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疗过程,总结诊疗经验。结果本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发病部位以胰头、尾部多见。影像学检查呈现囊实性改变特征,术前活检做出准确诊断,6例肿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和影像学均有特点,结合术前或术中活检可做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回顾性分析70例胰腺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①70例胰腺肿瘤中患者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53.3岁;女性40例(57.1%),男性30例(43.9%);肿瘤位于胰头42例(60.0%),胰体10例(14.3%),胰尾18例(25.7%)。②70例胰腺肿瘤中30例导管腺癌(42.9%),1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4.3%),12例粘液性囊性肿瘤(17.1%),3例浆液性囊腺瘤(4.3%);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5.7%);2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2.9%),1例胰腺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1.4%);1例继发性黑色素瘤(1.4%)。③47例(67.1%)患者有腹胀、腹痛、上腹不适症状,41例(58.5%)有黄疸。④胰腺恶性肿瘤病理分期:病理分期I期27例,II期25例,III期5例,IV期2例。⑤在1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男性患者1例,占5.8%,对其中6例患者进行预后随访3-36个月,均无转移及复发。⑥在12例粘液性囊性肿瘤中,男性患者4例。结论 70例胰腺肿瘤中导管腺癌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粘液性囊性肿瘤占第3位,其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以年轻女性为主,也可发生于男性,随访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粘液性囊性肿瘤,发生于男性患者并不罕见。发现1例胰腺原发性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属罕见病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组织学:肿瘤有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并见大片出血、坏死.假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假乳头结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大小较一致,胞浆嗜酸或空泡状,细胞核圆形、卵圆形,可见核沟,有轻度异形性,核分裂相1~2 个/HP,可见核固缩.并有脾或腹膜受累.免疫组化:抗胰蛋白(α-1-AT)、抗糜蛋白(α-1-AACT)、神经元特异丙烯醇(NSE)、波形蛋白(VIM)阳性,胰酶等阴性,Ki-67 20%~25%阳性.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样有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结果也无特殊.但坏死更显著,有轻度核异形性及核分裂相,有周围组织侵犯,有低度恶性.掌握以上要点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埘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术中对胰腺肿块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对照,光镜下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在针吸涂片中的特点。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细胞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结论FNAC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准确可靠,对临床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本科2006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例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儿均经手术切除肿瘤,无放化疗,术后随访3~124个月,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儿童胰腺一种交界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手术尽量选择保留脏器功能,完整切除肿瘤为主,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好发于胰腺尾部或头部,超声多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楚,65.0% (13/20)肿瘤可检测到血流信号,术前超声检查误诊率为85.0% (17/20).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声像学特征,检查者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物,腹痛,上腹不适等,无特异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本组3例均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影像资料,分析术前超声影像,包括肿块的位置、肿瘤囊性和实性成分、边缘、形态、直径、主胰管扩张、包膜和钙化等情况,并评价超声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11例SPTP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4.5岁。肿瘤直径1.2~12cm;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6例,胰头2例,胰体2例,胰颈1例。6例呈囊实性,含纤维包膜,与周围正常胰腺分解清楚;5例呈实性,无包膜。4例显示钙化。多普勒显示4例含少量至中量血流。结论SPTP的超声表现反应其病理特征。青年女性胰腺囊实性肿瘤应考虑SPTP,但是较小的病变可能表现为实性,给诊断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胰腺囊实性肿瘤进行临 床分析、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EnVishionF 二步法标记,测定α-1AT、VIM、SYN、NSE、CK、CHA、Insulin、SMA 的 表达。结果:6例 CSTP 患者,年龄14~21岁,平均17. 5岁。女性5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肿块位于胰尾部 4例,胰头和胰体各1例。肿瘤10cm×9cm×9cm~7cm×5cm×5cm 大小有纤维包膜与胰腺分隔,呈实性及囊性变区。组织学:肿 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肿瘤组织广泛出血坏死,可见明显乳头样结构。免疫组 化:α-1AT、VIM 6例阳性,SYN、NSE 3例阳性,CK、CHA 2例阳性,Insulin、SMA 阴性。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发生于年 轻人,多见于女性,男性非常少见,组织学显示实性和假乳头两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结构为其特征性改变, 这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肿瘤属于潜在恶性~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中10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24.7岁(8~50岁)。肿瘤囊实性,镜下1例可见侵犯包膜及神经,1例侵及十二指肠,5例侵及周围胰腺组织。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呈实性巢片状和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11例SPTP中11例vimentin、ACT( ),10例CD10( )、NSE( ),9例Syn( )、AAT( ),8例AE1/AE3、CD56( ),8例S-100、EMA( ),4例ChrA( ),6例PR( ),ER均为(-)。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组织学具有特征性的实性、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源性具有提示意义,并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CT、磁共振(MR)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为单位,在2018年8月—2019年8月,选取本院收治的SPTP患者10例,分析其术前MR、CT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位置:3例位于胰头,1例胰颈部,6例胰体尾部。病灶多为实体成分3例,呈混杂囊实性改变6例,主要为囊性成分1例;病灶可见钙化灶3例,平扫可见出血征象2例。全部患者均开展CT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MR增强扫描,全部病灶都有包膜成分,而对于实性成分而言,其在动脉期,呈现出周边轻中度强化征象,而在延迟期与门脉期,则呈现出渐进性强化;而囊性成分增强的各期都没有出现显著强化。结论:SPTP的MRI、CT影像学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征性,通过与临床病史相结合,能与其他胰腺肿瘤(影像学表现相似)开展鉴别诊断,因而对此病术前确诊率的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误诊原因,总结SPT的诊断经验。方法:收集2000年2月~2007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9例SPT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误诊原因。结果:9例均为女性,平均26岁。首诊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4例,腹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1例行超声引导下肿瘤活组织检查,3例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术前穿刺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均出现误诊,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SPT。结论:SPT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病理学特点不被医师所熟悉,临床易误诊。熟悉SPT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提高病理确诊率,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胰腺囊性肿瘤(PCN)是以囊性改变为主胰腺肿瘤的统称。常见的PCN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实性假乳头性肿瘤(SPT)等。各型肿瘤生物学特性各异,良恶性均有涉及,因此提高PCN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PCN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我院手术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31例临床病理学和其中20例术前CT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SPTP的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2004—2013年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6-15岁。其中有20例术前于我院进行CT检查。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影像学观察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瘤体内的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瘤栓形成,及有无转移和转移部位等,并将这些表现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儿童SPTP 的CT影像学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女孩多发,发病高峰年龄11-12岁。②瘤体大部分单发,偶见多发。③胰腺各处均可发生SPTP,胰腺体尾部较头颈部略多发。④ 瘤体呈类圆形膨胀生长,4-5cm直径的瘤灶最多见。⑤平扫时,瘤体多为不均匀相对低密度灶,少数为均匀密度,CT值约为28-56Hu, 瘤灶可见钙化,钙化灶呈结节状及壳样钙化。⑥ 增强扫描瘤灶内实性成分可有25-30Hu的强化。部分瘤灶可见细小血管影穿行。⑦ 肿瘤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推移和挤压。⑧ 30%肿瘤具有侵袭性。结论: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特点的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性,正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师杰  钟定荣  崔全才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25-328,i000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2例SPTP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随访2~44个月。结果12例SPTP占同期胰腺肿瘤4.7%;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年龄29岁;仅6例有临床症状;其中6例大体呈囊实性,6例呈实性;7例有肉眼可见的完整包膜。镜下11例肿瘤见纤维性包膜;肿瘤由形态相对一致的中等大小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可见核沟;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片状、假乳头状,伴发囊性变,并可见灶性及成片的出血坏死,另见多种其他结构,包括嗜酸性小球、瘤细胞黄瘤样变、间质黏液样变、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的胆固醇性针样结晶,部分有浸润周围胰腺的现象。瘤细胞vimentin、AAT弥漫( ),部分病例Syn、CD56、CD10、AE1/AE3、PR局部( ),CgA均(-);嗜酸性小球PAS( ),且可抗淀粉酶消化;12例术后随访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术后无瘤生存,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具有多种组织学结构、细胞形态及多向分化的免疫组化表型。该肿瘤发展缓慢,生存时间长,但少数可复发、转移,为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经验。方法对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病人年龄15~58岁,平均(34.6±13.1)岁,其中女性15例,男性1例。查体发现11例(68.75%),隐痛2例(12.5%),腹部包块2例(12.5%),急性腹痛1例(6.25%)。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9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方法为B超和CT检查。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是一种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临床常无特异性症状 ,多为体检时发现 ,影像学常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占位 ,临床上与胰腺的假性囊肿及其他肿瘤性病变不易区别 ,加之极低的发病率 ,使之很难在术前得到正确诊断。而SPTP实际上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肿瘤 ,它在发病人群、肿瘤的病理形态、肿瘤细胞分化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点 ,而使其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胰腺肿瘤。本文就SPTP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超微结构以及组织起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使大家对这种少见的肿瘤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SPTP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SPTP中男性1例,女性14例,年龄10 ~ 57岁,中位年龄23岁.肿瘤切面均为囊实性,肿瘤直径4.5~13.2 cm;光镜下其主要特征为肿瘤由被覆数层上皮细胞的假乳头和囊腔形成.免疫组化:vimentin、α-AT、CD10、catenin-β和cyclinD1均(+),13例PR(+),1例ER(+),5例p53(+),5例NSE(+),2例CgA(+),1例CKpan(+);E-cadherin和EMA均(-);Ki-67阳性率均<10%.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92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PTP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诊断依据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1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局部切除后很少复发或转移,因此术前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院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胰腺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实性及乳头状上皮肿瘤,SPEN)是近年来被认为极少见的胰腺肿瘤,有关超声诊断方面的报道非常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经病例证实的4例SPEN,探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