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组交接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结果应用分组交接班模式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明显提高。结论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应用,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医生、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期望值管理对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满意度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单一病房2018年1~12月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382人,按照诊疗组医生在患者术前是否对其及家属进行期望值管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前由手术组医生常规签署《知情同意书》,干预组进行期望值管理。结果:术后1年门诊随访,干预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副主任医师沟通后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P<0.05),住院医师沟通时间短于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P<0.01)。结论:通过手术前对心脏外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期望值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在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S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4~9月科室采用SBAR沟通方式,制订并实施"SICU床旁交接班检查表",规范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床旁交接班过程。结果 SBAR沟通方式实施前,共检查321例机械通气患者,交接班缺陷55项;实施后检查317例机械通气患者,交接班缺陷19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05,P<0.01)。交接班耗时缩短近4min,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护士床旁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烧伤外科晨会医护交接班中Sbar交接班模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本院烧伤外科晨会的医护交接班中,采用Sbar交接班模式,试行3个月后,将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护士评价以及平均交接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烧伤外科晨会的医护交接班中采用Sbar交接班模式后,医生对护士交班报告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P<0.05)。此外,100.0%的护士认为Sbar交接班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便于记忆,87.5%的护士愿意在晨会的医护交接班中继续采用Sbar模式,75.0%的护士认为与医生之间的相处更加有效,87.5%的护士认为Sbar模式使自身的评判性思维得到了提高。结论在晨会医护交接班中采用Sbar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医护之间沟通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尝式服务(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中运用的效果。方法:以ISBAR内涵为核心,利用循证医学理念,通过查询文献、筛查有效证据、设计ISBAR标准化沟通模板,收集使用前后医护人员对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评价、危重患者对护士床旁交接班满意度调查、护士晨交接班涉及内容完整性。结果:医护人员对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评价、危重患者满意度、交班内容完整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不仅能明显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士交接班的满意度,还能有效改善交接班的完整性及降低护理服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医护接诊一体化模式在干部病房的可行性。方法采取医护接诊一体化模式,由医生护士共同参与采取医护共同交接班、共同查房,共同管理病人,简化工作处理流程,使医护一体的管理模式贯穿病人住院的全程。调查应用医护接诊一体化模式管理后,患者、医生和护士满意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满意度从80%达到98.4%,医生、护士满意度从75%分别达到100%,应用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问诊时间从(40±5.5)分钟缩短到(20±4.5)分钟,应用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5)。结论医护接诊一体化临床工作模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节省了人力资源、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隐静脉(GSV)曲张术中钩区处理技巧和1年疗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近4年来624例(774
条肢体)GSV曲张手术,其中265例(325条肢体)行钩区GSV骨骼化分离结扎,另有359例(449条肢体)常规高位GSV主干结
扎,两组进而根据CEAP分期予以GSV主干的传统抽剥或激光闭合、小腿属支Muller术、交通支离断术以及溃疡的处理。结果
研究组20例GSV属支于不同组织层次经卵圆窝汇入GSV或直接汇入股静脉,对照组14例把股内侧静脉或股外侧静脉误认为
GSV。两组患者单肢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0.68, P≥0.05),研究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t=1.75, P<0.05),研究组腹股沟区域
出血发生率小于对照组(7/325vs15/449, V=2.12, P<0.05)。研究组术后1年VCSS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2.1±0.5vs4.6±
0.9, t=1.96, P<0.05),研究组术后1年内曲张静脉残留和复发率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3/325vs13/449, V=1.25, P<0.05)。
结论骨骼化分离钩区GSV主干、分支和汇入异常的浅静脉,可降低术后逆向血流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残留和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
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非预防性抗生素组(non-PA group)。感染的判定由两位卫生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根据2001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感染的术后体温大于37.5 ℃。结果共入组95例患者,
包括35例PA组和60例non-PA组。non-PA组一例发生感染相关的死亡,PA组一例患者出现支架近端逆撕形成Stanford A型夹
层并死亡(1.67% vs 2.85%,P=1.00)。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率(5% vs 2.86%,P=1.000),住院时间(9.30±7.21 vs 10.06±5.69,P=
0.094),感染相关的死亡率(1.67% vs 0%,P=1.00),术后发热发生率(70.90% vs 91.43%,P=0.20)。根据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手
术后不同时间点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31,P<0.001),而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F=0.978,P=
0.326)。结论目前的数据不能证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但未使用预防性性
抗生素的患者发生的术后感染可能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8月未实施SBAR沟通模式,2016年9月至10月对60名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比较实施前后交班质量、满意度、交班时间和交接班缺陷。结果实施后护士交班质量和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且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交班中运用SRAR沟通模式,能够规范护士交班流程,显著提高护士交班质量和缩短交班时间,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多种油脂肪乳(SMOF)的肠外营养治疗对胃肠外科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肠外科重
症患者按照前瞻、随机、对照原则分为SMOF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含SMOF及中、长链脂肪乳的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于使
用前及使用后第4、9天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
及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抗菌素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量数据采用
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第4天,SMOF组CRP、TL-6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9天,SMOF组ALT、
TBIL、CRP、TL-6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ALB及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术后ICU入住时间、抗菌素使
用时间,SMOF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SMOF组低于对照组,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1.047,P>
0.05)。结论胃肠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应用添加SMOF的肠外营养能够有效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术后并
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的
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ERCP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30例患者(A组)和LC联合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1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32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
血量、中转开腹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和平均总住院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
结果提示两种术式的住院总费用及平均总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术后下床活
动时间、结石残留率及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
管结石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人离体肺内小动脉对血管收缩剂五羟色胺的张力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人体标本来源于
因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选取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分离人肺内小动脉,制备血管环,每一个病人提供1~
4个血管环,同一个病人来源的血管环纳入不同的实验组别。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技术,观察孵育0.3~3 nmol/L浓度的右美托
咪定后血管对五羟色胺收缩的张力变化,并观察去内皮、加入L-NAME、育亨宾或吲哚美辛对右美托咪定作用的影响,从而探讨
其作用机制。结果0.1~100 nmol/L 的右美托咪定对静息状态下内皮完整的肺内小动脉张力无明显影响。5-HT对内皮完整
的人离体肺内小动脉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收缩作用,pD2为6.11±0.05,Emax为(102.10±1.96)%;0.3~3 nmol/L 的右美托咪定能减
弱5-HT对内皮完整的肺内小动脉环的收缩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3 nmol/L 的右美托咪定组pD2为5.94±0.03,Emax为(79.96±
1.31)%。5-HT对去除内皮的人离体肺内小动脉也能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收缩作用,pD2为6.10±0.07 ,Emax为(107.40±3.20)%;但
右美托咪定不能减弱5-HT 对去除内皮的人肺内小动脉环的收缩作用。在内皮完整的肺内小动脉环上加入100 μmol/L的
L-NAME或50 nmol/L的育亨宾孵育后,右美托咪定减弱5-HT对人肺内小动脉环的收缩作用被消除;加入5 μmol/L的吲哚美辛则
对右美托咪定减弱5-HT收缩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动血管内皮的α2肾上腺素受体,释放NO从而抑制
五羟色胺诱导的肺内小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产后抑郁症(PPD)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P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登堡产后抑
郁量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PPD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广州市天河区3 家医院2013 年5 月~2013 年9 月分娩的
1428名产妇进行调查。结果1428名产妇中,PPD发生率为20.0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独生女
产妇、婆媳关系、家人对新生儿性别满意度、住房面积等6个因素与PPD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析显示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独生女产妇、婆媳关系、家人对新生儿性别满意度是PPD的危险因素,住房面积与PPD呈负相关,
OR值为0.900;产后抑郁组SSRS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广州市天河区
PPD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加强社会因素干预,防治P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正性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与人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评价其在判断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
活性和病人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 例甲状腺癌、30 例甲状腺腺瘤、30 例结节性甲状腺
肿及2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CDK2 及Ki-67 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中MCM7、CDK2 及Ki-67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
显著高于在腺瘤组、结甲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均为P<0.01),分别为100.00%(50/50)、80.00%(40/50)、84.00%(42/50)。癌组中
三者的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甲状腺癌中MCM7、CDK2 及Ki-67 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癌的
发生相关,三者联合应用或许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在评价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面,MCM7优
于Ki-6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声触诊(virtual 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在评估移植肾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独有的VTQ检测新技术检测54例移植肾,并与接受移
植肾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VTQ值与移植肾纤维化不同病理分期之间呈正相关(Spearman
r=0.796,P<0.05)。结论:VTQ值可作为观测移植肾纤维化程度的无创定量观察新指标,能较好地评估移植肾的慢性
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上十分罕见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 同时合并抗中性
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 相关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 名35 岁的亚裔女性,
因双手雷诺现象、肌痛、关节痛和乏力入院。在入院前8 个月该患者在门诊诊断为MCTD。患者的雷诺现象、肌痛、
关节痛和血清高滴度抗U1 核糖核蛋白(U1 ribonucleoprotein,U1RNP) 抗体符合MCTD 的Alarcon-Segovia 分类标准。
入院后的检查发现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24 h 尿蛋白定量显
著升高。胸部CT 显示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 特征。随后的肾穿刺活检提示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细
胞/ 细胞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直接荧光染色显示中度IgM 阳性。结果:获得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后立即给予患
者500 mg/d 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3 d,随后改为口服泼尼松和每月0.8 g 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持续12 个月。经上述
治疗,患者血清肌酐维持正常,每日尿蛋白量显著下降。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可以有效治疗MCTD 合并
的MPO-ANCA 相关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中核仁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体质量
180~220 g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
厚模型,分别于术后2周、4周观察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采用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HC mRNA的
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脑、肾组织中核仁素的表达情况。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4周以后心脏质量
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4周以后心肌组织中-MHC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05);2周以后心肌组织中核仁素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而在脑、肾组织中无明显升高。结论:
核仁素蛋白在大鼠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模型中的表达上调,表明核仁素可能参与了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的发生
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进行麻醉干预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
择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年龄63~82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Ⅰ
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I组静注利多卡因和氯胺酮各0.5 mg/kg,继以利多卡因0.5 mg/(kg·h)持
续输注直至术毕;Ⅱ组静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3 d和术后2 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成绩与术前基
础值的差值(X值),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时(T1)、术后1天(T2)及术后2天
(T3)抽取外周静脉血,ELISA法分别检测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IL-6浓度。结果X值比较,与Ⅱ组比
较,Ⅰ组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及循迹连线测试A均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6.7%和33.3%,Ⅰ
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T1时点,Ⅰ组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2时点,Ⅰ组NSE及IL-6浓度
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3时点,Ⅰ组IL-6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术中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进行麻醉
干预可以降低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大鼠肝纤维化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重组腺病毒
Ad-人MMP-1(human MMP-1,hMMP-1)-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组(A组,n=10)、
空载体Ad-EGFP组(B组,n=10)、肝纤维化对照组(C组,n=15)及正常对照组(D组,n=15)。应用CCl4植物油溶液皮下
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成模。经尾静脉将已转染的细胞注入大鼠体内,肝纤维化对照组和正常组注射
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转染MMP-1的BMSCs对大鼠体质量、肝组织质量、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
肝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MP-1的BMSCs致大鼠体质量、肝组织质量和血清白蛋白显著增加
(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酶(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III
型前胶原(procollagen III,PC III)显著下降(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可见平均视野下纤维化的程度显著改
善(P<0.05)。结论:转染hMMP-1能够增强BMSCs对肝纤维化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硒大鼠心肌线粒体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的磷酸化活性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8)和低硒模型组(n=18)。分别于喂养第20、30、40周时颈动脉插管测其心功能;电镜观察心肌线
粒体结构的损伤;提取心肌线粒体,以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 检测线粒体中
STAT3和p-STAT3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大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降低、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受损,且
随着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而损伤加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STAT3的活性(p-STAT3/STAT3)
显著降低,且随着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P<0.05);(3)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线粒体STAT3的活性与
左心室峰值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呈正相关(P<0.01)。结论低硒可下调大鼠心
肌线粒体STAT3的活性,参与心肌线粒体损伤和心功能的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