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内毒素休克及白介素-1β介导家兔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钙敏感性改变中SMA PKC、Rho激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家兔96只,雌雄不拘,分为两实验大组:①内毒素休克组(包括5小组:正常对照组、LPS 30 min组、LPS 1 h组、LPS 2 h组和LPS 4 h组);②IL-1β处理组(包括3小组:0 ng/ml IL-1β组、50 ng/ml IL-1β组、100 ng/ml IL-1β组),每小组12只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入1 mg/kg LPS(O111∶B4)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在给LPS前及给LPS后30 min,1、2、4 h取家兔SMA,提取其PKC及Rho激酶蛋白并纯化,检测PKC及Rho激酶活性的变化,并与内毒素休克后血管钙敏感性变化进行相关分析;无菌条件下取正常成年家兔SMA,在0、50、100 ng/ml IL-1β作用12 h后,检测其PKC及Rho激酶活性的变化,并与IL-1β处理后家兔SMA钙敏感性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给LPS后30 min至1 h成功复制出内毒素休克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KC、Rho激酶活性均在给LPS 30 min后升高(P<0.01),在2 h及4 h后均降低(P<0.01),与钙敏感性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2和0.968,P<0.05)。与0 ng/mlIL-1β组相比,100 ng/ml IL-1β能使PKC、Rho激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钙敏感性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2和0.934,P<0.05)。结论 IL-1β能通过改变PKC、Rho激酶活性来调节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钙敏感性,IL-1β可能通过改变PKC、Rho激酶活性调节家兔内毒素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钙敏感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家兔内毒素休克及离体血管钙敏感性影响及与PKC、Rho激酶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家兔35只,雌雄不拘,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30min组,LPS1h组,LPS2h组,LPS4h组,每组7只,经耳缘静脉注射1mg/kg LPS(O111∶B4)复制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在给LPS后30min、1、2、4h取血清及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血清中IL-1β的浓度;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测血管环钙敏感性的变化,分析其与血清IL-1β浓度的相关关系。另取家兔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25ng/mlIL-1β组,50ng/ml IL-1β组,100ng/ml IL-1β组,150ng/ml IL-1β组,200ng/ml IL-1β组,200ng/ml IL-1β+PMA组,200ng/ml IL-1β+staurosporine组,200ng/ml IL-1β+AngⅡ组,200ng/ml IL-1β+Y27632组,每组7只。无菌条件下取正常家兔SMA,检测不同浓度重组人IL-1...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适应诱导的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诱导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保护.方法 采用112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20~230 g,观察不同失血量(2.5%、5%、10%血容量)、在休克前不同时间(0.5、1、2、3 h)缺血预适应,对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保护、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和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抑制剂对其保护效应的影响、缺血预适应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中PKCα、PKCε的转位.结果 ①5%血容量休克前0.5 h缺血预处理可减轻休克后降低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升压效应和收缩血管效应、SMA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使其分别增高25.5%、25.0%、42.3%和40.9% (P<0.01);②PKCα和PKCε拮抗剂可消除缺血预适应诱导的血管反应性保护(分别降低45.0%和72.4%,P<0.01)和钙敏感性保护(分别降低59.0%和52.5%,P<0.01);缺血预适应可促进PKCα和PKCε的转位(P<0.01).结论 缺血预适应通过活化PKCα和PKCε诱导失血性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抗失血性休克作用与Rho kinase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整体动物观察AVP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去甲肾上腺素(NE)的升压反应和对肠系膜上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同时观察Rho kinase在其中的作用;离体血管环观察AVP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并观察Rho kinase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对NE的升压反应性和肠系膜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AVP0.4 U/kg可明显增加休克大鼠NE升压反应和肠系膜动脉的收缩反应性,Rho kinase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可明显拮抗由AVP引起的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增加.在离体血管环研究表明,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明显降低,AVP在浓度为5 nmol/L和0.5 nmol/L可明显增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Y-27632可明显拈抗由AVP引起的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增加.结论 AVP可通过增加休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敏感性和血管反应性发挥抗休克作用,通过激活Rho kinase发挥其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玮  李涛  杨光明  徐竞  刘良明 《重庆医学》2007,36(22):2254-2256
目的 了解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10只家兔用于测定内毒素休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另外48只随机分为6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给LPS后0.5、1、2、4、6h组,分别测定各组肠系膜上动脉(SMA)离体血管环对NE、Ach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性.结果 家兔LPS(1mg/kg)静注后,MAP在静注LPS后早期就迅速下降,继而保持平缓的下降趋势;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的左室最大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 max)及下降速率(-dp/dt max)等指标先迅速下降然后有一定的回升继而再平稳下降,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则没有明显变化;SMA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在早期无显著变化,晚期显著降低;SMA血管环对Ach的反应性在早期升高,晚期下降.结论 内毒素休克血管反应性呈现早期高舒张反应、晚期低收缩反应的规律.早期心肌收缩功能的显著下降和血管的高舒张反应可能共同参与了早期MAP的迅速下降;晚期的低收缩反应可能参与了晚期持续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下调Rho激酶活性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失敏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 3 h组、CLP 6 h组、CLP 12 h组,每组8只.经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检测不同时点血浆IL-1β浓度及肠系膜上动脉(SMAs)钙敏感性,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培养SMAs来源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并与不同浓度重组人IL-1β孵育24 h,观察IL-1β对其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水平、Rho激酶活性、G蛋白表达水平及RhoGEFs活性的影响.结果 经CLP 3 h后SMAs钙敏感性开始下降(P<0.05),而血浆IL-1β在CLP 6 h后开始上升(P<0.05),SMAs钙敏感性变化趋势与血浆IL-1β浓度变化呈明显负相关(P<0.05).IL-1β可降低VSMCs MLC20磷酸化水平及Rho激酶活性(P<0.05),上调Gα11表达而下调Gα12表达(P<0.05),但对Gαq和Gα13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IL-1β可明显降低RhoGEF和PDZ-RhoGEF活性(P<0.05),升高p63 RhoGEF活性(P<0.05).结论 IL-1β通过下调Gα12表达,引起PDZ-RhoGEF和Rho激酶的活性下降,导致MLC20磷酸化水平下降从而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失敏的发生;另外也能通过上调Gα11表达,引起p63 RhoGEF活性增加而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敏感性增加,但总效应是使钙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在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调节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休克血管钙失敏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缺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和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运用Western blot、底物磷酸化等技术方法,观察PKCα、PKCε激动剂作用下,以及抑制CPI-17、ILK、ZIPK后再给予PKCα、PKCε激动剂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①缺氧2 h后VSMC中MLCP活性增高至正常对照的150.1%(P<0.01),PKCα、PKCε激动剂可显著抑制其增高,使其分别降低至正常对照的103.0%和96.3%(P<0.01),抑制CPI-17、ILK、ZIPK,可显著抑制PKCα激动剂降低MLCP活性的作用,使其分别增高至正常对照的136.7%、127.6%和116.7%(P<0.01);抑制CPI-17、ILK、ZIPK,也可显著抑制PKCε激动剂降低MLCP活性的作用,使其分别增高至134.0%、128.5%和126.0%(P<0.01).②失血性休克2 h后SMA中MLC20磷酸化水平由32.4%显著降低至10.4%(P<0.01),PKCα、PKCε激动剂可显著抑制其降低,使其分别增高至26.4%和25.6%(P<0.01),抑制CPI-17、ILK、ZIPK,可显著削弱PKCα激动剂的增高MLC20磷酸化的作用,使其分别降低至12.7%、10.0%和15.7%(P<0.01);也可显著削弱PKCε激动剂增高MLC20磷酸化的作用,使其分别降低至10.1%、12.5%和10.3%(P<0.01).结论 PKCα、PKCε可能通过CPI-17、ILK、ZIPK调节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调节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的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李菁  景亮 《现代医学》2004,32(3):168-171
目的观察5-甲氧色胺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1)对照组(n=10)不予任何干预措施;(2)感染性休克组(n=10)给予细菌脂多糖(LPS)15 mg·kg-1静脉注射;(3)5-甲氧色胺组(n=10)给予细菌脂多糖(LPS)15mg·kg-1静脉注射,1 h后给予5-甲氧色胺10mg·kg-1腹腔注射.感染性休克组、5-甲氧色胺组大鼠在注射LPS6 h后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PE,0.5~2.5μg·kg-1),对照组大鼠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PE,记录注药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增加百分比.所有在体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环作张力实验,建立PE的剂量-反应曲线并计算PE的最大收缩力(Emax)、半数有效量(EC50).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丙二醛(MDA)及硝酸盐/亚硝酸盐(nitrate/nitrite)的含量.结果静脉注射PE后,感染性休克组大鼠MAP的增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5-甲氧色胺组MAP对PE的反应较感染性休克组明显好转(P<0.05).感染性休克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在PE作用下的Emax、EC50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5-甲氧色胺组经治疗后血管反应性有显著改善(P<0.05),血浆丙二醛和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浓度也明显低于休克组(P<0.05).结论5-甲氧色胺通过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清除体内的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减少体内一氧化氮的过量合成,改善了休克动物的血管低反应性,对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内皮依赖性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性的影响。方法2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休克组和寡霉素(Oligomycin,HIF-1α特异性拮抗剂)处理组,休克组和寡霉素处理组又分为休克即刻、0.5、1、2、3、4h6个时相点;取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制成血管环,分别观察休克后和注射寡霉素后对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剂)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内皮依赖性舒张剂)诱导的舒张反应性变化。RT-PCR法分析HIF-1α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各休克组SMA血管环对低浓度SNP(10-9、10-8、10-7mol/L)的舒张反应性降低;寡霉素可进一步降低其最大舒张反应。休克后血管对Ach的舒张反应性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即在休克即刻有一短暂降低,随后呈代偿性增加,休克2h达峰值,2h后呈下降趋势;使用寡霉素后,血管对Ach的舒张反应性在休克早期(休克即刻~休克1h)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选择性阻断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对恢复内毒素(LPS)孵育的大鼠血管环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LPS组(75μg/mL LPS)、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75μg/mL LPS+0.1 mmol/L L-NAME)和DT-2三氟醋酸盐(DT-2)组(75μg/mL LPS+0.002 mmol/L DT-2)。在体外测定LPS孵育2、3、4 h后各组血管环在苯肾上腺素(PE)作用下收缩的浓度效应曲线、最大收缩力(Emax)和产生最大收缩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 LPS孵育后各时间点血管环的收缩浓度效应曲线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L-NAME可以提高LPS孵育2、3、4 h时血管环的收缩功能,Emax和EC50较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2可以显著提高LPS孵育3 h时血管环的收缩功能(P<0.01),Emax和EC50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2 h和4 h时,DT-2组与LPS组血管环收缩的浓度效应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阻断cGMP依...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肝功能和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及甘氨酸的干预影响。【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n=40)、休克组(n=4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大鼠在复苏开始时经颈静脉输入100mg/kg的甘氨酸液;休克组输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仅行腹腔麻醉。分别于复苏后3h、6h、12h、24h及48h五个时相点活杀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休克组复苏后3h肝组织TNF-αmRNA表达即增加,复苏后6h达高峰。血清ALT、AST在复苏后3h有升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光镜下病理改变也随时间延长而呈损害加重趋势。与休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且肝组织光镜下病理损害明显改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后肝组织TNF-α表达增加;甘氨酸可降低肝组织TNF-α表达,减轻创伤性休克后继发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2.
王海燕  郭君  王学敏 《上海医学》2012,35(6):509-513
目的探讨选择性阻断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Ⅰ(PKG-Ⅰ)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LP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组(L-NAME组)和PKG-Ⅰ特异性抑制剂组(DT-2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每组分别于造模后2、4、6h各取5只大鼠,分离胸主动脉制成血管环,L-NAME组和DT-2组血管在检测前分别与L-NAME或DT-2孵育30min。观测血管环对苯肾上腺素(PE)的浓度梯度效应曲线、最大收缩力(Emax)及产生Emax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于造模后4h,每组各另取5只大鼠分离胸主动脉,采用光谱法定量检测其PKG-Ⅰ活性。结果造模后2、4、6h,CLP组的血管环收缩功能均显著低于SHAM组和L-NAME组(P值分别<0.05、0.01);造模后6h,L-NAME组显著低于SHAM组(P<0.05);造模后4h,DT-2组显著高于CLP组(P<0.05)。与SHAM组比较,CLP组造模后2、4、6h的Emax值均显著降低,但EC50值均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与CLP组比较,L-NAME组造模后2、4、6h的Emax值均显著升高,EC50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0.05、0.01)。DT-2组造模后4h的Emax值较CLP组显著升高,EC50显著降低(P值分别<0.05、0.01)。造模后4h,CLP组的PKG-Ⅰ活性值(0.905)较SHAM组(0.640)显著升高(P<0.01),L-NAME组及DT-2组的PKG-Ⅰ活性值(0.672、0.724)均较CLP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选择性阻断PKG-Ⅰ可部分恢复脓毒症大鼠血管环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腺素β4(thymosin β4,Tβ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72 h存活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Tβ4治疗内毒素休克的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1)观察内毒素休克前后Tβ4变化情况;(2)观察注射LPS后不同时间给予Tβ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存活率的影响;(3)观察不同剂量Tβ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存活率的影响;(4)ELISA法检测Tβ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浆TNF-α及IL-1β变化情况的影响;(5)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TNF-α mRNA及IL-1β mRNA表达情况.结果 Tβ4在内毒素休克小鼠的血浆中明显降低,A、B、C组内毒素休克小鼠72 h存活率均明显低于D组(P<0.01,P<0.05),Tβ4预处理LPS组TNF-α及IL-1β血浆水平明显低于LPS组(P<0.01),LPS组TNF-α mRNA及IL-1α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Tβ4预处理LPS组(P<0.01).结论 Tβ4治疗内毒素休克应在LPS腹腔注射后0 h、2 h、4 h连续注射Tβ4(5 mg/kg),Tβ4可降低PBMC表达TNF-α mRNA及IL-1β mRNA.实验提示Tβ4可能是通过下调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来治疗内毒素休克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淇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1个月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32例)和死亡组(20例)。对比患者血清V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生存组入院1、3、7 d血清VE-Ca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VEGF、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钙火花在重症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和细胞内记录正常和失血性休克2小时后大鼠肠系膜细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ASMC)的钙火花和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休克组的钙火花荧光值比正常组的显著增高并且膜电位显著降低.结论失血性休克2小时.钙火花和BKCa活动增强与ASMC细胞膜超极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反复刺激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诱导产生的内毒素耐受对该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1 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LPS或1 μ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刺激THP-1细胞24 h,洗脱后,分别采用相同LPS再刺激24 h,构建内毒素耐受模型?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条件培养液中TNF-α和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P.gingivalis LPS或E.coli LPS刺激THP-1细胞24 h后,TNF-α和IL-10分泌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增高(P < 0.05)?2种LPS重复刺激后,TNF-α分泌水平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 < 0.05),IL-10分泌水平则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增高(P < 0.05)?结论:内毒素耐受能抑制THP-1细胞分泌TNF-α,促进该细胞分泌IL-10,进而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激活p38 MAPK和JNK在恢复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SD大鼠80只,体质量200~230 g,雌雄各半),观察AngⅡ处理对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管组织中p38 MAPK和JNK的活性变化的影响,并用p38 MAPK和JNK的特异性拮抗剂SB203580和SP600125,观察阻断p38 MAPK和JNK对AngⅡ诱导的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血管组织中p38 MAPK的活性呈休克早期升高、休克晚期降低的趋势,在休克后0.5 h和2 h时p38 MAPK的活性分别为正常对照的201.2%和53.2% (P<0.01);而JNK的活性水平随休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休克2 h时活性升为正常对照的308.8% (P<0.01).在休克晚期给予AngⅡ处理能明显升高休克血管p38 MAPK和JNK活性水平,同时AngⅡ处理也升高了休克晚期肠系膜动脉血管的收缩反应性.p38 MAPK的拮抗剂SB203580和JNK的拮抗剂SP600125均可拮抗AngⅡ诱导的p38 MAPK和JNK激活,p38 MAPK和JNK的活性分别降低为AngⅡ组的52.9%和44.8% (P<0.05~0.01);同时p38 MAPK和JNK的拮抗剂也抑制了AngⅡ升高休克血管反应性的作用,使其分别降低为AngⅡ组的60.5%和65.0% (P<0.01).结论 p38 MAPK和JNK参与AngⅡ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临床护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对LPS诱导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炎症的调控作用以及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明确PPC的抗炎效果及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铺于细胞培养板,分别加入PPC(20μg/mL)、LPS(100 ng/mL)、PPC(20μg/mL)+LPS(100 ng/mL)、PPC(20μg/mL)+SF1670(PTEN抑制剂,150 ng/mL)、PPC(20μg/mL)+LPS(100 ng/mL)+SF1670(150 ng/mL)以及等体积PBS,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沉淀及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6、IL-10、TNF-α含量;RT-PCR检测细胞中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比PBS组,PPC组TNF-α、IL-6、IL-10分泌量无明显差异;相比LPS组,PPC+LPS组培养上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01)。相比LPS组,PPC+LPS组PTEN蛋白表达量明显上高。相比PPC组,PPC+SF1670组TNF-α、IL-6分泌或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相比PPC+LPS组,PPC+LPS+SF1670组TNF-α、IL-6分泌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IL-10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C可通过上调PTEN表达以抑制LPS诱导M?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致伤因素对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珐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脂多糖(LPS)组和失血性休克+LPS组,每组10只。对照组单纯固定;失血性休克组采用颈动脉3min内快速放血,使平均动脉压迅速降至40mmHg维持30min之后开始复苏,15min内回输全部失血,静点林格氏液维持血压于休克前水平;LPS组,舌下静脉注射LPS(1mg/kg);失血性休克+LPS组,颈动脉放血及复苏(同失血性休克组),复苏开始后1h,舌下静脉注射LPS(1mg/kg)。均于实验后8h留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结果血清TNF-α水平:对照组最低,失血性休克+LPS组最高(0.09617±0.017818pg/L),失血性休克+LPS组与其它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重致伤因素较单因素打击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踢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LPS诱导组(n=30)、亚砷酸钠(SA)预处理组(n=30)。分别于注射LPS后0.5,1.5,6 h在麻醉下经眼内眦静脉采血、开腹取肝。用改良金氏法测定血浆ALT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肝匀浆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HSP70和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组HSP70的表达在上述3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SA预处理组。TNF-α的水平LPS组较对照组及SA预处理组均明显增高;血浆ALT及肝匀浆TNF-α的含量LP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预处理组。结论 SA预处理可提高HSP70的表达,且可明显降低肝损伤时TNF-α的含量,以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