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建立和评价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动物低压舱,通过5000m急性低压缺氧暴露5h后立即心脏灌注硝酸镧固定液,制成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模型,并置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形态学表现为镧颗粒通过大鼠脑皮质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沉积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浆内、细胞核膜上以及血管周围,弥漫性地分布于脑间质细胞间隙,并附着于神经细胞膜上。对照组镧颗粒仅滞留于大脑皮质的毛细血管腔内。结论 用急性低压缺氧暴露制成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动物模型方法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33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适应组和对照组,适应组适应结束后与对照组一起急性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低氧混合气下,观察氧在低氧适应家兔CBF 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急性缺氧时,适应组CBF 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CSF-N_2时,适应组脑表面微血管扩张程度小于对照组。适应组Pao_2、Pvo_2 PHa、PHv、Sao_2、Hb 和CSFP 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Pvco_2和BP 与对照组相似。提示氧在低氧适应家兔CBF 调节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低氧适应的脑血管和CBF 对低氧的反应降低、脑组织Po_2升高、脑细胞外液[H~+]减少,CSFP 和Hb 增加等因素而导致CBF减少。  相似文献   

3.
低氧习服过程对模拟高原急性低氧大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氧习服对模拟高原低氧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32只V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常氧对照组(N组,n=8)、急性低氧组(H组,n=8)、3000m低氧习服+急性低氧组(G组,n=8)、5000m低氧习服+急性低氧组((=5组,n=8)。习服完成后,置于模拟海拔6000m急性低氧24h,观察动物在不同低氧习服水平对模拟高原急性低氧大鼠肺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急性低氧组大鼠肺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出现少量的肺泡性肺水肿,明显的间质性肺水肿;而经过低氧习服后,间质性肺水肿明显减轻,基本无肺沿幽市水肿出现。结论:低氧习服可以明显减轻急性低氧大鼬市水肿特别是间质肺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12只家兔暴露于模拟海拔5000m高度,每天4h,七天后,家兔再暴露于相同海拔高度,停留2.5h,并测量脑脊液和动脉血的pH以及肺通气量。结果表明,脑脊液pH、动脉血pH和肺通气量分别由海平时的7.321、7.435和1.43L/min增加到7.386、7.514和2.58L/min。这说明,家兔经间断减压缺氧适应后再处于急性缺氧时所发生的持续性过度通气,与脑脊液pH是否能得到调解和代偿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5.
模拟不同高度对清醒兔奥狄氏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低压舱中模拟不同高度,观察兔奥狄氏括约肌动力的变化。方法 建立兔慢性奥狄氏括约肌测压模型,应用低顺应性毛细管水灌注腔内测压系统记录清醒兔奥狄氏括约肌收缩活动。在基础状态(地面水平)、模拟升至3000m和5000m高度分别记录奥秋氏括约肌压力30min。结果 ①在5000m高度,兔奥狄氏括约肌基础压力明显比基础状态时降低(P<0.01);②在5000m高度,兔 奥狄氏括约肌时相收缩的频率、振幅和动力指数明显降低(P<0.01),时相收缩的周期时间无明显变化;③3000m高度对兔奥狄氏括约肌动力无显著影响。结论 急性暴露于5000m低压低氧抑制了奥狄氏括约肌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胃肠功能紊乱是急进高原人群中反应最突出、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高原反应。高原胃肠道反应不仅仅是一种急性胃肠道反应,而常由此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甚至加重急性高原病,成为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诱因。本文旨在将家兔暴露于5000m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3天后,观察其胃肠黏膜超微结构损伤情况,以进一步探讨高原缺氧对胃肠黏膜屏障的损伤作用及其对急性高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作者选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6只,雄性,体质量(1.5±0.39)kg,随机将其分为平原对照组与高原缺氧组。平原对照组不减压,置于海拔300m饲养,自由饮水;高原缺氧组置于海拔5000m的低压舱内连续减压缺氧3天,自由饮水,每天喂食饲料1次。减压缺氧3天后两组动物同时放血处死,解剖取空肠一段洗净黏膜表面粪便与黏液后,取1mm×1mm×1mm小肠黏膜标本25%戊二醛和1%锇酸双重固定,梯度丙酮酸脱水、干燥,重金属镀膜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高原环境暴露下家兔小肠黏膜表面粗糙不平,绒毛卷曲倒伏凝结呈板块状,表面可见较多的缺损,缺损处可见大量纤维细丝及漏出的双凹碟形红细胞。这一结果表明:高原低氧暴露能引起严重的肠黏膜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IF-1α基因的C1772T和C958G位点多态性与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生及其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关系。方法:阶段1: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于低氧暴露前一周测常氧下安静心率(HR)后,以60 rpm、80 W的定量负荷仰卧蹬车20 min,测试运动期间HR、动态血压、血氧饱和度(Sp O2)等生理指标;阶段2:模拟海拔4800 m急性低氧暴露6 h,进行阶段1中定量负荷运动并记录相应指标,记录不同时段AMS评分;阶段3:进行3周递增性低氧训练(模拟海拔高度分别为2500 m、3500 m、4800 m递增,2 h/d、4 d/w、共3周,中等强度负荷运动);阶段4:再重复阶段2的低氧暴露和定量负荷运动,测试相应指标。以PCRRFLP法检测受试者HIF-1α基因的C1772T和C958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IF-1α基因的C1772T位点在阶段1中的低氧暴露辅以运动20 min后即刻,CT基因型受试者HR增加程度非常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Sp O2下降程度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而阶段2低氧暴露后,CC与CT基因型受试者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C958G位点常氧运动、第1次和第2次低氧暴露,CC基因型和CG+GG基因型受试者各生理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1772T的CT基因型可能是低氧敏感性的遗传学标记;C958G的多态性与AMS的发生及低氧习服未见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急性低压低氧对狗餐后和红霉素所致胃肠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在低压舱中模拟不同高度是否影响狗餐后和红霉素所致的胃肠收缩活动,为阐明飞行因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低顺应性毛细管水灌注消化道腔内测压系统记录清醒狗胃和十二指肠的收缩活动。在低压舱地面、模拟升至3000m和5000m高度分别记录狗进食和静脉注射红霉素所致胃肠收缩的变化。结果:①在模拟5000m高度状态,狗餐后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振幅、收缩频率和动力指数明显低于地面时(P<0.05,P<0.01);②在5000m高度时,静脉注射红霉素引起狗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时间、振幅和动力指数也明显降低(P<0.05,P<0.01);③模拟3000m高度则对狗胃肠收缩无明显影响;④在5000m高度狗的摄食能力也明显降低。结论:急性暴露于低压低氧抑制了狗餐后和红霉素所致的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这可能是狗摄食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复氧后骨骼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AMP/ATP、结节性硬化症复合体(TSC2)、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时程变化规律,探索低氧经该信号通路下调骨骼肌蛋白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常氧安静组、低氧暴露即刻组、复氧1 h组、复氧2 h组、复氧6 h组和复氧12 h组。低氧暴露10 h(氧浓度13.6%)。采用HPLC检测大鼠趾长伸肌AMP、ATP含量,Western Blot测LKB1、AMPK、TSC2、m TOR磷酸化水平。结果:低氧暴露后即刻,骨骼肌AMP含量、AMP/ATP比值,LKB1、AMPK和TSC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m TOR磷酸化显著降低(P<0.01),均于复氧后6h恢复。结论:(1)低氧可以通过AMP/ATP和LKB1激活AMPK。(2)低氧可经AMPK/TSC2/m TOR通路下调m TOR活性,从而抑制骨骼肌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特有的高原适应动物模型—青藏高原鼠兔(pika)与Wistar大鼠在大型低氧舱内模拟4000m、6000m高原低氧处理后,对在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ypoxi pul 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其在Wistar大鼠和高原鼠兔之间表达的差异,以期为阐明高原鼠兔低氧适应的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作者在平均海拔3800m,选取高原鼠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155g±45g,按其低氧处理程度分成三组:2260m(西宁)组、4000m组、6000m组,每组8只。Wist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增氧呼吸器对严重急性低压缺氧的防护作用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暴露在海拔400 m(西安市的平均海拔高度)不佩戴增氧呼吸器;急性低压缺氧组(H)暴露在模拟海拔8 500 m环境180 min,不佩戴增氧呼吸器;急性低压缺氧呼吸器防护组(P)暴露在模拟海拔8 500 m环境180 min,佩戴增氧呼吸器.各组动物均于进舱时、气压降至海拔8500 m即刻、30、60、120、180 min抽取动脉血0.5 mL进行实时血气分析,并于实验结束时抽取动脉血2mL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MDA)测定.结果 H组各时间点PaO2、SaO2及终点SOD活性均低于Con组,P组则均高于H组,两组血气均于8 500 m 30 min时降至最低.血清MDA浓度H组显著高于Con组,P组显著低于H组,各组间比较均P<0.001.结论 佩戴增氧呼吸器能提高严重急性低压缺氧时PaO2、SaO2及SOD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护缺氧所致的自由基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在急性低压缺氧环境暴露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 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30只 ,在低压舱内模拟暴露于 75 0 0m高度停留 2 0min ,建立急性缺氧模型。分别在缺氧前及低压缺氧环境暴露后 1d、2d、3d、4d和 5d ,取大鼠脑颞叶皮质和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脑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结果 大鼠低压缺氧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在缺氧后 4d和 3d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分别达到高峰 ,急性缺氧后 3d和 4d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 1d (P <0 0 1 )。而急性缺氧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G1 期细胞呈逐渐减少趋势 ,S期细胞逐渐增加。 结论  75 0 0m模拟高空低压缺氧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 ,缺血缺氧后的 3d和 4d凋亡细胞率最高 ,5d凋亡细胞数降低与未缺氧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条件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特点,为阐明低压缺氧作用下脑功能障碍的可能机理提供生理学依据。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00m及8000m急性低压缺氧暴露组。实验组动物于低压舱内,以20m/s的速率上升,至5000m(或8000m),停留5h,而后以20m/s的速率下降至地面,出舱后立即经心脏灌注硝酸镧固定液,开颅取脑,制成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亚细胞水平观察大白鼠在不同高度急性缺氧时大脑顶叶皮质组织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间质血管等的病理改变。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000m、5000m、8000m及10000m实验组及对照组,于低压舱内暴露于不同高度30min,舱内处死,取大脑顶叶皮质层组织,常规电镜制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高度实验组均呈不同程度变化,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膜结构模糊不清,核及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不均匀凝固,细胞皱缩以至崩解,凋落小体出现,毛细血管外膜胶质屏障水肿等。病变以8000m及10000m两组明显。结论大鼠在不同高度急性缺氧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超微病理学变化与组织形态学及酶活性变化一致,且表现得更明显,也是各种生理学紊乱、酶活性降低及组织学改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的肺损伤效应。方法以低压氧舱模拟4 000m低氧环境。72只大鼠随机分为海拔308m中毒组和海拔4 000m中毒组。皮下注射3.6mg/kg NaCN,分别于0、0.5、1、2、4、6h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伊文思蓝(EB)含量,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结果NaCN中毒后BALF中LDH、ACP及AKP活性明显增高,0.5h最高。低氧(海拔4 000m)复合NaCN中毒大鼠BALF中LDH、ACP及AKP活性明显高于同一时相点单纯(海拔308m)NaCN中毒大鼠。低氧复合NaCN中毒能引起肺组织和BALF中的GSH含量、SOD和GSH-PX活力下降,并引起MDA含量增加,各指标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单纯NaCN中毒的效应。结论在低氧条件下NaCN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肺损伤程度加重,严重影响大鼠肺的氧化应激水平和肺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在脑组织内含量变化的观察分析,探讨急性高空低压缺氧时大白鼠脑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对照组,3000、5000、8000及10000m实验组,于低压舱内缺氧30min后分别处死,取大脑顶叶、海马和小脑,行病理学常规切片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各部位脑组织随缺氧高度增加渐发生脑细胞水肿、变性等组织学改变;在顶叶和海马中ATPase和SDH的活性在3000m时轻度增高;5000-8000m时下降,SDH下降更明显;10000m时ATPase有显著降低,并认为SDH较ATPase对缺氧更敏感,而小脑则相对不稳定。结论大鼠在急性高空低压缺氧时,随高度上升,其生理紊乱、组织形态学改变及酶活性变化之间呈平行关系。脑组织的ATPase和SDH的活性变化直接影响了脑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兔暴露于高空时呼吸不同浓度氧气后的生理变化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分子筛氧源在高空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20只兔随机分为呼吸空气组(A)、呼吸63%富氧气体组(B)、呼吸83%富氧气体组(C)和呼吸纯氧组(D)。各组兔在低压舱内上升到11000m,停留30min,记录心脏区气泡、心电图和客观反应,观察心和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肾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结果 空气组心脏区气泡数量明显增加,多数兔出现心律失常;富氧浓度组和纯氧组偶见气泡;随着吸人气氧浓度的增加,脑、心组织超微结构缺氧改变减轻,肾EPOmRNA表达的阳性率降低。结论 呼吸含氧浓度大于80%的富氧气体对高空暴露的机体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每组64只。平原组大鼠在常规实验室内处理,高原组于模拟海拔4 000m的高原低压舱内连续缺氧暴露3d,每天23.5h。高原组和平原组大鼠分别在模拟高原条件和平原条件下经腹腔注射NaCN 3.6mg/kg,于中毒0、0.5、2、6h麻醉取脑,冰上分离海马和纹状体组织,离心提取组织内蛋白质。HPLC法测定大鼠脑纹状体和海马组织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平原组大鼠NaCN中毒0.5、2、6h脑纹状体和海马组织的DA、NE和5-HT含量与中毒0h比较变化不明显。高原组大鼠脑纹状体DA、NE、5-HT含量和海马组织NE、5-HT含量在NaCN中毒2h或6h与0h比较均显著下降。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纹状体DA、NE、5-HT和海马组织NE、5-H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高原缺氧后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而氰化物中毒可进一步加剧这一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间断缺氧习服对在鼠血浆、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高原水肿发病及高原习服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和3组间断缺氧习服组(IHa、b、c)。急性缺氧组直接在低压舱中模拟海拔8000m缺氧4h,间断缺氧习服组分别在低压舱中模拟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时间进行间断缺氧习服,每天4h,间断缺氧习服后的大鼠再进行急性缺氧(低压舱中模拟8000m,4h)。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大鼠血浆VEGF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VEGF表达。结果 缺氧大鼠血浆及肺组织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急性缺氧组升高明显(P<0.01);急性缺氧组肺组织有液体渗出及微血管内血球淤积现象;间断缺习服大鼠血浆及肺组织VEGF升高幅度较急性缺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随间断缺氧习服时间的延长,升高幅度呈下降趋势,肺组织液体渗出明显好转。结论 极度缺氧导致VEGF显著升高可能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重要原因;VEGF与高原肺水肿的发病及高原习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缺氧过程中脑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及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及定量分析急、慢性缺氧后大鼠脑线粒体形态变化。方法:动物分别在低压舱内模拟4000m高原连续缺氧3天和40天后,取大脑皮质组织,作超薄切片后透射电镜观察,图像经计算机扫描后做生物体视学测量。结果:急性缺氧线粒体体积增大,部分出现嵴肿胀,线粒体平均直径、截面积在,比表面积减小(P〈0.05)。慢性缺氧后线粒体形态及体积密度与面数密度未见显著变化(P〉0.05),与急性缺氧组比较,线粒体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