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半纤维素酶高产菌种的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黑曲霉WA301为出发株,经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半纤维素酶的高产突变株WA9024.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水分和起始pH值的优化,突变株WA9204以麸皮为基质的固态发酵产半纤维素酶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较适的条件下,WA9024的甘露聚糖酶酶活达到8984U/g,木聚糖酶酶活达到503U/g,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60%和210%.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对实验室保藏的1株高产耐热脂肪酶的根霉SFE-L01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获得1株突变株UD-23,产耐热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2.39%,达24 000.00 U/mL。对突变株UD-23的产酶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UD-23所产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条件优化后,该突变株产酶酶活达30 000.00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异甘露聚糖酶活性,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分泌异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K-6(Bacillus subtilis K-6)进行紫外诱变育种,并优化一株正突变株的固态发酵条件。出发菌株枯草芽孢杆菌K-6的酶活力为206.0U/mL,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挑选在培养基上透明水解圈较大的菌株进一步复筛,获得枯草芽孢杆菌K-6-9高产突变株,酶活力为349.3U/mL,高于出发菌株69.6%。连续5代发酵,K-6-9的酶活力范围为343.0~350.3U/mL,表明该突变菌株产酶性能稳定。以K-6-9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最佳固态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固态发酵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h、接种量3%、初始pH 7.5、装料量25g/250mL;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细胞壁添加量8%、料液比1:1.2、麸皮添加量40%,此优化条件下固态发酵K-6-9菌株产酶酶活力最高达601.6U/mL。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产生菌黑曲霉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进行优良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并研究其发酵条件.以黑曲霉菌株S1为原始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S12,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在pH6.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条件下;秸秆粉2.5 g、麦麸2.5 g、1%(NH4)2SO410mL.在此条件下,滤纸酶活力为3.79 IU/mL,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19.06 IU/mL,β-葡萄糖苷酶活力47.33 IU/mL,其酶活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20倍、1.70倍和1.13倍.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产气气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产酶稳定且酶活较高的菌株UV2-10-6,酶活由最初的2.9592U/mL提高为14.82U/mL,提高了4倍.并探讨了一种高效的异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方法,为下一步培养基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改善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诱变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诱变条件为紫外(UV)处理150 s、0.25 mol/L亚硝酸钠(NaNO2)在诱变温度23 ℃下诱变处理23 min。在此优化复合诱变条件下,突变株UN-5纤维素酶酶活为101.48 U/mL,比原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205.8%。经10代传代,纤维素酶酶活仍有100.5 U/mL,说明该突变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实验室筛选烟曲霉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选育出壳聚糖酶高产菌株4株CX01-7、CX01-8、CX01-18、CX01-22,酶活力分别为0.9557U/mL、0.8624U/mL、0.8628U/mL、0.8901U/mL,较出发菌株提高50.25%、36.30%、35.65%和39.95%。经连续传5代,菌株产酶活力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实验室筛选的产β-甘露聚糖酶的黄豆内生菌Bacillus subtilis HD-1(54.6 U/mL)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光复活和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诱变,结果表明,以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效果最好,获得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突变菌株Bacillus subtilis UD-20,酶活达89.5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3.9%,遗传性能稳定。该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7.0,该酶在50℃以下,pH 5.0~8.0之间稳定性较好,属于中性酶。亚铁离子和钴离子对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相对酶活分别提高了13.2%和31.7%,但锰离子对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相对酶活仅有对照组的55.6%;金属离子钾、钙、钴和钡都能增强酶热稳定性,其中钴离子的增强效果最为明显,残余酶活约是对照组的1.5倍。  相似文献   

9.
以粘质沙雷氏菌G3-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LiCl和微波-LiCl两轮复合诱变,得到一株产酶能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GF-2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突变株GF-21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培养基成分为:乳糖6 g/L,尿素10 g/L,KCl 1.0 mmol/L,NaCl 5 g/L,胶体几丁质10 g/L,此时,几丁质酶活力为4.7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09.3%,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70%;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9.0,温度30 ℃,摇床转速220 r/min,接种龄5 h,接种量10%。本文为几丁质酶的生产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线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技术对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Nz 3.602进行诱变选育。对诱变致死率进行测定,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15 W紫外灯照射12 min,ARTP处理40 s。对突变菌株进行透明圈法初筛、糖化力测定法复筛,最终得到产酶能力较高的突变菌株B5。其糖化酶酶活为1 050.32 U/g,较出发菌株糖化酶酶活提高85.53%,并且遗传稳定性较好。以菌株B5为研究对象,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糠壳添加量15%,原料含水量70%,接种量12%,培养时间5 d,培养温度30 ℃。该条件下糖化酶酶活为(1 254.17±6.14) U/g,比优化前提高了19.4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高酯化力红曲菌,采用紫外线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复合诱变对实验室保藏的红曲菌进行诱变育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固态发酵条件,提高菌株产酯化酶能力。出发菌株N3经过复合诱变,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及酯化酶活力测定法复筛,得到1株产酯化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诱变菌株Z14,其酶活稳定至34.44 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74%。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优化的固态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含水量为70%、培养时间为7 d。在该条件下Z14产酯化酶活力达到38.53 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5%。  相似文献   

12.
壳寡糖由壳聚糖酶水解壳聚糖而成,普遍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学等多个领域.但壳聚糖酶酶活普遍不高,因此,以前期研究获得的一株产壳聚糖酶的蜡样芽孢杆菌为材料,运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进行处理,诱变后壳聚糖酶较原始壳聚糖酶酶活更高,具...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自筛曲霉CJ2 2 -3为出发株 ,经紫外线和6 0 Co诱变处理 ,获得 1株壳聚糖酶高产菌株CJ2 2 -3 2 6,经正交实验初步优化了其液态产酶培养基 :壳聚糖 1 5 % ,麸皮 2 % ,(NH4 ) 2 SO4 0 2 % ,KH2 PO4 0 2 % ,MgSO4 0 0 5 % ,Tween -80 0 0 5 % ,pH5 5。优化的发酵条件为 :装液量 75mL/ 2 5 0mL三角瓶 ,摇床转速 1 5 0r/min ,发酵温度为 3 0℃ ,发酵时间为 96h。在此条件下 ,CJ2 2 -3 2 6产酶活力为3 0 6U/mL。  相似文献   

14.
何东东  张坤生 《食品科学》2009,30(21):210-213
通过对产朊假丝酵母菌的紫外诱变,筛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可食用菌株。结果表明:在15W紫外线(30cm)处,照射120s,致死率为89%,得到蛋白质含量为33% 的诱变菌株,比诱变前的22.9% 提高了37.12%。对此菌种进行稳定性测试(传代10 次并进行蛋白质测定),性质稳定;对诱变后的发酵条件: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和溶氧量(培养箱转速)进行优化,最终得到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和酵母浸膏粉的混合物为氮源、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60r/min 时培养出的蛋白质含量及菌体生物量都在较高水平,蛋白质含量为37%。  相似文献   

15.
产谷胱甘肽面包酵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以面包酵母BV54为出发菌株,镉盐抗性为筛选标记,经紫外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筛选出一株高镉盐抗性面包酵母菌株BV54-11-11,经摇瓶发酵其谷胱甘肽产量迭98.8 mg/L,胞内含量为15.22 mg/g.借助于SAS软件,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  相似文献   

16.
以核酸酶P1产生菌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得到1株产核酸酶较高的生产菌SL5。在适宜条件下(004250MHz、800W、150s),其产生的核酸酶P1酶活由667.50U/mL提高到1228.20U/mL,提高了84.00%。传代试验表明,该突变株SL5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解脂亚洛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发酵生产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的效率,对前期获得的1株α-酮戊二酸高产菌株1-C6进行了迭代诱变处理,并对最终获得的高产突变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发酵过程优化。首先,基于前期构建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应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NTG)和紫外(ultraviolet,UV)等诱变方法对菌株1-C6进行迭代诱变,最终获得了1株高产突变菌株4-E2,其α-KG的产量相对出发菌株1-C6提高了56.7%。在3 L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搅拌转速、通风比、乙酸钠和CaCO 3添加量等条件对高产突变菌株4-E2积累α-KG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转速的两阶段通风比更适合于α-KG的生产,乙酸钠和CaCO 3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6 g/L和10 g/L。在此基础上进行补料发酵策略的探索,确定了恒速连续补料发酵的策略,α-KG产量达75.86 g/L,相比分批发酵提高了44.4%。研究结果为促进发酵法生产α-KG的工业化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AS3.3410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UV)及氯化锂(LiCl)对其进行复合诱变,通过乙酰水杨酸初筛、苏丹黑B染色,摇瓶复筛,得到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突变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和油脂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突变株SLZH-20,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其摇瓶发酵5 d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22.76 g/L、52.30%,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34.60%和24.30%;该菌株所产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棕榈一烯酸、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为81.4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24%,比出发菌株分别增加5.72%和2.18%。  相似文献   

19.
1 株产壳聚糖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烟台海岸带沙质土壤中分离筛选壳聚糖酶产生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优化其发酵条件,为酶法生产壳寡糖提供技术依据。通过透明圈法初步判断产酶能力,液体发酵复筛测定酶活力,筛选到酶活力达36.20 U/mL的菌株amyP216。通过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amyP216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胶体壳聚糖添加量20 g/L、酵母浸粉添加量12.5 g/L、吐温-80添加量1.0 g/L、初始发酵pH 6.0、发酵温度30 ℃。在最优条件下利用5 L自控发酵罐培养45 h壳聚糖酶活力可达到80.60 U/mL,较优化前(36.20 U/mL)提高了1.2 倍。莫哈韦芽孢杆菌amyP216是一株壳聚糖酶活力较高的生产菌株,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