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处方的合理性。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附属陈村医院2016年8-10月儿科门诊明确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1 039例患儿,对其用药类别、给药途径、药品费用、炎症指标及复诊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39例患儿处方中,中成药处方使用最多为780例次,抗病毒药物处方672例次,解热镇痛药物处方633例,抗菌药物处方129 例次;抗病毒药物使用金额比例最高,占35.70%,中成药占27.69%;口服给药处方929例,静脉给药处方110例,静脉给药与口服给药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相近,但静脉给药患儿复诊比例高。结论: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部分中成药重复用药使用和抗菌药物用药起点高、糖皮质激素静脉用药指征不明确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冯淑明  余涛 《北方药学》2016,(8):173-174
目的:了解儿科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全年中成药处方,采用不重复,直接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5045张处方,对其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共发现228张不合理处方(占抽取处方量的4.52%),其中重复给药47张,占20.61%,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43张,占18.86%,适应症不适宜处方38张,占16.67%。结论:我院儿科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重复给药、选药不符合辨证施治原则、用法用量不适宜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缪春国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48-1150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资料,统计其患儿用药情况如药物类型、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常用药品种类有中成药(占28.33%)、抗病毒药物(占26.67%)、解热镇痛药物(占26.67%)、抗菌药物(占8.33%);中成药使用率为最高;不合理用药占15.00%,其中抗病毒药物占5.00%、抗病毒药物占5.00%、中成药占3.33%和抗菌药物占1.67%;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给药(56.67%),其中中成药占88.26%,抗病毒药物占62.50%,解热镇痛药物占56.25%,抗菌药物占80.00%,糖皮质激素以雾化吸入为主占100.00%,抗组胺药物占100.00%,支气管扩张药物占100.00%,其他药物主要采用静脉给药占100.00%;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有用药方案不当(55.56%)、配伍禁忌(22.22%)、用法用量错误(11.11%)和重复用药(11.11%)。结论:医院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合理性较好,多采用口服给药为主,但仍存在用药方案不合理、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情况,应加强小儿用药管理,以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4 392张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用药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12月儿科门诊处方4 392张,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59%,静脉给药率为49.59%,中成药使用率为31.2%,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结论 儿科门诊处方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性、给药途径、中成药使用方面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部分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钟萌  谢俊大 《中国药师》2012,(12):1768-1770
目的:规范门诊中成药处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中成药的用药频度及抽查的29 593张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355张,占总数的1.2%。不合理用药情况涉及无医师签章、处方未写诊断、药品用量不规范、适应证和遴选药物不适宜、用法用量频率不适宜、重复给药、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结论:加强处方定期检查和质量监督,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永鼎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1—2013年门诊中成药用药数据,采用用药频度( 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对中成药年销售金额、DDDs、限定日费用( 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中成药的使用逐年增加,以胶囊剂为主。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用法与用量不当、超疗程用药等方面。结论:应加强对中成药处方的管理,促进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2009年某院门诊处方使用中成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某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使用中成药的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确定数量间隔法随机抽取某院2009年门诊处方,对处方使用中成药的品种个数、科别、患者年龄、诊断情况、中成药分类分布、合理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成药比率占55.2%,其中内科处方占37%、儿科占有19%、外科与五官科各约占15%;非中医背景医生处方中成药约占97%;使用中成药以清热药为主,约占30%;不合理用药以合用两种中成药过程中重复中药为主;中成药处方无中医诊断的占大多数。结论: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合理使用中成药应辨证使用。通过医药人员的共同努力,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傅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7-147,150
目的:了解本院中成药的应用现状,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院信息化平台,统计本院2007~2009年中成药的应用量及金额,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用药频度及日用药金额。结果:3年内本院中成药应用量及发生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本院中成药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价格适中、临床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9.
童芬美  刘杭 《海峡药学》2010,22(6):218-219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肝炎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对我院2006~2008年20种抗肝炎中成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抗肝炎中成药的销量,药频度、日用药金额。结果近4年,我院抗肝炎药用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抗肝炎中药应用与就诊人数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该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7-12月30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30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25张(4.17%)。最常见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为重复使用同类药物(44.80%),其次为给药剂量不准确(20.80%),第三为无临床适应证用药(12.00%)。结论中成药的临床使用要遵循中医辨证治疗思路,药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保障特殊人群合理规范使用中成药,开发并不断优化处方审核系统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最新用药指南及专家共识等设立特殊人群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合理用药处方审核系统进行功能补充和规则优化,保障用药合理安全有效。统计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建立后的处方审核拦截率、审核类型分布等。对审核规则进行不断优化,同时通过弹窗提示等功能提高门诊特殊人群中成药处方合格率,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结果:特殊人群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能够实现对用法、用量及给药途径不适宜,禁用、慎用、忌用情况、过敏用药,相互作用和重复用药等错误的审核,审核拦截率适宜(4.45%),审核成功率较高(94.83%)。特殊人群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设置前后审核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中成药用药规则进行精细化设置,促进了专科医院处方审核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了特殊人群中成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镇江市中医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购药资金,减少药品积压,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镇江市中医院2005-2006年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和用量进行统计。对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6年镇江市中医院中成药的年销售额呈上升趋势,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结论:镇江市中医院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廉的中成药在临床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龚敏燕 《北方药学》2015,(6):170-171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诊用药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从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1~3月开具的处方中随机抽取1250张进行研究,对儿科疾病构成比、处方用药分布及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归纳统计,明确儿科门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我院儿科门诊疾病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1.0%(762/125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0%(800/1250),其中三代头孢药物使用率占18.75%(150/800);800张抗菌处方中,76%为口服中成药,使用率最高,12%为注射剂,均为单联用药。不合理用药以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几率最高,达到31.0%,其次为选药不合理及重复用药。结论:我院儿科门诊用药做到中西药并重,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但给药途径相对合理,三代头孢抗菌药物选择占18.75%,用药起点偏高,易导致耐药菌,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侯义全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250-251
目的:了解庆安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2月~2008年12月门诊处方.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审核处方230716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41529张,存在不合理用药的1325张,不合理之处主要在给药方案、重复用药、溶媒不当、药理拮抗、毒性相加等方面。结论: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中成药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每月200张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汇总,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5.41%,其中不规范处方占52.31%,用药不适宜处方占40.77%,超常处方占6.92%;主要表现为联合、重复、遴选药物不适宜及无适应证用药等.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查找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医务部门针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干预,临床药师参与日常临床用药指导,以促进我院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购药资金、减少药品积压、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包括东院区)2008年中成药的销售金额、数量、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药占据主导地位。结论: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并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7—2008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动向,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和药品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2007—2008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多种抗高血压药物的特点和用药趋势。结果:我院33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中,硝苯地平片、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的DDDs排序居前三位,中成药使用频率较高。用药方式以单用、二联或三联为主。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钙通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18.
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药物滥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收集到的54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不合理用药原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69例因不合理用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逐一分析。结果:因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占23例;同类药物重复应用19例;无指征联用抗菌药物15例;违反禁忌用药6例;超剂量用药3例,患者自购自服药物3例。按用药方法统计,静脉滴注52例,占总例数的75%。结论:医生在用药前应慎重选择用药品种、剂量和给药方式;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教育;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1-10月的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所查处方的1.09%;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诊断不规范、给药方案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重复用药、不合理联用及用药剂量不合理六个方面。结论:处方审核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3年~2004年中成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购药资金,减少药品积压,合理用药,满足临床实际需求及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4年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和用量进行统计,采用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对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2004年我院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治疗心血管和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DDDs连续两年保持在前10位。结论:我院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廉的中成药在临床中占优势。分析、掌握药品消耗金额和用药频度,对中成药的用药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