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通信信道具有长脉冲响应的多径衰落的特点,从频域上表达了其多径衰落信道模型;基于单载波和多载波两种不同的传输模式,推导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在该多径衰落信道下的系统截止率和中断概率的表达式;比较了基于不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和解决方案的传输系统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多径衰落信道下的系统输出的截止率和中断概率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倪娟  黄国策  陈强  余辉 《电视技术》2012,36(23):102-105
分析了UHF频段卫星移动信道衰落特性,分析了4种典型场景下多径分量的多普勒功率谱和多径时延功率谱。利用WSSUS模型,结合电离层闪烁和阴影效应的程度,分别建立了4种场景下的信道模型。根据理论计算和参考文献分析了不同场景下信道的参数,对卫星移动信道模型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不同场景的误码率性能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真实反映UHF卫星移动信道的特性,对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采用“天地一体”技术体系.卫星方面,采用S波段卫星通过广播信道和分发信道实现全国范围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覆盖:地面覆盖方面,采用S波段地面增补网进行S波段卫星覆盖阴影区信号转发覆盖,采用U波段地面覆盖网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覆盖。  相似文献   

4.
毛剑慧  乔树山  吴斌  黑勇   《电子器件》2008,31(3):955-958
在无线信道中,由于多径和频偏的存在,影响了OFDM系统中同步的准确性.结合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信道帧结构、调制及其信道,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径衰落信道、高频偏的OFDM系统时间和载波频率同步方案,能准确地完成帧同步和频偏估计.  相似文献   

5.
韦娟  刘达  田刚旗 《通信学报》2012,33(Z2):172-175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衰落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Ka波段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综合模型。首先在分析移动卫星信道传播特性的基础上,考虑多径衰落、阴影遮蔽及天气影响等因素,建立了服从Gaussian分布的大气空间模型,推导出服从Rice、Rayleigh和Lognormal联合分布的地面信道模型。然后利用卫星信道环境中大气空间部分与地面部分对信道特性的影响是彼此相互独立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在大气空间持续影响下的移动卫星信道衰落特性综合模型。并就不同天气条件和不同阴影遮蔽程度下,综合模型的误码率特征与系统误码率理论上限进行仿真对比,得出了相一致的结果,验证了该信道综合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高电波  戴逸松  陈贺新 《通信学报》2001,22(12):117-123
陆地移动卫星信道的主要特点是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同时由于移动体的运动将产生多普勒频移,本文假设阴影效应不仅影响直视波分量,同时也影响多径分量,建立了陆地移动卫星信道的分析模型,从多普勒功率谱的角度给出了振幅和相位的概率密度函数及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并给出了电平通过率(LCR)和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FD)这两个高阶统计量,得出的结论比CHUN.Loo模型[1]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曲线。  相似文献   

7.
梁涛 《电信科学》1997,13(12):37-40
在移动卫星系统中,多径衰落是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目前在移动卫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抗多径衰落技术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分析了四种的典型的抗衰落技术,最后给出了选择抗多径衰落技术方案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卫星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卫星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结构,阐述了其信道传输、调制方式、填空发射机补盲及无线信号移动接收等关键技术,并对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要闻点击     
《广播电视信息》2006,(11):16-17
中国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鑫诺二号发射成功,广电总局发布《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终端内部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10.
数字移动通信中的抗多径衰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肖虎  陈国安 《电子学报》1995,23(10):12-18
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由移动和多径传播所产生的多径衰落现象。在高速移动通信系统中,必须采用抗多径衰落技术,才能实现有效传输。本文首先概述了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其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抗多径衰落方法──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及多径分集接收技术,并简述了近年来较为活跃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和自适应天线分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