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阳市短期气候统计预测模式的补充订正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期气候的统计预测模式目前仍是省以下进行预测的主要方法。由于气候变化和气候影响变化复杂,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统计预测模式选用几个主要影响因子,只能解决大多数样本的普遍性预测,对少数异常样本的特殊性预测能力很差,而少数异常样本叉多是气候灾害年,是我们的预测重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短期气候动力预测模式系统的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气候和气候异常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研究动力气候模式短期气候预测新技术至关重要.通过近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出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海气耦合的全球气候模式(AGCM+OGCM+海冰+高分辨率印度洋-太平洋海盆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季和年际尺度的业务动力模式组成的系统.初步把我国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由经验统计方法提高到定量和客观分析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已建成了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统计方法与气候动力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气候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论突破季度气候预测难题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徐群  杨秋明 《气象科学》2008,28(2):119-123
虽然国内外均高度重视季度气候预测研究,可是近数十年来利用动力季度预测模式作出区域气候预测的技巧评分仍然很低,这限制其在气象服务中发挥作用.作者认为应考虑预测因子与预测对象的时-空尺度匹配问题.一些动力季度预测模式设计得很复杂细致,但无法解决瞬时初值场在计算积分中出现的混沌现象.建议深入研究气候分析统计方法中大量采用的隔季遥联,动力季度预测模式若和气候分析统计方法有机结合,可能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降尺度方法在东亚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亚气候变异十分复杂,全球动力预测系统对该地气候异常的预测能力偏低,如何进一步提高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预测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现实需求问题。为此,近些年一系列的动力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得以发展。本文主要回顾了这些降尺度方法在东亚气候预测研究和实时预测中的应用。首先,文中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应用于实时预测的全球动力预测系统及其性能,这是开展降尺度的科学和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评估与遴选、区域模式在东亚气候预测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对于动力降尺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回顾;在统计降尺度的综述中,本文主要关注了东亚夏季汛期和冬季气候异常的预测,特别是针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本文中提出了新的高效的统计与动力相结合的预测方法。最后,展望了短期气候预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候预测研究与业务发展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气预报是指一周内至两周时间尺度的气象预报,而月季及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则属于气候预测范畴。中国的气候预测起步很早,无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业务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文中扼要回顾了这些研究和业务发展成就,重点包括:对于季风和梅雨、寒潮的早期认知和后期研究发现、早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概况、动力气候预测的早期探索、动力-统计气候预测方法的研制和应用、气候预测模式的发展以及初始化和多模式集合预测、东亚气候系统变异的全方位探索、气候预测范畴的不断拓展和气候预测研究的不断创新。也对未来气候预测研究和业务发展提出了几个重大挑战性课题,涉及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异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季节内至年代际气候预测、气候系统模式及初始化、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气候预测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郑建萌  曹杰 《高原气象》1996,15(3):326-333
在带有线性反馈的统计-动力气候模式的基础,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统计-动力气候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用逐段线性化的统计-动力气候模式来描述气候系统的总体非线性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更客观地预测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带有线性反馈的统计-动力气候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统计-动力气候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用逐段线性化的统计-动力气候模式来描述气候系统的总体非线性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更客观地预测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成都区域中心动力气候模式产品降尺度应用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以统计降尺度方法在西南区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业务化应用为目的,实现了统计方法与动力模式相结合的业务化,经过5年业务回报试验和近2年的预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西南区域的月尺度温度和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已成为西南区域气候中心日常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平台的各子系统性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苏夏季旱涝和高温热浪等异常气候的预测难题,以江苏夏季站点降水和气温为预测目标,建立了一种基于全球动力模式BCC_CSM1.1(m)和最优可预测气候模态和异常相对倾向(SMART)原理结合的统计降尺度季节气候预测方法。利用历史观测资料和SVD方法提取决定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相对倾向的同期热带地区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和北半球中高纬500 hPa位势高度场异常相对倾向的最优可预测气候模态,并利用逐步回归法构建其与同期江苏站点降水和气温异常相对倾向同期关系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将动力模式对最优可预测气候模态的预测带入统计降尺度模型,实现对区域降水和气温异常相对倾向的预测;最后通过引入观测的近期背景异常实现对降尺度的降水和气温总距平的预测。通过对1991—2019年江苏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回报检验表明,本文建立的统计降尺度模型效果较BCC_CSM1.1(m)动力模式的直接预测效果有显著提高,为区域精细化季节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500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以统计降尺度方法在西南区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业务化应用为目的,实现了统计方法与动力模式相结合的业务化,经过5年业务回报试验和近2年的预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西南区域的月尺度温度和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已成为西南区域气候中心日常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平台的各子系统性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