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彩云  黎炼 《当代护士》2013,(11):37-37
目的 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外科手术前应用贮存式自体输血者49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差异.结果 49名患者自体血输注后无不良反应,没有发生贮存输血相关并发症,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贮存式自身输血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Rh(D)阴性孕妇42名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比较贮存式自体输血组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 d RBC、Hb、Hct、Plt数量,并观察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结果 42名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母婴预后良好,认为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体血利用率的因素,探讨其在择期手术贮存式自体血采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11月对本院106名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患者和97名未备自体血患者贮存式自体血的利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Hb水平、术中预计出血量、自体血回输率、异体血输注及人均输血量等,对PABD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6名PABD患者中有101例(95.3%)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77例患者(72.6%)术中仅输注自体血,26例(24.5%)因术中出血较多而又输注异体血;5例(4.7%)自体血未回输。当患者术前Hb水平125 g/L时,术中实际出血量800 m L时,PABD组总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800 m L时,2组患者总输血量没有差异,与术前Hb水平无关。结论患者术前Hb水平较高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时,实施PABD增加了总的输血量和自体血的报废率,对异体血的节约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PAT)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应用PAT者48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同时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异体输血(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HBT)者48名,比较2组间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PAT,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与HBT 2组比较,术前及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学检测指标显示,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PAT或HBT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张琼  王静  张洪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7):2339-2340,2342
目的 为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4例符合PABD条件并进行了PABD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观察采血前和回输后患者血红蛋白(Hb)﹑RBC、WBC、PLT、红细胞比容(HCT)5项血液学指标,以及患者术前备血和术中、术后用血量。结果 只进行自身输血的患者(A组)采血前和回输后(术中或者术后24h内)的5项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BC、Hb、HCT、PLT都下降(P<0.05),WBC则上上升(P<0.05)。既进行了自身输血又进行了异体输血的患者(B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有相似的情况,RBC、Hb、HCT、PLT都下降(P<0.05),WBC则升(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采血前和回输后的5项血液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BD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体现在血液学指标上),但个别病例中对于术前失血量的评估还不够准确,导致所采集的自身血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影响PABD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hD(-)择期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效果。方法观察6名RhD(-)患者围术期采血前、采血后10 min、术中、回输后10 min 4个时点血电解质(K+、Na+、Cl-)、Hb、Hct、Plt、PT、APTT的变化。记录患者采血、失血、输血情况。结果 K+、Na+、Hb、Hct、Plt、PT、APTT各数据采血后10 min、术中与采血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回输后10 min有所回升与采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均无输注异体血。结论择期手术RhD(-)患者在围术期可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节约用血和有利于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贮存式自体血输注(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在普外科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本院普外科贮存式自体血输注70例,采用配对研究方法,将未采用贮存式自体血输注且术前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的70例患者,配对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异体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围术期Hb和Plt变化,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PABD组采血前、后Hb和Plt分别为138.26±14.73 vs 127.52±13.36g/L (P0.05)和(221.67±52.86 vs 198.35±52.65)×10~9/L (P0.05);2组患者围术期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量分别为0.20±0.71 vs 0.89±0.97 U和30.43±100.81 vs 106.52±152.61 ml(P0.05);2组患者术前Hb水平135.65±14.16 vs 134.15±11.98 g/L,术前Plt水平(270.36±58.28 vs 271.67±65.02)×10~9/L;术后1 d Hb水平120.24±14.40 vs 121.20±14.30 g/L,术后1 d Plt水平(241.80±63.58 vs 241.30±69.11)×10~9/L;术后3 d Hb水平123.15±13.80 vs 121.65±14.33 g/L,术后3 d Plt水平(251.26±72.94 vs 255.54±73.85)×10~9/L;出院前Hb水平122.78±13.92 vs 122.00±13.82 g/L,出院前Plt (262.50±80.96 vs 264.56±71.08)×10~9/L(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84±3.37 vs 14.84±2.24(d)(P0.05),住院总费用和输血相关费用分别为50 627.27±9 889.45 vs 50 979.43±8 195.00元和354.39±362.57 vs 684.02±425.53元(P0.05)。结论:择期手术估计术中失血量1000ml的患者,贮存式自体血输注的应用可节约异体血输注,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进行贮存式自身输血的12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及自体血回输情况。结果 127例供者共采集自体血70 550 m L,仅2例出现轻度献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127);采集骨髓血100 159m L。117例供者骨髓血采集前WBC(27.02±8.21)×1010/L、Plt(213.19±62.42)×109/L、RBC(4.31±0.44)×1012/L、Hb(131.53±14.53)g/L,自体血回输后1d WBC(35.85±9.08)×1010/L、Plt(188.34±50.24)×109/L、RBC(4.02±0.41)×1012/L、Hb(122.60±13.48)g/L。自体血回输后1 d造血干细胞供者WBC明显高于采髓前(P0.05),Plt、RBC、Hb明显减低(P0.05)。结论贮存式自身输血能节约血液资源,防止输血相关疾病发生,可应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  相似文献   

9.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2 4 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A组 1 2 0例采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抽取自体血 4 0 0~ 80 0ml、平均 6 0 0ml,然后根据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将抽出的血液予以回输 ,不足部分再补充适量异体血 ;B组 1 2 0例采用常规输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回输自体血的血量及输异体血的血量、并发症、RBC、Hb、Hc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A组术前和术后 2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 7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减少输异体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术前自体采血已证明能减少大型择期手术患者输异体血。输血服务方面的改变,使得我们启动检查1993年至2000年参与加拿大Hema—Quebec术前自体采血(PABD)患者的规划。研究设计与方法 将参与Hema—Qebec PABD规划的患者的血液采集和输注、手术的类型、人口统计学特征预先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结果 自体采血占总采血量的0.8%~2%,比1995年达到高峰时下降26%。每一患者采血的单位数,输注的单位数和利用率均下降。1993年,前列腺全切术、膝关节置换术、髂  相似文献   

11.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7 d采集储存血液,采血量每次200~400 ml,采后置于4℃~6℃自体输血专用冰箱内贮存,待术中回输给患者.结果 100例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回输储存血,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是一种安全科学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2.
自体输血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人术前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决定施行自体输血之日起,入选病例每天口服多糖铁150mg Bid。采血前1小时按预采血量的3倍给予晶、胶体溶液(晶、胶体溶液量比例为2:1),经外周静脉输入,然后经另一侧静脉采血,每次采血400ml,间隔72小时采血1次,总采血量不应超过1200ml。结果 除2例病人因术中失血量过多同时输注异体血以外,其余患者均未用异体血,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只要患者Hb、Hct、Plt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心、肺疾患,在老年病人中开展自体输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老年患者中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应用,探讨推广PABD的可行性和难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择期手术行PABD的患者285例的回顾性资料,选择其中年龄大于55岁的老年患者127例为观察组,与同等条件下未实施PABD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输血率、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和不良反应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和未实施PABD的老年患者的术中输血量和输血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观察组的老年患者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2例,均表现为过敏或发热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输血率及输血量大幅下降,但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BD在老年患者中同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及可行性,观察患者血常规参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展的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手术者36例,观察自体输血的效果及采血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贮存式自体输血效果明显,采血前后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采血时可能有晕针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低。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且无需特殊设备,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血液供应紧张时期择期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9月32例择期手术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和效果,对自体采血前后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自体储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均有所下降,但都在正常值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回输自体血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经济易行,可缓解血液紧张对择期手术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Rh(D)阴性孕妇在预计预产期前1~3周贮存自体血液,待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结果:40例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9例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回输后血常规与回输前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对母婴安全不会造成危险,认为贮存式自体输血对妊娠晚期孕妇是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有利于将Rh(D)阴性血液科学、安全用于临床,是可行且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确定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其中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进行术前自体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21~73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血前平均Hb为(147.34&#177;12.69) g/L,Hct为(43.41土3.72)%;使用异体血术前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18~71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术前平均Hb为(133.93&#177;25.94) g/L,Hct为(38.24&#177;9.41)%,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00例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组使用血液总量319U,100例输注异体血组使用血液655U,两者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血液使用总量、平均异体红细胞量、平均异体血浆量均明显降低(P<0.05).自体输血组采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d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到出院的平均时间为(6.58&#177;1.9)d,异体输血组患者为(10.01&#177;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而异体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同时自体输血组患者的住院成本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较异体输血法对红细胞破坏少,血液输注量少,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感染率低,经济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瓣膜病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择期手术进行PABD的1 0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进行PABD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我院进行PABD的手术科室主要是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分别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5.97%、4.90%、3.78%、3.76%及3.55%;(2)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择期手术异体RBC输血率,PABD组分别为5.66%、2.51%、4.89%、0及4.88%,非PABD组分别为25.46%、28.58%、24.77%、10.62%及17.54%;(3)术前血红蛋白120 g/L组异体RBC输血率显著高于(120-129.9)g/L组、(130-139.9)g/L组及≥140 g/L组(7.65%vs 2.44%、3.66%及2.70%,P0.05)。结论 (1)综合医院开展PABD主要以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为主;(2)Hb水平120 g/L的择期手术患者异体RBC输血率高;(3)需要改良PABD才能使患者从PABD中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中输注不同晶体溶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河北省中医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98名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98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奇数入观察组,偶数入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在自体血液回收中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观察2组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回输后2 h、24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FT),以及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记录2组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及术中输血不良反应,检测和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Plt、ALT等。结果 1)98名急诊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经血液回收机回收后,均获得血细胞压积为65%的浓缩血液,并于术后2 h内回输给患者。回输后MAP、RBC、Hb比术前明显增高,HR、CFT比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2组患者术中均未观察到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2组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以及术前血乳酸水平、Plt及AL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ALT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Plt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ALT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自体血回收时,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可改善回收血质量,防止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对血小板和肝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预储式自体输血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1年15例泌尿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预储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采集血液前、后及输入自体血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量等,探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预储式自体输血患者采血后比采血前、手术后比手术前的血常规指标均有下降,但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Hb>110 g/L、Hct>30%、PLT>150×109/L),因此不会造成组织缺氧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开展预储式自体输血首先可以部分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同时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