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能源结构的转变,充换电设施作为连接电力系统和电动汽车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充换电设施的优化规划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布局不合理、与配电网标准衔接不紧密等。现从负荷预测、供电区域划分、变电站规划技术原则三个方面分析接入充换电设施后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统筹考虑充换电设施接入后对区域的负荷预测,根据区域电动汽车保有量对负荷进行预测,使得供电区域划分和变电站配置规划技术更加合理,以提高充换电设施接入后电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张方怡 《机电信息》2020,(27):22-23,25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电动汽车出行及充换电站建设。现对电动汽车及其充换电站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充换电站接入电网后带来的谐波污染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阐述、比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含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化设施的微电网由于负荷用电的不确定性,使得微电网联网功率产生随机性,造成配电系统电压波动、功率不平衡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微电网能量管理及协调控制策略研究,通过微电网需求侧负荷分类控制、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微电网动态运行管理以及微电网日前优化调度等控制策略,实现对微电网的能量优化管理;根据建立的多目标优化策略,对微电网系统上层、下层进行协调控制,并通过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优化联网功率,为含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化设施的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电动汽车电池快换转运装置显示面板布置设计为例,将人机工程学理论与CATIA的视觉分析功能技术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人体尺寸特征的数字化人体模型,利用CATIA软件的视觉功能及人体姿态分析模块,对产品进行动态视觉系统3D模拟仿真,实现了对电池快换转运装置中显示面板布局的人机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动汽车电池箱快换技术成为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国内外对充换电电池箱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连接器作为快换电池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设备系统能否进行可靠平稳的工作。首先,利用Pro/E、Hypermesh等虚拟样机软件,对连接器数字样机进行模态计算与分析,获得电池箱连接器的模态参数及其各阶模态频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连接器进行单位激振力扫频分析,重点研究连接器公板导柱和母板定位孔之间距离增量在不同频率下的扫频结果,分析出现偏移的振型,提出改进振型的方法,提高电池箱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卢雪珍 《机电技术》2013,(4):113-115
介绍电动汽车充/换电两种能量补充模式,并分析两种模式的优劣势,提出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方向与思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自动换电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无需人工操作、全面自动化等优点。全流程由计算机完成。论文主要通过分析电动汽车机器人自动换电系统的特点,客观、合理地建立控制流程。应用PLC技术进行电动汽车机器人自动换电系统设计。通过实践,大大提升换电效率和换电质量。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充换电客户体验中心建设的必要性,然后以一个典型体验中心的建设为例,阐述了体验中心的总体结构,并介绍了其供配电系统、充换电系统、中央监控系统及客户体验四个部分的设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电动汽车换电优点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站。给出了这一电动汽车换电站的组成与换电平台的尺寸,同时介绍了换电站内部的车轮定位机构、车辆举升机构、加解锁机构。  相似文献   

10.
于国鼎 《中国机械》2014,(17):105-105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可小觑的,特别是电动汽车规模化出现之后,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然而,对变(换)电站而言,应该不同的时段储备不同数量的蓄电池才能符合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电动汽车换电充裕度的含义以及换电发生时需要的具体条件,并研究了充电时间以及蓄电池容量等因素对换电充裕的具体影响,以此希望可以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伍新 《现代机械》2007,(2):91-92
针对目前充电机及蓄电池保护系统只对整组蓄电池进行充电和保护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均充电管理控制系统。它既保证了蓄电池组中每只蓄电池均能充满,又能保证整组蓄电池不会发生过充电和过放电,提高了蓄电池组容量的有效利用率及每只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实践证明,提出的设计方法合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安全高效的锂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针对锂电池的快速充电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锂电池充电速度、能量损耗、安全约束多目标优化充电控制策略。基于动作-评价网络框架,利用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出使得充电目标对应的奖励函数最大的充电策略神经网络和策略评估神经网络。然后,利用训练完成的充电策略神经网络根据当前电价和电池SOC智能决策出最优的充电电流。该充电控制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保证快速充电的同时,实现充电花费最小化。同时,充电策略神经网络在线运算量较小,与基于模型的在线优化算法相比更能满足充电控制的实时性要求。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充电控制策略与传统恒流-恒压法相比,具有兼顾充电速度与电费支出的优势,满足快速充电任务需求的同时,最高可降低25%的充电成本。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车载锂电池分段充电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超  谢瑞  何湘宁 《机电工程》2011,28(7):887-890,900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EV)车载锂电池快速充、放电,研究了电动汽车锂电池分段充电策略,给出了充电拓扑图。通过监控电池端电压和电流,采用了恒流、恒压和涓流3种充电方式结合的方法,控制功率变换器对电池进行智能充电。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分段充电方法可以在30min内使电池端压达到额定值,并通过恒压充电使电池迅速得以充满。该研究为提高车载电池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和保证充电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硫化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富士通微控制器MB9BF500N的智能化充电与修复于一体的铅酸蓄电池维护设备,采用TOPSwitch- GX249YN专用芯片,结合用复合式高频脉冲修复方式,实现了电路充电监控管理及电池的修复。实验表明利用该系统可以给常规的铅酸蓄电池充电管理和修复,较大程度的延长单颗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锂电池充电速度需要不断提升,而不同种类锂电池最佳充电策略不同的问题,对锂电池充电电路、充电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充电电路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基于DSP28035控制的锂电池快充电路,可用于单体锂电池快速充电方法研究。用DSP28035采集电池电压电流对其进行了数字闭环控制,电路具有6 V~30 V的宽范围输入,Buck降压变换器用于电池充电,Boost升压变换器用于脉冲放电去极化,电池充放电电流均精确可调。改变DSP的程序可实现CC、CV、CCCV以及阶梯恒流充电、脉冲充电等多种形式的充电。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并制作了充电样机,进行了锂电池充电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能够进行各种充电策略测试,能够实现过流、过压、过温保护,电路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在试验室环境下研究分析各种电动汽车蓄电池在实际工况下的充放电特性,研发了电动汽车蓄电池性能智能分析试验台。系统采用晶闸管控制模块、IGBT模块为主要结构构成充放电主电路;设计了多功能采集卡接口电路、IGBT驱动保护电路;实现了高压充电、低压快速充电、恒流放电等充放电方式,既可以程序自动充放电又可以手动分步充放电;并在Windows98下用VC++开发了一套可视化、智能化的系统应用软件。试验台集充放电于一体,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实验表明:试验台样机运行稳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旭  齐向东 《机电工程》2014,(3):393-396
针对当前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严重不足以及不能及时充电的问题,将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智能监控技术、REIP无线射频技术以及CAN总线技术应用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研究中。开展了无人值守的智能电动车充电桩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兼备CAN总线网络通讯功能和无人值守功能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软件设计方法和硬件结构组成方案,把每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视为一个智能节点,建立了上位机组态监控和下位机数据采集相互结合的系统整体框架。在组态软件MCGS上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模拟演示试验,并对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了采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能够快速地为电动汽车充电,并且具备完善的远程通信和监控功能,保证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锂电池的充电特点,采用MSP430单片机进行充电控制,实现对锂电池恒流和恒压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并通过检测电压电流,能够自动控制对电池的充电方法,防止电池的过放与过充,起到保护充电电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软包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期间因为锂离子的脱嵌使得电池表面产生形变进而形成机械压力。通过对软包锂离子电池施加一定预紧力后进行正常与滥用的充放电试验研究,揭示电池表面机械压力的变化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正常充电阶段,电池表面机械压力逐渐增大,在正常放电阶段,电池表面机械压力是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在滥用的过充电与过放电阶段,电池表面机械压力均表现出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增大(dF/dt>>0)的现象。针对过充电和过放电电池表面机械压力迅速增加的特点,进一步基于滥用特性提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电压的确定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放电截止电压的确定方法,为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设计和电池管理系统中过充电、过放电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CAN总线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慧琪 《机电工程技术》2007,36(1):81-82,95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的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CAN总线技术,具有电池组状态监控、均衡充电、电池荷电量评估等功能,可以提高电池组的使用效率及寿命,保证电池组和电动汽车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