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目的为全面了解长沙市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检出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健康体检及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12月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63例人群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中,男性感染率为38.38%,女性35.30%,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层次中,以中年人以上感染率67,72%,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人群中的感染率为37.70%,未婚人群中感染率24.8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层度之间,研究生以上的感染率40.74%,与其他文化程度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人群Hp感染率55.47%,不饮酒人群感染率34.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群Hp感染率61.75%,不吸烟人群Hp感染率36.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组中,文化艺术工作者感染率最低为14.10%,机关干部感染率最高54.82%。有消化道症状Hp感染组58.01%,无消化道症状感染组49.35%,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偏头痛者Hp检出率63.32%,无偏头痛者Hp检出率4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率与男性、年龄、已婚、吸烟、饮酒、偏头痛及消化道症状均成正相关。且Hp感染率在企业管理及机关干部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尿素胶囊呼气法对27例OSA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 OSAS组Hp感染阳性率为77.8%,对照组阳性率为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00例有GERD症状的患者(GERD组)进行内镜检查,判断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RE)并分级。做快速尿激酶试验,同时行^14C呼气试验(^14C—UBT),判断Hp感染情况。分析GERD与Hp感染的关系。选择200例无症状者(无症状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GERD组与无症状组Hp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对GERD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对疣状胃炎的影响。方法将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与同期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相比较;60例疣状胃炎合并Hp感染者随机分为A组(抗Hp治疗组)和B组(非抗Hp治疗组)各3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三联治疗2周。B组仅接受替普瑞酮治疗1月。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接受胃镜检查和Hp检测。结果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27例HP得到根除,HP根除者疣状胃炎治愈率达74%,有效率88.9%。未接受抗Hp治疗的B组30例,疣状胃炎治愈0例,有效率26.7%。结论Hp感染和疣状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后,大部分疣状胃炎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62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而降低(P〈0.05);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有无发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发生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均无关。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无需常规抗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6.
吉安地区425例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易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江西省吉安地区感染幽门螺杆菌(Hp)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染Hp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21例胃病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前应用双盲法进行问卷调查,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p感染率为68.43%,41~50岁组阳性率为73.81%,男性Hp阳性率为73.04%,女性为61.09%。在17个可能易感因素中,年龄、居住地、职业、家中共餐人数、饮茶、辣食、熏腌、豆类制品是与Hp感染有联系的相关因子,P均〈0.01;而吸烟、饮酒、饮牛奶、喜甜食、蔬菜、偏咸或淡等因素均与感染Hp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外出就餐次数多、家庭共餐人数多、喜欢吃辣和熏腌制品的食物、从事农业、农村地区居住等为危险因素;喜欢吃豆类食物、经常饮茶等为保护因素。应提倡多吃豆类食物,多饮茶,少吃辣的食物,推广分餐制,做好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lip)的感染情况,为预防Hp感染和Hp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有上消化道症状或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者及其家庭成员1057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p-IgG抗体。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Hp抗体阳性率为77.22%,其中男性为78.16%,女性为76.5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Hp感染率经趋势Y0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25岁~组感染率最高(85.21%)。195对配偶中,一方Hp阳性,其配偶Hp阳性率为92.81%;一方Hp阴性,另一方Hp阳性率为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335,P〈0.01)。结论 新乡县农村居民Hp感染率很高,且有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任焱 《药物与人》2014,(1S):40-40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情况。方法:以2013年04月~2013年08月期间于我院体检、门诊及住院的525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病例分布特征。结果:本组525例受检者Hp阳性率为42.67%,其中,体检处为43.60%,门诊处为40.74%,住院处为44.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p阳性率为43.64%,女性为4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了解Hp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能够有效促进有关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中医院就诊患者1 132例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检测受检者. 结果 Hp感染总阳性率46.9%,男性阳性率53.6%,女性阳性率43.7%,女性感染低于男性.男女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大Hp阳性率增高.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18~岁组与31~岁组间,18~岁组与51~岁组之间,18~岁组与71~90岁组之间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地区Hp感染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31岁以上的受检者感染率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下成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健康学龄儿童缨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rea beath test:^13C-UBF)及血清ELISA法检测抗Hp-IgG。结果 142例儿童中(男57例、女85例)。^13C-UBT及Hp-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2.7%,40.9%;其中9-10岁82例中^13C-UBT及Hp-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0.98%和37.81%;12-13岁例中^13C-UBF及Hp-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5%和50%。两个年龄组间^13C-UBT及Hp-IgG的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性别也无差异(P>0.05)。结论 ①健康儿童Hp无症状感染状况不容忽视;②^13C-UBF检测健康儿童Hp感染状况方法简单、安全、快速且准确性高,为检测Hp无症状感染的有效手段,也适用于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及其亚型(CagA,VacA)感染的血清流行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了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06名,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 CagA、VacA和Ureas抗体。结果老年人群总的Hp感染率为83.4%,Ⅰ型Hp菌株感染率为56.0%;郊区和城区高于山区(P〈0.001);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Hp菌株的感染率高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P〈0.05);以素食为主的老年人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的老年人(P〈0.001)。结论Hp在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存在着较高的血清流行率,以Ⅰ型Hp菌株感染为主,其亚型分布在年龄、地区和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苏北地区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现状,分析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Hp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2年1-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苏北地区的6个村,现场对该地区35~7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进行ABO血型鉴定,通过14C呼气试验(14C-UBT)的方法诊断Hp现症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2 570人,Hp粗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3.15%,女性为57.96%;标化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2.84%,女性为58.1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常食用干硬食物、不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者Hp感染率较高,有胃炎病史者Hp感染率较低,AB型血者较A型血者不易感染Hp.结论 苏北地区农村居民Hp感染率高于中国自然人群,性别、血型、干硬食物、NSAIDs、胃炎病史是影响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省会贵阳市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5m1,用同一批胃幽门螺杆菌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测定抗Hp-IgG。结果贵阳市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为66.55%。Hp感染阳性人群的配偶中,抗Hp-IgG阳性率分别为75.70%。Hp感染阳性者其配偶抗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1)。结论贵阳市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较高,并有家族聚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改善社会经济状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Hp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健康指导。方法利用14C呼气试验(14C-UBT)对来医院健康体检中心4 366名体检人员进行检测,并对14C-UB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4 CUBT检测4 366名中Hp阳性2 440名,阳性率为55.89%;男性阳性率为56.43%,女性阳性率为54.70%,显示Hp感染率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50岁年龄段Hp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段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职业包括学生、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其中工人和农民的Hp感染率较高,不同职业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中Hp感染普遍,不容忽视,Hp感染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职业有一定关系,做好健康指导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意缺铁性贫血(IDA)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因再发性腹痛就诊的患儿中。抽^13C呼气试验阳性者26例为观察组,^13C呼气试验阴性者22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血清铁蛋白(SF)和血常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SF、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儿童IDA发病有关,Hp感染可能是IDA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胃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老年组95例和对照组65例胃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95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80例,感染率为84.2%,对照组65倒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45例,感染率为69.2%。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组胃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Giemsa染色法、PCR法检测116例术者在术前、术后胃Hp感染情况。其中行毕Ⅰ式者27例,毕Ⅱ式者89例。结果 毕Ⅰ式、毕Ⅱ式患者术前、术后Hp检出率分别为63.0%、48.1%和34.8%、20.2%,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穿孔、出血患者术后Hp检出率(38.8%)高于胃癌患者术后的检出率(10.2%)。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的Hp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中白细胞-DR抗原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燕花  吴静  严祥  姬瑞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0):1207-1208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与食管癌及其临床特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卵白素-生物素-酶复合物(ABc)法和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法分别检测40例食管癌和30例正常食管粘膜(癌旁正常组织)中HLA-DR抗原的表达情况和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所有标本常规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应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LA—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45.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3%(X^2=7.977,P〈0.05),且HLA-DR抗原在食管上皮内癌中的表达为71.4%,高于浸润性食管癌中的表达30.7%(X^2=6.078,P〈0.05)。HLA-DR抗原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食管癌组织中Hp的感染率为95.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X^2=41.302,P〈0.05)。Hp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即年龄、性别、生长部位、侵袭程度、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HLA-DR抗原表达和Hp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HLA-DR抗原表达有益于防止肿瘤侵袭;HLA-DR抗原在食管癌中表达并不增加Hp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再发性腹痛(FeCUlTentabdominalpain,RAP)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150例RAP患儿经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并取胃窦黏膜行病理检查。结果150例RAP患儿中,10例(6.67%)未见明显异常,器质性病变的140例(93.33%),Hp阳性的51例,占34.O%。所选病例中,黏膜病变越严重,Hp的感染率越高。结论儿童RAP与Hp感染有关,应积极防治Hp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种不同方法检测老年人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法)、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Hp培养3种不同的方法检测120例因上消化道不适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Hp感染情况,分别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比较不同上消化道疾病、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Hp阳性率。结果:120例老年患者中,52例为慢性胃炎(CG),Hp感染20例(38.4%);45例为消化性溃疡(PU),Hp感染37例(82.2%);23例为胃癌(GC),Hp感染9例(39.1%)。与慢性胃炎、胃癌相比,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率明显较高(P〈0.001)。不同年龄组Hp感染率不同,60~75岁组94人中,Hp感染46人(48.9%);〉75岁组26人中,Hp感染20人(76.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中,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T法、14C-UBT法、Hp培养3种方法灵敏度分别为62.2%、77.4%和62.5%,特异度分别为69.6%、88.9%和71.4%;诊断效率分别为61.7%、70.0%和53.3%。RUT法、Hp培养与14C-UBT法相比,灵敏度及特异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有患者中,消化性溃疡及年龄大的患者Hp阳性率较高。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中,14C-UBT法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效率最高,14C-UBT法是诊断Hp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