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猪沼果”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模式是运用沼气厌氧发酵的原理,在养猪场就地建造沼气池,将养猪场的猪粪和污水分别送入沼气池进行发酵,通过厌氧发酵,能有效地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降解有机质,提高有机肥效,沼液沼渣通过铺设的管网用泵直接输送到果园,产生的沼气用作生活燃料,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减轻猪场粪便污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猪场废弃物Cu、Zn含量高,为了比较同源猪场废弃物(沼液、猪粪、沼渣)对土壤-生菜系统Cu、Zn迁移的影响,从广东省博罗县某规模化养猪场同时采集了猪粪、沼液与沼渣3种猪场废弃物,在Cu风险土壤中添加不同用量猪场废弃物(按每千克土壤0.1、0.2、0.3、0.4、0.5、0.6 g总氮水平计算),通过连续2茬生菜的盆栽试验来研究同源猪场废弃物对生菜可食部分Cu、Zn含量和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生物量受猪场废弃物种类及其处理水平2种因素的显著影响。生菜可食部分Cu、Zn含量范围分别为0.46~2.08、0.70~14.4 mg·kg~(-1)。生菜可食部分Cu、Zn含量受猪场废弃物种类及其处理水平的显著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为废弃物种类废弃物处理水平;猪场废弃物提高第1茬生菜可食部分Cu含量,但降低第2茬生菜可食部分Cu含量和第1、2茬生菜可食部分Zn含量。废弃物种类对Cu影响大小顺序为猪粪沼渣沼液,对Zn影响大小顺序为猪粪沼液沼渣。猪场废弃物种类及其处理水平(两者中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显著影响DTPA-Cu或DTPA-Zn含量,废弃物种类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沼渣猪粪沼液。本文供试土壤具有一定的消纳富Cu猪场废弃物的能力,富Cu猪场废弃物也适合施用到缺Cu土壤上。  相似文献   

3.
选择广东省10个规模化猪场,开展猪场新建厌氧发酵系统对污水氮磷养分的处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厌氧发酵系统对猪舍污水硝态氮、亚硝态氮的净化效果较好,减排率分别为19.89%~59.02%和18.75%~83.97%(2#点除外),部分猪场厌氧发酵系统对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分别为-49.18%~43.14%、-83.72%~21.07%和-13.89%~52.82%。沼气池排水经鱼塘和氧化塘净化后排出猪场,猪场排水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浓度较沼气池排水明显升高,而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均较沼气池排水大幅降低。所有猪场排水中总磷均超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沼液的深度净化处理是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必由之路。选取4种厌氧菌剂(a、b、c、d)和2种好氧菌剂(e、f),比较研究不同菌剂组合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旨在研制适合处理猪场沼液的菌剂组合,为养殖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个菌剂组合对猪场沼液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能够较好地去除沼液BOD5、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9.3%、98.7%、64.0%、99.9%。综合评估,菌剂组合3、4、5优于其他菌剂组合。  相似文献   

5.
应用沼气(厌氧)+A/O处理+三级氧化塘/农田消纳模式对规模化猪场粪污进行处理。该处理模式由4个系统构成,包括废弃物排放控制系统、沼气回收利用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物质循环利用系统。废弃物排放控制系统通过水泡粪工艺使养猪场污水日排放量减少70%,沼气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全混式厌氧反应器对粪污中温厌氧发酵产生清洁能源沼气,污水处理系统由A/O池和三级氧化塘处理实现污水无害化,物质循环利用系统充分利用猪场粪渣、沼渣和沼液。年出栏10万头规模化猪场应用该模式,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解决规模化猪场区域内部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问题,避免粪污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有望为规模化猪场建立一种实用生态型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棚-沼-猪-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棚沼猪菜四位一体模式 在大棚内建一个沼气池。在沼气池上建猪舍,养猪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为大棚提供肥料,沼渣、沼液和菜叶喂猪。形成以猪养沼,以沼养棚,以沼、蔬养猪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同时,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阻散性能。将光转化为热能。阻止热量和水分的散发。由于大棚温度提高,促进沼气的发酵,棚内蔬菜生长健壮,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促使生猪快速育肥。  相似文献   

7.
猪场厌氧发酵沼液复合菌群的筛选及静态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猪场沼液排放的河流及沿岸收集污染的水样进行定向分离、富集培养,获得能有效分解沼液有害物质、悬浮物,但又不会过多利用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复合菌群。处理沼液的试验结果表明,选定添加0.5%复合菌群,其处理沼液CODcr效果最好,不会大量降解氨氮和磷,且能有效降低沼液中的蛔虫卵、粪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质,还能去除沼液中的悬浮物,降低沼液浊度,达到农田灌溉标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经复合菌群处理后的沼液,其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有显著提高,明显降低始沼液毒性。结果表明,猪场沼液经复合菌群处理后,营养、无害、悬浮物少,作为水肥可加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猪场沼液中氮磷含量高且碳氮比严重失调不利于生化处理这一问题,选用对养猪废水净化效果好的近具刺链带藻和有机物降解效率高的商业化菌剂构建藻-菌系统,探讨其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及其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降解菌不仅有助于促进微藻的生长,使微藻生物量最大值达到1.47 g·L-1,较未添加菌剂处理提高了23.53%,还能促进废水中碳氮磷的去除效果,其中总有机碳、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40%、3.39%和5.90%。藻-菌系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猪场沼液中碳氮磷的净化效果差异明显。温度为30℃时最利于藻菌系统中微藻的生长,且对总有机碳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微藻生物量最高值能达到2.21 g·L-1,总有机碳和总磷去除率为72.64%和26.66%;而最利于氨氮去除的温度为40℃,这与高温条件下氨氮易挥发有关。不同光照强度下藻-菌系统对污染物净化能力也不同。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系统中微藻生长速度和光合产氧能力逐渐增加,系统对碳氮磷的去除效果也增强,而当光照强度从400μmol photons·m-2·s-1增加到600μmol photons·m-2·s-1时系统中微藻的生长速度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没有提高,可见将光照强度控制在400μmol photons·m-2·s-1时系统中微藻生物量、总有机碳、氨氮和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35 g·L-1、57.03%、68.01%和59.66%。研究表明,添加有机物降解菌可以促进微藻的生长,从而促进其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该藻菌系统运行的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分别为30℃和400μmol photons·m-2·s-1。  相似文献   

9.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规模养殖废弃物超排引起环境污染严重且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猪粪、沼液替代化肥条件下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并运用全球增温潜势(GWP)的方法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尽管猪粪替代化肥措施均显著(P<0.05)降低稻田N2O排放,但以100%或50%猪粪替代化肥处理仍显著(P<0.05)增加了稻田GWP及单位产量的GWP,分别提高了385.5%、218.2%和422.4%、228.4%,主要是由于猪粪替代化肥处理不仅改变了CH4排放规律,还显著增加了(P<0.05)稻田CH4排放。而采用100%或50%沼液替代化肥措施减少了稻田GWP及单位产量的GWP,分别降低了27.8%、15.4%和29.5%、18.8%,主要是由于沼液替代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P<0.05)稻田N2O排放。就综合温室效应而言,采用沼液替代化肥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排泄物稻田施用产生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土壤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依据。为阐明猪场废弃物猪粪、沼液和功能生物蚯蚓、菌剂在培肥贫瘠土壤过程中对土壤碳循环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通过野外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CK)、施猪粪处理(Pm)、施猪粪+沼液处理[(Pm+S)/T]、施猪粪+沼液+蚯蚓处理(Te)、施猪粪+沼液+菌剂处理(Tb)和施猪粪+沼液+蚯蚓+菌剂处理[T(e+b)],阐释各外源物质的作用以及功能生物间的协作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Pm处理淀粉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增强了10.0%~50.5%、30.2%~55.9%;与Pm+S相比,T(e+b)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了58.0%~124%,蔗糖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增强了95.2%~216%、22.3%~66.8%、65.3%~118%。以上结果说明,施用猪场废弃物对土壤淀粉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增效显著;配施蚯蚓和菌剂可促进该效果,同时提高土壤MBC含量和增强蔗糖酶活性,且蚯蚓和菌剂间存在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沼液在设施番茄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将沼气池直接建在大棚内,产完沼气后,将沼渣与沼液分离,沼渣作基肥与土壤改良剂,对沼液进行净化、喷施量及浓度、喷施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设施番茄栽培中,土壤施用沼液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通气能力;沼液用松籽壳过滤后以60%的浓度,每隔6 d叶面喷施一次即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设施番茄栽培中施用沼液肥,产品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可增产22.5%,增收7.30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沼液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可循环农业生态模式,有效利用沼液,变废为宝,开展了沼液在寒地水稻生产中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浸种处理能有效地抑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和危害,并能改善稻株营养,提高秧苗素质。50%沼液和50%化学氮肥配合施用于本田,增产效果好,分别达到10.8%和8.0%。  相似文献   

13.
沼液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沼气发酵残余液(沼液)是一种典型的优质有机物料,目前我国每年产生2亿多吨的沼液,农业生产中寻求沼液的资源化利用,对避免环境二次污染和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粳稻'亚优红一号'(Oryza saliva L)为试材,就沼液作为肥源代替化学肥料施用对其营养生长、稻谷产量及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沼液作基肥,追肥施复合肥获得的水稻产量最高,达55.9 g·plant~(-1).虽然与当地习惯施肥(基肥和追肥施复合肥)相比稻谷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基肥用沼液代替化学肥料,显著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同时,沼液作基肥,追施复合肥明显促进了水稻分蘖和生长,虽然稻米中Cu、Cd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强化了稻米Fe、Zn营养,显著降低了Pb含量,明显提升了稻米营养品质.可是,试验结果也显示,沼液完全代替化学肥料施用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李生  郑林  张英  陆远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80-184,214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等一系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以江西省8家规模化养殖场及场内沼气工程为研究对象,获取各养殖场及沼气工程的基本信息,并对养殖场内大气环境进行了监测。同时,采集进料池、发酵罐和沼液池料液样品,对所采集料液的理化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沼气工程设计施工规范,配套设施较齐全,主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但进料料液总固体(TS)3%,以低浓度发酵为主。发酵温度以中温发酵为主,由于冬季气温偏低,难以达到中温发酵标准(25~40℃)。沼气利用方式单一,且沼气产量存在季节差异,夏季沼气产量高,冬季产气量低。沼液、沼渣综合利用配套不足,且利用方式不规范。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浓度下风向高于上风向,冬季高于夏季,夏季和冬季NH_3和H_2S浓度日均值分别为0.078和0.011 mg/m~3,0.104和0.016 mg/m~3,均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自进料池到沼液池料液pH处于7.2~7.4,呈中至微碱性,经厌氧发酵后沼液中NH_4~-N、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分别400、800和1 400 mg/L,养分含量仍然非常高。该调查结果可为规模化养殖场及沼气工程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实现资源化利用最大化为原则,针对规模化养猪场,通过设备创新和技术集成,提出了"固液分离池-联动沼气池-玻璃钢沼气储气柜"沼气发酵工艺流程,结合沼气发酵智能化控制技术,形成联动高效沼气池发酵工艺技术。通过在福建省新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沼气产量和沼气利用效率,是一种实用型生态处理技术,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浓缩沼液用量对棉花生长动态、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促进棉花高产的浓缩沼液施用技术。【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结果】 施用浓缩沼液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浓缩沼液施用量越大,促进作用越强。施用175 L/hm2浓缩沼液的株高、茎粗、单株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均表现最佳,各项生长指标最高时比对照同期值分别高出8.83%、12%、24.78%、16.38%。施用了175 L/hm2浓缩沼液,棉花的各项光合特性参数表现最优,盛花期时Pn、Tr、Gs分别比对照同期值高29.35%、20.60%、17.99%,而Ci比对照低19.66%。施用浓缩沼液能够提高棉花的铃数和铃重,施用了175 L/hm2浓缩沼液的籽棉产量最高,达到7 445.68 kg/hm2,比对照高出了17.77%。【结论】 施用高浓度的浓缩沼液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生产现状· 模式· 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利用模式,分析了我国沼气利用现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的沼气生产主要以农业废弃物沼气为主,主要包括户用沼气和农业工程沼气,工业工程沼气在我国沼气产业中的比重极低。介绍了与沼气生产结合的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包括户用模式(包括"三合一"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和"五配套"模式)和大中型工程模式,其中大中型工程模式着重介绍了"德青源模式"。最后分析了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巨大,但资源浪费严重;沼气池废弃率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多样化,但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政策亟待完善;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18.
沼液浸种在旱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沼液浸种在早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秧率。发芽率分别较浸种灵浸种和清水浸种提高3%和5%,成秧率分别提高5%和10%。沼液浸种可防治水稻恶苗病,还能明显改善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沼液浸种在早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沼液浸种在早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秧率。发芽率分别较浸种灵浸种和清水浸种提高3%和5%,成秧率分别提高5%和10%。沼液浸种可防治水稻恶苗病,还能明显改善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我国现有沼气能源利用的几种典型模式及各自特点,包括庭院生态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农业废弃物处理模式和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针对如何高效利用沼气能源价值,阐述了沼气发展的几个新方向,指出应将传统沼气技术与沼气发电、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结合起来,促进我国沼气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