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3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初夏孟加拉湾低压与云南雨季开始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瑜  赵尔旭  黄玮  朱勇  杨淑群 《高原气象》2007,26(3):572-578
通过对46年(1961—2006年)的初夏(4月21日~5月31日)孟加拉湾低压的研究,发现影响云南雨季开始期的初夏孟加拉湾低压系统源地大致位于9°~12°N,88°~91°E之间,较强的低压系统从源地移出后分别沿着两条路径影响云南,这两条路径对应着不同强弱的南亚高压环流。初夏孟加拉湾低压出现频率与云南雨季开始早晚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前期3月中南半岛附近海域的对流强(弱),则有(不)利于初夏孟加拉湾地区产生低压系统。初夏孟加拉湾低压与前期南印度洋海温呈负相关,当南印度洋海温下降(上升)时,有(不)利于孟加拉湾地区对流加强、低压系统生成。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1 2001年5~9月寸滩(寸滩位于重庆市区以东,长江干流北岸)逐日08时流量分析和区域洪涝暴雨的成因分析,得到几点认识(1)西南地区区域洪涝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造成区域洪涝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底水条件和由暴雨造成的面雨量,两者缺一不可.(2)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可以以不同的寸滩流量条件与不同的间隔天数、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也可以以第一次区域洪涝出现前、后,不同的间隔天数与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邑、西岭雪山滑雪场及周边区域自动站2005~2017年每年10月~次年2月逐日最低温度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区域自动站与大邑站候平均最低温度差值,建立以大邑本站最低温度预报值为基础,加上逐候最低温度差值后得到区域各站的日最低温度预报的候最低温度差值订正方法;用距滑雪场最近的格点温度预报数据代替滑雪场站点温度预报,选出最低温度,以气温预报变化量,建立最低气温预报的模式温度订正方法;建立以候最低温度差值订正和模式温度订正进行加权平均的最低温度集成订正方法。通过对以上三种最低温度预报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最低温度集成订正方法预报准确率最高。基于最低温度集成订正方法预报西岭雪山滑雪场的最低温度,结合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结果和降雪最低温度阈值判别,建立西岭雪山降雪的订正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63谱模式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资料,对200、500hPa高度场及200hPa、700hPaU、V风场进行相关系数、距平、距平同号率、距平相关系数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对极涡、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预报能力较强,夏季副热带系统预报偏强,西风带系统预报偏弱;冬季西风带系统预报偏强,副热带系统预报偏弱.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的距平误差基本反映出影响我国年季气候变化主导系统的进退及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5.
成都区域中心动力气候模式产品降尺度应用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以统计降尺度方法在西南区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业务化应用为目的,实现了统计方法与动力模式相结合的业务化,经过5年业务回报试验和近2年的预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西南区域的月尺度温度和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已成为西南区域气候中心日常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平台的各子系统性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侧暴雨过程的水汽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群 《四川气象》2004,24(3):11-13,23
利用1998年汛期GMS-5卫星水汽图像,分析了1998年高原东侧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图像。发现高原东侧暴雨过程的产生及强度与其对流层中、上层水汽的汇集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四川省1971~2000年日照、水汽及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别模拟计算了四川省高原和盆地太阳辐射值,分析了全省日照、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日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原多、盆地少,高原冬春日照多于夏秋,盆地春夏日照多于秋冬;太阳辐射年总量呈经向分布,其东西差异达一倍以上;盆地南部及西南部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太阳能资源贫乏区;川西高原是四川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国太阳能资源三级分布区之一,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四川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近地层层结稳定、近地层风力弱、近地层准饱和,大雾预报最为重要的是判断未来是否有降雨产生和辐射冷却强度。  相似文献   
9.
近30年均值的改变对四川省气候评估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气象要素在一段时期内统计值的变化,对描述某一地区干、湿、冷、暖等气候态的影响很大。本文旨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建议以及统一标准的要求,对气象变量用1971-2000年(以下称新30年)的平均值代替1961-1990年(以下称旧30年)的平均值,分析四川省新旧30年日照、温度、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对气候评价结果的影响后发现:1、四川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距平值上升,2、气温距平值以下降为主,3、降水距平值以盆地大部分地区上升、川西高原下降为主要特征,4、偏暖年及暖冬年相对减少,夏季盆地东(西)部降水偏少(多)年相对增多,导致在新30年标准下,干旱、洪涝需重新评估,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四川省今后气候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500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以统计降尺度方法在西南区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业务化应用为目的,实现了统计方法与动力模式相结合的业务化,经过5年业务回报试验和近2年的预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西南区域的月尺度温度和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已成为西南区域气候中心日常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平台的各子系统性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