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做一个精致的企业",这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言语,但如何能做到精致却大有学问。同时精致包含些什么样的内容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企业首先是由人组成的,因此如果做精致企业,那么首先人需要符合精致的标准,企业的人员必须精干,不能人浮于事,松松垮垮。人员也不能毫无进取,对事情了无兴趣,不求上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竞争在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之后,已经走到了人力资源时代。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践来看,我们的企业并不缺乏管理思想,尤其不缺乏“管理人”的科学思想,缺乏的是如何将这些管理思想转化为规范化、操作化的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的方法和体制,因此,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关键是如何建立规范化、操作化的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的方法和体制,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企业氛围。我个人认为,企业要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人员选聘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新陈代谢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引进外部人才的必经通道,因此,如何成功地开展招聘活动,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也就成为关注点。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在招聘过程中明确:什么岗位将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要在什么时候招聘,需招聘多少人,怎样招聘到合适的人。首先,招聘之前应先进行工作分析,对岗位说明书进行修正确认。岗位说明书的核心内容是岗位职责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两部分:岗位职责描述解决的是本岗位人员必须做哪些事情;任职资格要求解决的是从事本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科学的工作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企业内部...  相似文献   

3.
《资源再生》2009,(5):60-61
做企业的人关注这个争论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管理是科学的话,企业就应该多招MBA并让他们担当重任,因为他们是专门学管理的;当企业面临重大决策和难题时,也必须听取咨询公司的意见,因为咨询公司是号称给企业治病的医生.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对它的管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假设一个企业就两个人,一个老板一个员工;也假设一个国家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总统,一个是公民。应该怎样管理这个企业和国家呢?其实很简单,首先这个头儿要把企业或者国家当做自己家的事儿来做,也就是遇到事情要问问自己:"这是我家的,我该怎样做?"也  相似文献   

5.
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如何为企业设计绩效管理体系呢?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综合企业本身的管理基础、人员素养、生产业态、工作流程、文化基础、价值追求等诸多要素,切合实际的为企业进行量身定做适合于企业发展阶段的绩效管理体系,尤其注意绩效管理体系本身数据化和客观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做企业的人关注这个争论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管理是科学的话,企业就应该多招MBA并让他们担当重任,因为他们是专门学管理的;当企业面临重大决策和难题时,也必须听取咨询公司的意见,因为咨询公司是号称给企业治病的医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焊接》2012,(3):2-3
上海梅达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最初可运作资金20万美元,员工仅10名。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公司目前拥有员工80人,净资产几千万元。做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没有利润就不能发展,技术创新也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正>十年,是一个新型氟化工企业刚刚走过的路程,还不是很长。她的每一步都以科技创新为翅翼、以绿色环保为底色、以企业党建为根本,把一个仅有356人、年产萤石精矿15万吨和无水氢氟酸12万吨、年利润近2亿元的氟化工企业做得如此精致,如此经典。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学有限公司,共同聆听他们十年的铿锵脚步,共同分享一个氟化工企业的无上荣光!  相似文献   

9.
作为经理,你也许认为你大权在握,指挥若定。实际上,无论你如何精心挑选某种才干,每一个员工都有他自己的风格、需求和动机。优 秀经理很容易陷入两难:首先,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难移,不能强迫员工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做一件工作;其次,优秀经理认为,公司或组织生存的唯一目的是业绩,经理必须保持控制,并推动员工创造业绩。  相似文献   

10.
判断机械失效的根本原因通常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涵盖多个工程领域,如材料科学、力学、热工学和流体力学等;有些失效案例中也必须牵涉到其它的学科,例如生物学、人因工程学以及统计学等.失效分析常常是由一个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所完成的,而判断失效原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确定其中的关键学科.失效分析团队成员组成也往往随着新的调查发现而改变,因此失效分析团队的负责人必须确保在分析当中运用到恰当的的专业技术,即所有的失效证据和理论必须由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所评估,而分析也必须由分散的多学科领域再回到最初的"大图像".简而言之,失效事故并不直接标注哪些工程人员需要参与分析,或者这些明显的"标注"可能会误导分析人员.本文将基于几个失效分析案例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