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引言在国外以促进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早已成为脑卒中康复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且有专职的治疗师负责操作。而在我国这项工作仍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薄弱环节。护理人员往往要承担脑卒中患者运动训练的工作,如何在康复护理工作中有效运用运动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仍将是今后几年国内护理界需要研究的问题。1材料和方法1.1材料48例均为2000-11/2001-06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经CT或MRI确诊为首次发病并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4例。康复组男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CE)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实验组加引导式教育。评价指标:①FMA评分;②Barthel指数;③社会功能活动问卷。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社会功能活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实验组在Barthel指数及社会功能活动评分方面提高得更明显(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参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接受中西医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各进行一次评估,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FIM评分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观察组在MBI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方面评分提高的更明显(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介入,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0引言脑卒中存活者尿失禁的发病率很高,这影响到存活者死亡率、病残率,积极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有利于脑卒中后存活者的预后和恢复进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择1999-01/2002-01在本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25例,其中脑梗死473例,脑出血52例,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犤1犦,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男448例,女77例,年龄40~82岁,平均61岁。1.2方法对所有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进行分类,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对逼尿肌括约肌…  相似文献   

5.
0引言据报道约65%的脑卒中患者可出现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感觉障碍犤1犦。因此在重视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的同时,对感觉障碍亦不容忽视。为此,在采用常规运动功能训练同时应加强感觉障碍相关康复护理。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择2001-06/2002-06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或神经内科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经CT、MRI证实。(2)患者神志清楚,感觉障碍为偏身型。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或痴呆。分为康复组、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中脑梗死2…  相似文献   

6.
0引言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开展系统的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治疗,能否最大限度改善肢体功能,防止异常姿势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对此进行探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本院2000-05/2002-12年收治,男31例,女9例。纳入标准:CT证实。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10例,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18例,发病至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2d~1个月、治疗时间20d~3个月,平均年龄52.3岁。1.2方法(1)关节活动训练:完全偏瘫卧床患者最初由治疗师到床旁进行患肢被…  相似文献   

7.
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鹏  杨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2):1101-1103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76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应用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39例应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并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研究组有效率为87.18%,单用物理疗法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1.35%。结论:物理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有效;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效果显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聪敏  张雨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54-954,957
目的:观察Bobath与Vojta的神经生理学疗法和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与Vojta相结合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1-3岁的脑瘫患儿,观察组1为23例,采用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at法,观察组2为25例,采用Bobath和Vojta法。结果:表明两观察组脑瘫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得分,不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疗法组与Bobath 和Vojt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疗法优于单纯采用Bobath和Vijta疗法。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广外医院的脑卒中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设计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训练,结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集体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选时、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采用量表进行评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0引言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发病率为脑卒中患者的25%~60%犤1犦。通过调查患者的状况,并分析其应对方式,力求配合科学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全面康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患者来源于本院神经科2001-06/2002-06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经颅脑CT确诊)。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无明显意识障碍、无失语并能配合检查者。排除标准: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及既往有精神疾病者。经治疗三四周后,根据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SS)分为致残组和对照组。致残组38例…  相似文献   

11.
0引言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近年来已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急性脑卒中合并抑郁状态的观察,了解PSD的发生率,探讨病变部位与抑郁发生的关系及抑郁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病例来源于本院2001-01/10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224例。排除标准:痴呆、失语、昏迷者。纳入标准:经头CT或MRI证实有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的颅内责任病灶。1.2方法于脑卒中后2周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初查,>40分者64例,进入抑郁组(符合CCMD-Ⅱ-R抑郁症诊断标准);其…  相似文献   

12.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复康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疗法、ADL训练及皮肤刺激对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6-12个月治疗,结果:治疗后94例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多于卒中病后两三周出现,是由于脑卒中后神经、血液循环障碍而致,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患肢的肩、手关节疼痛、手肿胀,功能活动受限,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近年来,在临床中采用针、罐并用与康复推拿、运动锻炼三者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30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360例脑卒中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68例,女192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31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年。诊断标准: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引导式教育组、核心组和综合组,每组患儿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引导式教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 核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 综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引导式教育。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儿童平衡量表(PBS)进行评定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结果 治疗后,4组患儿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引导式教育组的GMFM总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治疗后,核心组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和引导式教育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后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最高,分别为(55.85±16.60)分和(52.74±5.45)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引导式教育组和核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5.
0引言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致残率很高,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生活需依赖他人,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残疾和依赖。脑卒中康复的核心为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不但有躯体功能障碍,在精神功能、语言功能和社会参与方面均有障碍犤1犦,全面评定上述功能障碍为有效康复治疗的前提。本院开展老年脑卒中康复积累了一定经验,尤其在脑卒中评估方面,作者自己设计、使用了脑卒中康复评定资料数据库系统,现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编程语言本系统开发编程语言采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Access是用途最广泛…  相似文献   

16.
0引言近10年来,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在全国二、三级医院陆续开展,为我国康复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观察早期徒手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本院神经内科开展了临床对照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病例为2001-04/12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共105例。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或智力低下及不合作者。分为两组,康复组70例:男49例,女21例,年龄41~83岁,平均62.…  相似文献   

17.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在脑卒中生存患者中,病残率为70%~8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早期物理疗法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9年5月~2001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18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1995)的诊断标准,均经CT/MRI确诊,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神志清醒,年龄32~77岁,住院天数1~2d。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90例,男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作业治疗的同时进行头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与进食、穿衣、如厕、个人卫生、自己洗澡之间呈明显正相关;随访3个月,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Gesell发育是否有促进作用。 方法将138例脑瘫患儿按性别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层随机分为引导式教育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4个月的引导式教育加一般综合训练和单纯一般综合训练治疗,观察2种训练方法对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Gesell发育测试结果的影响。 结果粗大运动方面,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结果比较运用协方差分析(F=4.479,P<0.05),引导式教育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可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Gesell发育测试结果比较(F=37.80,P<0.01),引导式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引导式教育组治疗前后比较(t=24.9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13.34,P&rt;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对照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引导式教育可以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及整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强化训练。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后.2组上肢功能评分及简易手功能检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强化训练能明显地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