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美玲 《妇幼护理》2021,1(1):180-182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护理方案,明确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 126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 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以急救情况、并发症 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判定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急救时间、高 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儿家属预检分诊、基础护理、照护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 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4.76%)率低于对照组(15.87%)(P<0.05)。结论 急诊高 热惊厥患儿予以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马榆  王树静 《妇幼护理》2022,2(7):1601-1603
目的 分析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急诊 50 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联合分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检出时间、症状持续及抢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95.67%) 好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各级与对照组相比较检出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惊厥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 间和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67%)高于较对照组(73.33%)(P<0.05)。结论 改 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对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沈佳佳 《全科护理》2020,18(22):2850-2851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惊厥持续时间、发病次数、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统计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将2021年1月1日~8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优化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优化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急诊分诊时间、转运时间及急救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患儿家属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可缩短其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及抢救效率,临床效果更加突出,家属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王敏 《妇幼护理》2023,3(15):3572-3575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小儿急诊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退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复发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问诊分诊时间、等候时间、转运时间、总急救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惊厥发作次数, 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 式能够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抢救效率,缩短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和复发,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董宜花 《妇幼护理》2022,2(16):3752-3754
目的 分析予以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29例)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临床指标、急救效率、家属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并发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疾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问诊分诊、等候、转运、总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救治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过程中,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效率,确保急救效果,获得家属认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1日进行急救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患儿护理情况、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家属对疾病认知、急救知识、降温方式知晓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体温、退热时间、惊厥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应用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配合护理工作,缩短患儿退热时间及惊厥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张豪杰  方静文 《全科护理》2020,18(11):1366-1368
[目的]探讨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患儿预检分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600例急诊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观察组采用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预检分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能提高预检分诊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周亮平  戴立荣 《全科护理》2021,19(2):239-241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三位一体”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疾病复发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三位一体”模式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治疗中常规护理路径模式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中进行高热惊厥治疗的小儿共82例,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路径模式,观察组给予患儿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患儿急救前后体温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救后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治疗中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降低患儿体温,优化患儿的临床指标,患儿及其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均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鎏 《全科护理》2020,18(14):1725-1727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急诊科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病人以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降低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急救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陈峰 《护理研究》2015,(12):1519-15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护理效果及其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患儿预检分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 600例急诊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 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观察组采用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预检分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能提高预检分诊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黄茜 《妇幼护理》2023,3(15):3626-3628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中,针对性急救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接收的 106 例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温、乙酰胆碱酯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 察组护理后的体温水平、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乙酰胆碱酯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者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 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轻家长不良情绪,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留观室的600例急诊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根据其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比较两组病人或家属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病死率、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或家属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可有效指导急诊护理,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急诊科分诊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急救护理措施。对比2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复发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运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和止惊时间分别为(19.4±7.3)min和(27.4±8.2)min,对照组分别为(28.5±10.1)min和(39.5±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复发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治疗高热惊厥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接诊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对症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恢复情况、惊厥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惊厥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复发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小儿高热惊厥预后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警机制下全程绿色通道干预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信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急诊护理被用于对照组,预警机制下全程绿色通道干预被用于观察组,比较2组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分诊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及救治时间均快于对照组,病情情况优于对照组,高热持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救治后30 min,观察组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预警机制下全程绿色通道干预能够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救治效果,缩短分诊及救治时间,促进患儿病情稳定,改善家长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申婷 《妇幼护理》2023,3(6):1379-1381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9 例。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的 满意度、急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乙酰胆碱酯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 依从性、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急救时间、惊厥消失时 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乙酰胆碱酯酶水平、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高热惊厥实施基于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促进临床 症状的消退,加快其康复进程,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儿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杭佳 《妇幼护理》2023,3(15):3582-3584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我院 92 例急 诊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 例)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46 例)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 比两组急救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体温。结果 实验组惊厥抽搐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0.43%)(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 (19.57%)(P<0.05)。实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开展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 质量,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