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中文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诚信制度建设现状,探讨中文学术期刊在审稿专家诚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学术期刊进一步优化期刊出版诚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据收集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多角度调研期刊审稿专家的诚信制度建设现状。数据收集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中采用线上专家审稿系统的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网站公开发布的有关审稿专家诚信制度内容,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中文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诚信制度的实际执行方式及效果。【结果】 许多中文学术期刊存在缺少审稿专家诚信制度、制度发布位置不合理、内容不全面、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或奖惩制度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结论】 中文学术期刊应提高对审稿专家不当行为的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审稿专家的诚信制度,防范、杜绝审稿专家的学术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研国内科技期刊学术诚信建设水平,为国内科技期刊学术诚信机制建设提供参考,助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培育发展。【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为样本,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站调研法筛选得到科技期刊学术诚信的控制措施,对入选期刊的学术诚信政策和控制措施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 在学术不端检测、图片筛查、潜在利益冲突声明等学术诚信政策实施方面,英文期刊的表现优于中文期刊。生物科学、医药卫生领域的期刊对图片筛查提出的要求更高。在“研究数据公开”方面,部分天文学、地球科学刊物表现突出。【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诚信控制机制上整体表现虽比2015年有进步,但与国际期刊相比仍有差距。建议期刊完善对学术诚信建设的内控管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系统工具辅助监管,发挥期刊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诚信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同行评议中对于审稿专家审稿意见造假这一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其对学术不端的防范举措。【方法】 针对英文科技期刊办刊实践中所发现的审稿专家批量捏造或制造审稿意见的现象,探析其外在存续条件与内在动机,阐述这类造假意见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总结出发现和防范此类学术不端审稿专家的有效方式。【结果】 在国际同行评议中,审稿专家审稿意见造假的学术不端情况并非个例,所提出的方式可有效发现和防范此类审稿专家。【结论】 在国际同行评议中,英文科技期刊需要针对审稿专家审稿意见造假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学术不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科技论文图表数据中的学术不端基本类型和表现特征,探讨期刊编辑部的具体识别和防范措施。【方法】 以PubPeer网站和相关文献中的真实事件为调研样例,总结图表数据学术不端的类型和表现特征,针对以上类型提出对应的甄别和防范措施。【结果】 图表数据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分为图表数据伪造、剽窃和篡改三种类型。编辑可通过重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结果分析、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图片以及利用统计学方法检查表格数据来甄别图表数据学术不端行为。【结论】 期刊编辑部应加强以下措施来防范图表数据学术不端:重视学术诚信教育,在编辑加工环节制定详细的图片处理声明,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核查不同修改稿中的数据更改。此外,期刊编辑部还应建立完备的学术不端处理机制并积极推动同领域期刊共享诚信档案,共同推进和谐学术生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祁丽娟  戢静漪  方梅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1):1347-1045
【目的】 分享科技期刊编辑发现和甄别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实战经验,总结防范措施,为期刊编辑识别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借鉴。【方法】 针对编辑实务中遇到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跨语种抄袭、中介代写代投、利益输送型代写代投,梳理其典型案例的发现与甄别过程,总结编辑在隐性学术不端防治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总结学术不端稿件的投稿行为特征,并通过中国知网稿件追踪平台统计其一稿多投情况。【结果】 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根据学术不端稿件的投稿行为特征,针对性地制定初审学术不端检查流程,全方位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投审稿系统、稿件追踪等技术手段,同时增强编辑主体意识,提高警惕性,关注细节,可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结论】 期刊编辑应在编辑实务中提高敏感度,从初审把关、善用工具、关注细节、加强宣传等方面入手,筑起学术不端防范堡垒,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 50和学术质量提升项目为契机,探索如何办好中文SCI期刊。【方法】以《岩石学报》为例,总结杂志多年的办刊经验,探讨办好中文SCI的具体措施。【结果】《岩石学报》在编委会建设、组稿、审稿、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多种举措,使杂志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结论】中文SCI期刊应确立明晰的期刊定位,不断提高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对外交流,注重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区块链在科技期刊审稿流程中应用的出版架构设计,建立起科技期刊审稿全流程监管机制,为科技期刊实施诚信出版、打造诚信出版生态系统提供实践路径。【方法】 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区块链在诚信出版以及审稿方面的应用进行文献调查分析,发现区块链在审稿全流程监管方面研究尚未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利用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区块链理论和诚信出版实践需要,设计审稿全流程监管机制和诚信生态系统架构。【结果】 以区块链为媒介连接首发系统和审稿系统,完成科技期刊诚信出版生态系统的架构和机制设计。【结论】 科技期刊审稿全流程监管机制研究不仅仅是为了防范单刊审稿环节学术不端行为,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打通所有科技期刊的诚信生态系统,虽然目前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对于建立诚信出版生态系统的高度重视,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诚信出版生态系统最终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出一种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的面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学术不端防范和处理导则的制订方法,从而为编辑部制订学术不端防范和处理导则提供参考。【方法】 在梳理已有政策文件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科技期刊特点和办刊实际,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进行明确界定,进而提出面向科技期刊的学术不端防范和处理导则制订的方法和应包含的主要内容。【结果】 梳理出典型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当行为、学术失当行为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形式,进而提出面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防范和处理导则的制订步骤、原则,指出该导则须涵盖学术不端及边缘行为的界定、示例、防范措施、处理原则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结论】科技期刊编辑部以制订和实施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防范和处理导则为抓手,分别对典型学术不端、学术不当和学术失当行为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措施,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部精准有效地防控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防范措施实施情况,为期刊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学术期刊防范学术不端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江苏省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防范措施问卷调查表》,通过编辑部邮箱及江苏省期刊QQ群等发放并回收问卷。【结果】共发放47份问卷,回收39份,问卷回收率为82.97%。39种期刊均制订了相关制度,在收稿、送审等环节均采取了相应防范措施,但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建立同学科期刊信息通报制度、开展多次查重以及联用搜索引擎进一步查重的期刊比例较低,且相关惩罚措施力度尚不够大。【结论】江苏省医学科技期刊在制度建设、查重方式及惩戒措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方面,期刊间应互相借鉴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期刊行政主管部门及期刊学(协)会亦可适当加以督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5):535-334
【目的】 了解作者对生态学核心期刊的评价和投稿意愿,以便更加高效、精准地开展期刊工作。【方法】 根据中国知网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遴选出9种生态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获取样本期刊近5年(2014—2018年)的载文信息,提取发文量排名前20的作者为主要作者群,以主要作者群和期刊编委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邮件、微信等通讯工具发放和回收问卷。【结果】 我国生态学核心期刊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引导学科发展及先进技术方法传播方面还有很大不足。人才评价体系、期刊学术影响力、审稿速度以及期刊定位等是影响作者投稿意愿的重要因素。【结论】 科技期刊未来应注重绩效考评体系改革、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审稿速度和加强期刊选题策划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科研诚信问题频发现状,发挥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学术期刊科研诚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环境,助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剖析学术诚信缺失的表现及成因,结合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及思考,在分析学术期刊独特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具体路径。【结果】 从顶层设计、内控管理、文化培育层面,提出学术期刊在加强学术失信防范、学术不端惩戒、科研信用管理、科研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建议。【结果】 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关口,应切实把好科研诚信关,打造良好学术生态,推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瑞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2):1519-19
【目的】 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稿件送审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为国内建立更完善的同行评议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网络调研、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的相关经验,探讨科技期刊稿件送审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结果】 稿件送审工作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稿件送审目前有由编委和编辑选择审稿人的传统模式以及作者选择审稿人、审稿人选择稿件等新模式。 【结论】 期刊可以采取创新送审模式、多维度考量审稿人与稿件的匹配度、尽可能规避利益冲突、保证审稿人的多样性、注意识别同行评议操纵以及选用审稿人自动匹配程序等对策来改善送审工作,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防治策略,为期刊完善学术不端防治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管理控制理论分析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防治体系,按照管理控制时机,从期刊出版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分析法,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三期治理”策略进行总结和提炼。【结果】 《图书情报工作》的“三期治理”策略体现在:前期防控——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强化学术诚信自律;中期管控——严控编辑出版过程,规范相关主体行为;后期治理——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加大违规惩处力度。【结论】 可通过强化联盟化防控机制、优化稿件全流程管控机制、细化编辑职业发展机制和深化技术辅助研判机制等策略,完善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研作者群体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修改的态度,剖析其原因,并从学术期刊编辑角度提出防范这3种情况下常见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以期减少中文科技论文隐性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频次。【方法】 结合编辑工作实践确定修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中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表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论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其他合著者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的态度。【结果】 第一作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修改意愿,通信作者和其他合著者对此持开放态度,大多数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单位署名修改持否定态度,大多数第一作者在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时会征求通信作者和原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结论】 学术期刊可采取在投稿环节通过投稿须知提前告知,在投稿系统中完善论文作者、单位和基金项目信息,要求提交版权转让协议与作者贡献声明等措施,预防作者对作者和单位以及基金项目的随意修改。在作者要求修改时,可要求作者提供附全体作者签名的纸质版修改说明,必要时还可要求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盖章。期刊编辑应结合作者信息、作者贡献声明、版权转让协议和修改说明,认真查证比对,以识别并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从而推动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帮助期刊编辑使用有效的手段核查论文数据真伪,提出防范论文数据造假的策略。 【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原始数据核查,从数据一致性检测、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和生存分析等案例,分析和判断论文数据造假。 【结果】期刊编辑应形成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审核要点,建立初审工作流程,规范统计学审核步骤,综合判断论文数据真实性。 【结论】 科技期刊应建立健全稿件审核流程,强化编辑审稿过程中的责任意识,避免学术不端论文见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俄罗斯学术期刊的发展状况,归纳中俄学术期刊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障碍,提出进一步推动两国学术期刊合作的措施和建议,为我国期刊界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与网络调查法,从出版情况、传播体系、作者群体、相关法律、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对俄罗斯学术期刊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中俄学术期刊交流合作存在的障碍。【结果】 中俄学术期刊交流存在着政策障碍、语言障碍、获取性障碍、写作障碍和投稿障碍。【结论】 两国相关部门有必要组织制定学术共同体统一评价体系,打造品牌化学术期刊交流平台。我国期刊应组建专业化编委团队,探索多元化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对科研诚信问题的认知现状,调研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在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开展调研,利用文献整理法、数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认为:我国高校科研诚信现状整体有所改善;编辑自身的科研诚信意识也在不断增强;80.10%认为编辑有必要参与到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来,64.20%认为编辑可成为中坚力量或领导者,73.60%认为编辑能够胜任这一角色;编辑可以在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承担更多的职责,如对科研失信问题的产生起到监督作用(69.30%)、在出版和同行评议过程中对科研失信行为进行审核把关(66.80%)、为高校学术规范等文件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和意见(57.00%)、为科研失信行为的认定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52.00%)、为科研诚信教育工作提供师资力量(47.60%)等。【结论】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在理念、经验、硬件和人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非常愿意且完全有能力作为中坚力量参与高校科研诚信体系的建设工作。高校应将期刊编辑纳入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