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庆涛  吴洁  马骁 《特种油气藏》2019,26(6):103-107
针对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导致大芦湖油田高21块油井产量快速递减、含水率迅速上升、剩余油分布不均的问题,利用流线模拟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识别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并通过现场示踪剂检测结果验证窜流通道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设计36种不稳定注水方案,优选不稳定注水方式。研究表明:流线模拟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可以定量识别水驱窜流通道;对称周期注水、短注长停注水、异步不稳定注水可以起到增油降水、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全区异步不稳定交替注水方案为技术、经济最佳方案,与常规水驱方案相比,累计产油量提高7.6×104m3,净收入提高1074×104元。该研究为此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砾岩油藏水驱控制程度低、井网极不完善的问题,以油藏工程方法与储层地质学为指导,应用动、静态资料开展储层构型精细研究,分析油藏构造、沉积、储层非均质特征以及油水分布规律,完善注采井网。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层系异策、分区调控、单井分类、方式优化”的注水优化调整思路对百口泉油田十分有效。通过开展百21井区三叠系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及油藏注采井网研究,应用流线模拟技术综合分析识别出56个优势渗流通道,提交动用石油地质储量975.00×104t,累计增油16.60×104t。该研究对同类油藏的注采井网完善及高效挖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水驱油藏具有断层发育、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性强、泥质含量高、油藏类型复杂等特点。在近10 a的开发实践中,结合各类油藏注水开发难点,研发了深度精细油藏描述、细分注水调整、低效无效水循环识别、二三结合精细挖潜、多元注采调控等12项核心开发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中高渗透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特殊岩性油藏特点的注水开发技术序列,水驱油藏年产油量由324×104t/a提高至360×104t/a,水驱采收率提高3.3个百分点。探索形成的改善老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对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程度对周期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实验室条件下数值模型,反演三维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裂缝发育程度下周期注水增油效果,实现不同裂缝发育程度下周期注水注采参数定量优化(包括注水时机、注采比和间注时间)。研究表明:与常规注水相比,裂缝分布越不均匀,储层非均质性越强,周期注水增油降水效果越明显;注水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表现为单调性,注水间歇和注采比对采收率的影响表现为非单调性,合理的间注时间为65~105d,注水阶段合理的注采比为1.64~1.96。裂缝分布越不均匀,间注时间相应延长,注采比相应减小。研究成果指导了锦州A油田优化注水工作,老井区实现累计增油6.9×104m3,含水率降低7.2%,新井区预计采收率可以提高1.3%。研究成果对裂缝性油藏开展周期注水矿场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易沿高渗通道窜进,导致生产井发生水窜或水淹、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开发效率低。基于井间连通性原理,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动态等,可定量表征井间的连通性参数传导率和连通体积,构建碳酸盐岩纵向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进而获取油藏各层注水井平面注水劈分系数、注水利用率等。结合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和生产优化算法,实现对油水井生产动态的实时优化和预测。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年增油1.1×104 m3,具有较好的增油效果,对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面液控同心双管分层注水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老河口油田属中高渗疏松砂岩油藏,由于各层系间压力系统和渗透率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受井斜和方位角等因素影响,使各类分注管柱在投捞、测试和测调时难度加大,甚至无法投捞、测试和测调;同时由于腐蚀、结垢、水质等因素影响,容易堵塞水嘴,难以保证区块分层注水要求。地面液控同心双管分注管柱可有效地解决大斜度定向水井分层注水难题。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储层物性差、垂向上发育多层透镜状有效砂体、规模小、非均质性强,现有井网对储层控制不足,采收率偏低。井网优化调整是致密气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储层结构及气井生产开发效果,将气田可效益动用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对应储量丰度为:>1.8×108 m3/km2、(1.3~1.8)×108 m3/km2、(1.0~1.3)×108 m3/km2。基于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密井网试验区实际生产数据,结合储层规模分析和气井泄气范围评价,兼顾开发效益和提高采收率,从采收率增幅拐点、区块整体有效、新井能够自保等方面开展适宜井网密度综合分析,明确了3类储层的适宜井网密度分别为3口/km2、4口/km2、4口/km2。苏里格致密砂岩气田剩余可动储量1.23×1012 m3,新的差异化布井方式相比于600 m×800 m井网,可多钻井1.2万口,多建产能450×108 m3,累计多产气2 000×108 m3,可将采收率由32%提升至48.5%。  相似文献   

8.
对于注水开发的非均质多油层砂岩老油田,搞清油水井的分层动用状况是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层调整措施的前提条件。针对喇萨杏油田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开发时间长、层系井网复杂的特点,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渗流理论为基础,首先提出了一套基于沉积相控的油水井注采关系的自动评价方法;然后综合考虑油水井的油层条件和开发条件,提出了基于井间非均质性的渗流阻力计算方法;最终实现了油水井注采关系的定量评价和注水井分层注入量、生产井分层产油量的计算。通过喇萨杏油田6个典型区块的评价,水驱控制程度统计精度达到95%以上,吸水剖面层段吸水比例符合率达到77.9%,小层累计注水量和累计产油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评价结果,对5口井50个小层实施补孔、压裂等措施,取得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用、高效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多层水驱砂岩油田的注采关系评价、小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研究。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的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因此开展分层注采对应技术研究。试验应用了桥式同心分层注水工艺,大大提高了分层测调施工时间、分层配注合格率。将现有的分层采油工艺技术进行优选、改进、创新,确立了"级差式防气分采泵+补偿封隔器"的分采工艺。在旗06-36井现场试验后,累计增油649t,有效期409d,实现了控制主力油层产量,发挥非主力油层的生产潜力,达到了合理开采各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长庆油田开发油藏存在多层系叠合、层系内油层发育、油层非均质性强的现象,要求注水开发油藏实施精细分层注水。常规注水用Y341型封隔器在多层分注井上存在解封作业风险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封隔器坐封机构、解封机构研究,通过改进坐封锁紧机构、优化解封剪钉,研制出Y341型多级分注井逐级解封封隔器。试验证明:该封隔器具有坐封性能稳定、单个解封力小(30~40kN)的优点,同时能够在多层分注井上实现从上而下依次解封的功能,克服多层分注井的解封载荷叠加效应,降低了作业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分层注水是减少层间干扰、缓解层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对于纵向层系较多的油藏来说,将储层物性相近的若干层组合,实施分段注水是现场常用且有效的措施。以层间吸水指数级差为注水层段划分指标进行层段划分;根据Buckley-Leverett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以实现均衡驱替为目标,建立分段配注量的计算方法,编制计算程序,并用数值模拟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以层间吸水指数级差作为注水层系分段指标具有科学性;各段配注量分布受储层物性、调控时间、剩余油饱和度影响;调控时间越长,各段间单位厚度配注量差异越小,达到均衡时的含水饱和度越高;段内平均含水饱和度越大,单位厚度配注量越小;层间吸水指数越大,单位厚度配注量越小。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胜坨油田注水井因套损导致分层注水率降低的问题,结合胜坨油田套损注水井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过浅层贴堵段、封窜可洗井及小井眼井等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从井筒环境、生产参数、作业施工等方面综合分析,采用模拟等方法优化设计、优选材料、提高分层注水工具性能,研制适合不同井况的分层注水工具,研究配套小井眼注水井测调技术,形成了套损井分层注水系列技术。胜坨油田59口套损注水井应用了该系列分层注水技术,注水层段增加了65个,水驱控制储量恢复了477.9×104 t,实现了套损注水井的多级分层注水,提高了胜坨油田注水开发的效益,为水驱油藏的效益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开发井网部署难题,基于渗流机理结合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对开发井型、注采井网和开发井位置进行研究,推荐部署一种“高部位微裂缝区采油、低部位大裂缝区注水的水平井立体交错井网”,其中水平井应与地层主裂缝方向成45.0°部署,开发井具体位置通过孔渗场计算裂缝区域定量分布的方法确定。模拟结果表明:大裂缝区注、微裂缝区采较微裂缝区注、大裂缝区采的开发井网15a累计多产油4.6×104m3,相对增油达16%。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开发井网部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开采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主要储渗空间为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复合体,非均质性极强,多数井间不连通,油藏采收率仅有12%左右,其封闭型单井油藏年产量递减达到30%~90%、采收率仅有2.5%~5.5%. 在封闭型单井开展注水吞吐替油开采试验,利用重力分异原理注水置换替油并补充地层能量,提高这类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这种开采方式是可行的。通过对110 口井矿场试验与推广,注水132.18×104 t、增油45.25×104 t,单井初期日增油13~164 t、周期增油55~3 076 t,其中典型长停井X81 注水吞吐替油后采收率已提高了12.67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周立国 《特种油气藏》2021,28(6):98-104
对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低渗砂岩油藏,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在优势注采方向易形成注水无效循环,注水利用率低,开发效果差。为此,以井组为单元,依据渗流力学水电相似原理,结合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监测资料,建立注水量在纵向及平面上的劈分权重计算方法,采用注采方向单位油层厚度累计吸水量、注采方向累计吸水比和注采方向吸水孔隙体积倍数3个参数进行约束,确定优势注采方向在平面上的量化表征参数及其判别标准。实例应用表明:优势注采方向量化表征技术在特高含水阶段精细注水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注水调控177井次,优势注采方向注水量减少3 115 m3/d,弱吸水方向注水量增加5 376 m3/d,无效注水比例由20%左右降至10%以内。该研究对同类型油藏精细注水调控及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孤岛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层系多,井段长,历经40多年的开发,注水井吸水剖面及油井产液剖面明显改变,储层剖面的改变导致油水井层间矛盾加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现场采用细分注水、分层注聚、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堵聚及氮气泡沫调剖辅助注汽等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油水井剖面现状,为孤岛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在平方王油田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平方王油田的分注合格率、偏心分层压力、测量测试精度和测试调配效率以及满足多层段分注与单层注入量小的注水井分层注水需要,在该油田试验了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及测试技术,实现了流量和压力测试的“双卡”分层测试,满足了油田分层开采后期分注层多、分层压力精度要求高以及能与传统偏心管柱的测试技术相配套的技术要求。2口试验井均为3层注水,措施后正常投注,试验成功率100%,测试成功率100%,注水层段合格率100%。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油藏采收率,长庆油田采用超前注水开发超低渗油藏,通过多年的注水开采,形成地下高压
层与低压层共存的多压力体系,层间压差大,地下流体活跃,固井施工存在水泥顶替到位及候凝期间出现稀释及窜
槽,多套压力层系一次上返固井防漏压稳难度大以及固完井后井口出水等技术难题,通过超前注水对固井质量影
响研究、不渗透水泥浆体系配方研究及水泥浆浆柱结构设计,形成了解决长庆油田超前注水区块固井技术难题的
配套固井技术,同时对其它油田超前注水区块固井施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M稠油油田具有深层高温地热水资源的现状,在对油田地质特性、原油物性及油藏特点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地热能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新方法。鉴于该油田生产平台未建造注水设施的现状,开发了一种自源闭式稠油地热水驱工艺及配套工具,同时发展“1拖2”共享水源+分层注水或同井抽油注水技术,即1口井采水+助流回注水,1口井地面注水或同井采油注水,提高了井筒利用率。现场实施结果表明,X1井实现了对4个生产层位进行注水能量补充,对应8口油井见效,日产油能力增加387 m3,年增油14.1×104 m3。该工艺对海上相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塔中4油田石炭系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埋深约3 700 m,边水能量弱,地层压力保持程度低;其下伏的东河砂岩段油藏发育大型水体,压力保持水平较高,2套层系间的层间压差为15~25 MPa. 通过分析井区因层间压差导致层间倒灌形成自流注水的矿场实例,结合塔中4油田的油藏地质和开发特征,建立了数值模型,并模拟了层间倒灌、分别采用直井和水平井作为自流注水井等不同井型和井网条件下自流注水技术的开发指标。研究表明,在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进行自流注水是可行的,并优选出下步矿场试验井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