42(12):142-148
目的 通过研究用户的操作行为和认知行为,获取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功能和操作需求,提出基于用户行为的设计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智能家居产品可用性、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方法 首先将智能家居产品的重要功能操作流程进行拆解,结合可用性研究方法并计算检验每项操作任务的可用性水平,将产品用户体验问题进行量化,采用任务分析法、出声思维方法和访谈法对可用性水平较低的操作任务进行行为采集;其次结合行动七阶段方法对每个任务流程进行具体的行为分析,发现用户行为与产品概念模型之间的"鸿沟".然后,提出用户行为"鸿沟"解决方法并结合智能家居产品的特点提出优化方向.最后,进行产品迭代设计与方案评估.结果 以即将上市的某品牌扫地机器人产品为例,通过用户行为采集和行为数据分析,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基于用户行为的产品设计研究方法能够发掘产品痛点,提出改进方案,并为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现有割草机设备操作复杂,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智能化程度较低。为解决此问题,对现有智能割草机器人进行功能创新,获得较为科学的智能割草机设计方案,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便利。方法 通过用户调研,寻求智能割草机器人设计点,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与判断矩阵,获取设计要素权重值。输出3款设计模型,通过模糊评价进行百分制运算,对智能割草机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与筛选。结果 通过智能割草机器人方案设计评价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出用户满意的智能割草机方案。结论 层次分析法(AHP)以及模糊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智能割草机设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设计程序更清晰、合理。提升了割草机的安全性、环境适用性以及智能化程度,得到了最优设计方案,同时也为户外移动机器人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重构同城货运服务的角色分工、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以提高同城货运平台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货主使用体验。方法 综合非参与式观察法、深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使用货运平台的货主和司机两类用户的典型交互行为流程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应用SAPAD理论模型,对货运服务“行为-意义-对象”三个维度之间进行映射关系研究,并通过对核心意义簇的聚类推导用户对货运服务的四个核心需求,即订单确定性、交易高效性、平台信任感和服务专业感;最后,基于需求重新规划服务的分工、内容和流程,重构了同城货运的服务框架。结论 从货主、司机双方行为切入,利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可以在交互复杂的服务流程中梳理核心需求。研究结果为同城货运的设计统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了SAPAD模型在多用户领域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目前用户体验交互模态单一、获取用户需求的主观性强、对潜在需求挖掘不充分的问题,从用户多模态行为出发,探索用户体验设计的新方法。方法 对多模态交互方式进行梳理,从用户KANO需求模型出发,挖掘能引发用户兴奋的潜意识需求,建立用户行为和思维模型并绘制用户旅程地图,结合鞋品定制平台案例进行交互设计应用与验证。结果 在非语言交互视角下,建立鞋品定制平台的用户心智模型和行为模型,绘制体现多模态情绪变化的用户体验地图,并最终提出非语言交互用户体验设计标准。结论 将非语言交互方法融入用户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可以更有效地感知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情绪的变化,探索交互环境等因素对用户“感知-行为-体验”设计模式的影响,为非语言交互设计方法在定制服务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博琳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23,44(2):167-179
目的 从行为和场景在交互设计中的重要性出发,探讨SAPAD与场景化思维在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索新的交互产品设计方法并开展相关实践。方法 通过机会洞察确定产品应用的具体场景;结合问卷调查法、用户访谈法还原客观场景,开展行为观察实验,运用SAPAD框架完成行为—对象—意义的映射,聚类分析得到功能模块与核心意义簇;完成核心意义簇—功能模块的映射,重构并形成新的功能模块,在目标概念场景中完成交互产品设计;最后,在应用场景中进行交互产品的评估与改进。结果以留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笔记记录与整理场景为例,结合SAPAD和场景化思维开展了交互产品创新设计与评估,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基于SAPAD和场景化思维的交互产品设计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得客观真实的用户需求,充分发挥行为和场景在交互设计中的作用,为交互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陪护机器人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年文  苑莹 《包装工程》2017,38(18):72-76
目的通过对服务系统框架的了解,将老年人使用的传统产品转化为一种社会化的技术系统,将自然系统与制造系统联合,为用户提供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期待。方法以"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为基础,洞察老年人身心需求,侧重用户感情考虑,得出老年人陪护机器人服务系统的设计准则。结论最终设计出一套适合老年人陪护机器人的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为加快护理机器人设计的实用性、操控性、互动性、安全性、智能性、系统性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邹志娟  陈思洁 《包装工程》2023,44(16):479-486
目的 针对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多功能、多智能、重交互等迭代需求,探究5G与AI技术在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多功能联动、智能交互的设计。方法 以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交互设计为研究对象,使用5G技术,协同智能语音、智能感知、计算机视觉等AI核心技术,对居家养老机器人的多智能体现及交互设计进行研究。结果 在5G与AI技术融合下,完成了以“智慧养老”为核心的居家养老机器人设计,输出了居家养老机器人的智能交互造型、交互方式及界面设计表达。结论 将5G互联和AI技术相结合,不仅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功能、智能提供了新模式,而且增加了用户与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13.
徐静 《包装工程》2022,43(18):144-151
目的 基于多学科集成理论,分析老年智能产品设计现状,在了解老年用户群体对产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践创新方法研究。方法 通过阐明多学科集成方法中系统化、框架化、协同化、优化算法等理论,针对使用者、设计者双方进行分析,寻找出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服务设计原则和多学科集成的理论支持下,进而推导出设计思路和方法。 结论 提出老年智能产品设计的基础是用户的操作体验和特定需求,设计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目标;以“多目标实现”“多学科综合系统模型”“新技术融合”等应用实例,解释了如何解决产品设计过程中,由于用户需求复杂所产生的计算复杂性和选择复杂性等问题,优化了设计框架,归纳了设计信息,提升了设计过程的合理性、高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于梦豪  崔俊杰 《包装工程》2023,44(22):82-91
目的 针对新形势下公共场所出入的物业管理工作,设计一款智能门卫机器人,助力新时代的智慧社区建设。方法 从用户需求出发,使用AHP分析得出各项用户需求的权重值,通过QFD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的技术特性,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特性的相关属性构建产品的质量屋,计算各项技术特性的绝对及相对权重值,并确定各项技术特性之间的自相关关系,从而发现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运用TRIZ理论对冲突进行描述,并选择合适的分离原理和发明原理对冲突进行解决,得到产品设计的创新解。结果 根据对用户需求和产品技术特性分析计算以及应用TRIZ原理解决冲突的结果,完成智能门卫机器人的设计。结论 基于该设计流程进行设计的智能门卫机器人能够有效地满足物业管理人员及普通民众两个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研究为智能机器人助力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朝晖  刘顺  朱春雪  付艳  黄雪 《包装工程》2024,45(2):154-162
目的 在面向医养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研究用户对老年陪护机器人情感表达的感知结果和形态偏好,以减少用户的使用障碍和对机器人的不信任感。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老年陪护机器人CareBot提出6种类童特征的情感表达设计原则,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实验研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形成可视化的数据报告来深入探讨用户对机器人的评估结果。结果 参与者能较好识别其中3种情感表达(热情的、冷漠的和惊讶的),参与者的年龄与熟悉儿童或智能产品的程度对评估结果有明显影响。同时,机器人具有大眼睛表情、可爱动作和儿童声音的类童特征形态,对老年人更具亲和力。而情感表达原则中“表情”“表情与声音的组合”适用性和一致性较高。结论 适当的类童特征可以增强机器人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加机器人正面情感表达、减少负面情感表达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机器人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寻找设计机会和解决用户核心需求为目的,以认知盈余理论为基础,为设计师提供一种创新的产品设计范式。方法深入剖析认知盈余的组成要素,对产品设计进行模块划分,并将认知盈余的构成要素分别投射到产品设计的用户调研和设计立项阶段。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基于认知盈余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基于认知盈余的产品设计方法是一个能有效地辅助设计师挖掘用户行为动机,并解决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设计范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数据线收纳产品为研究对象,从用户感性需求角度出发,探索感性工学在数据线收纳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基于用户感性需求的理论知识,从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收集用户对数据线收纳产品的感性词汇,分别筛选并确定各层面的感性词汇,随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样本,运用语义差异(SD法)量表问卷建立感性意象空间,量化用户对产品的感性需求,收集问卷数据,并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用户感性意象偏好。结论 通过收集用户感性需求,并通过因子分析法的定量分析,得出用户关注度较高的3个感性词汇,即分别代表了用户在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上的感性偏好,再结合样本解析用户感性意象与产品要素的关联,归纳总结出数据线收纳产品在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的设计要点,最后基于设计要点进行产品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8.
情感化设计在智能硬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瑶佳  贺孝梅 《包装工程》2017,38(18):162-165
目的通过对情感化设计在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的应用研究,指导智能硬件的情感体验设计。方法从本能、行为和反思层面进行情感化设计分析,总结将其运用到智能硬件的设计要点。结论在进行智能硬件产品设计时,除了侧重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应在情感化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本能层次满足用户感官体验,从行为层次优化产品性能,从反思层次触动用户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9.
林晨晔 《包装工程》2019,40(22):46-49
目的在明确的定位目标导向下,探索一种更为科学、准确与有效的色彩设计方法,通过产品色彩的定向设计提升用户情感体验。方法明确用户与产品间的色彩交互模式,产品色彩的定向设计基于用户情感层面的色彩交互,具有整体性、互动性与定向性特征,其本质是在色彩形象定位与用户感性需求相一致的前提下,实现色彩语义与用户感知间映射的一致性。建立一致性的定量基础,应用感性工学与量化色彩系统在映射两端完成匹配对象的量化研究,为定向建立一致性提供可行性。结论建立面向行业实际应用的"产品色彩定向设计方法体系",以"定位—定向—定案"为脉络逐层推进完成3个从用户端到设计端的定向研发,形成以提升用户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色彩定向设计方法论。该方法在人工智能设计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