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庆市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方法】 分别从期刊出版基本情况、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在线服务与功能、集约化管理与运行5个方面对重庆市86种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重庆市科技期刊在内容生产上推进数字化改造;英文期刊借助国外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进行网络传播;英文期刊加入OA平台,提供金色/绿色OA模式;60.5%的期刊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媒体平台;网站在线服务与功能日趋多样化,为用户提供多媒体阅读、个性化定制、行业信息、互动交流、继续教育等增值服务;初步探索刊群集约化管理与运行模式。但重庆市科技期刊仍存在单刊编辑出版模式和刊社小集群编辑出版模式平分秋色,媒体融合度不够,影响力有待提升等问题。【结论】 通过推动学科领域期刊集群化发展、搭建学科领域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将版权保护机制嵌入科技期刊集约化建设、建设期刊数字化出版和知识服务平台、打造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平台,真正实现重庆市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马沂  杨蕾  王晓峰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0):1210-374
【目的】 回顾中国激光杂志社10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借鉴。【方法】 对标世界一流杂志社,梳理中国激光杂志社在期刊集群化发展、数字化平台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和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进展。【结果】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英文光学科技期刊集群平台和生产管理平台,杂志社的中英文科技期刊集群形成双核双集群的共生发展模式,辅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和品牌学术活动的推广,构建全方位的杂志社科技期刊生态系统。【结论】 数字时代的期刊出版与知识服务融合发展是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和期刊集群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一体化生产管理平台在物理学期刊出版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为同类及其他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及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原来采用LaTex排版模式的《原子核物理评论》为例,介绍XML一体化生产管理平台在物理学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实践。【结果】 《原子核物理评论》引入该平台后,在保证内容及版式规范、准确的基础上,编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一次制作即可多元化、多形态、多渠道发布,便捷地为作者提供优质的可持续服务。【结论】 XML一体化生产管理平台具有效率高、交互性强和资源可重用等特征,极大地优化了出版流程,有利于推动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享实践经验、总结建设难点,以期助力中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方法】 对国内平台建设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不足;分享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时的思考;讨论数字出版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结果】 依托“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科技期刊数字化传播国际平台服务项目,清华大学出版社初步开发完成的平台实现了全流程一体化、传播国际化、多种模式快速出版,及面向期刊的知识服务等功能。【结论】 通过解决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中国一定能够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出版与传播平台,助力科技期刊发展,服务国家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出加强中文科技期刊建设的策略,以促进期刊发展。【方法】 以《高分子学报》为例,介绍中文科技期刊加强学术质量建设、数字化出版建设、传播能力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的策略及其所产生的成效,并简要分析期刊计量指标。【结果】 通过制定周密的出版计划、充分发挥主编/副主编的学术把关作用等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期刊数字化出版建设,加快出版速度;通过扩大数字化传播范围、借用学术会议平台以及提高英文显示度等加强期刊传播能力的建设。编辑、作者以及审稿人队伍建设为期刊质量提升提供人才保障。采取这些措施后,《高分子学报》的各项基本计量数据明显提高。【结论】 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是加强期刊建设的本质目标,出版数字化建设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传播能力建设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这三者的发展均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中国科学》杂志社自主研发的SciEngine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的组成和功能,为加快实现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提供可行路径。【方法】 SciEngine平台是依靠我国自身技术力量,搭建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集同行评议、XML结构化生产管理和网络发布为一体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结果】 通过平台建设,从如何充分发挥期刊的学术价值、加快内容资源国际化传播、搭建数字平台可持续运营体系和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结论】 SciEngine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和数字化知识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集约协同管理的模式与方法。【方法】 以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为例,从创新管理模式、统筹资源共享、完善制度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推动融合出版5个方面,系统总结集约协同管理模式在推动Light期刊集群建设与编辑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与成效。【结果】 集约协同管理模式在推动Light期刊集群建设和编辑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效显著:期刊集群、富媒体平台、全媒体矩阵的发展态势良好,影响力与日俱增;编辑人才快速成长,期刊、编辑团队、编辑个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和荣誉。【结论】 集约协同管理模式可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建设与编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改变科技期刊采编与排版生产、网络发布分离的出版模式,探索科技期刊的编排一体化,促进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发展。【方法】 通过对《含能材料》数字出版流程再造的实践总结,探讨科技期刊出版一体化的相关问题。【结果】 《含能材料》借助整合的排版云平台与采编系统,实现了科技期刊的采编与排版、发布的一体化。【结论】 编排一体化,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出版,HTML、PDF等多元发布,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丰富传播渠道,有利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以期为国内科技期刊同行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展策略和多种媒体发展具体案例为例,介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结果】 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基于集群优势逐步实现了期刊出版全程的信息化管理、期刊资源整合、数字化平台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结论】 掌握并积极应用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有助于实现期刊群内容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一年多基于Literatum平台研发英文期刊出版平台的实践,总结分析Atypon公司及其学术出版平台的主要特性和关键技术,为中国科技期刊自主研发出版传播平台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网络调查、实证调研结合建设实践,学习和了解Atypon的产品特点和服务体系,剖析Literatum平台在个性化科技出版建设中的应用、项目管理体系及产品演进方向。【结果】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与Atypon历时一年共同打造出国内第一家基于Literatum平台的集群化医学期刊出版平台,深度体验Literatum平台UX3.0和Page Builder的前端优势,学习其融入国际科技内容传播体系中的标准建设和服务整合能力,以及项目管理体系和AI技术的应用情况。【结论】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期刊集群化出版平台的建设路径,但打造世界一流的出版传播平台依然任重道远,仍需吸纳国际出版平台建设理念和技术体系,吸收国际成熟技术服务商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建设的路径及可行性,为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平台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联合国际平台技术服务商开展英文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建设的实践以及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提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合作建设的几种路径及可行性分析。【结果】 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的建设可分为依托国内技术主导建设、依托国外技术主导建设和收购国外平台3种路径。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显示,建设方需对合作方的建设理念、技术适配性、平台可控性、平台可发现性、经费、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择适宜之路。在联合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理念储备。【结论】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的建设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高端平台架构、产业链构建、人才资源储备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方面尚缺乏成功经验。需借助有利政策不断推进、扶持具备代表性的集约化平台的建设,大胆实践,为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改革举措和成效,为我国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系统回顾科学出版社自1954年成立以来科技期刊相关机构及科技期刊出版演变历程,梳理科学出版社在科技期刊管理机制改革、高水平期刊培育、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结果】 60余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科学出版社在科技期刊体制机制改革、一流科技期刊培育、数字出版平台研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走出去”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正在不断深化发展。【结论】 科学出版社正在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精神,围绕精品化、集群化、数字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构建一批国内领先的期刊集群、培育一支专业化的办刊队伍、建设先进的学术出版传播平台、“借船”+“买船”联动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中国科技期刊语义出版中编辑活动变化的预测,旨在使传统科技期刊编辑了解行业趋势,把握努力方向。【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并结合成功案例,在研究当前中国科技期刊语义出版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探讨编辑活动变化趋势。【结果】出版信息平台呈现智能化,数字出版市场服务由“推”转变为“拉”,中国科技期刊将以学科为基础聚类。其发展会对编辑活动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进行期刊信息的语义处理,分析作者(读者)“偏好库”,加强与用户的互动,结合全媒体技术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等。【结论】语义出版对科技期刊编辑活动的效率和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编校、数字出版平台的操作使用外,也会有新的工作内容出现。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有必要认识其发展趋势,从而在各个方面进行逐步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出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概念,希望为其他科技类期刊开展全媒体知识服务提供一些借鉴。方法 从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展开探讨,分析构建科技期刊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结果 提出以数字出版平台为核心,构建该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型,介绍了中国激光杂志社在建立科技期刊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其在探索中的创新与发展前景。结论 通过构建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向全媒体的转型是科技期刊数字化改革的一种较为稳妥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落实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精神,从技术层面研究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策略。【方法】 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克服传播障碍、创新内容表达形式和增强服务平台的智能化和交互性的方法。【结果】 利用机器翻译实现双语出版,克服中文科技期刊国际交流的语言障碍;利用虚拟现实立体展示技术,实现内容表达的创新;构建期刊群智能化服务平台,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交互性。【结论】 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科技期刊的出版,可以有效地扩大中文期刊的传播范围,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极大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出世界一流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