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建立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结果大蒜多糖C能使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黄连总甙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胡黄连总甙(TGP)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卡介苗(BCG)加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制备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然后在注射BCG5d后,再灌胃给予4,8,16mg/kg.d^-1TGP,连续7 d,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脏重量指数,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对肝组织作常规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TGP能明显抑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升高,减轻增加的肝脏重量指数,显著抑制肝组织中MDA含量的升高及SOD活性的下降,病理结果也显示给药组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但对肝组织NO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TGP对小鼠免疫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芹菜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芹菜素(AP)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20 mg/kg刀豆蛋白A(Con A) 诱发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连续6天给予小鼠75、150和300 mg/kg AP灌胃,用石蜡切片-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变化,速率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75~300 mg/kg AP 均能抑制Con A 诱发的肝门静脉炎症细胞侵润和血清ALT 活性的升高,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AP 对Con A 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琐琐葡萄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琐琐葡萄总黄酮(VTF)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组(卡介苗+脂多糖组)、联苯双酯(DDB)阳性对照组以及VTF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采用连续监测法或比测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VTF各剂量组(50、150、300mg/kg)均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脾脏系数(P〈O.01),并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组织中ALT、AST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O.01),且SOD活性随着VTF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O.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VT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与生化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VTF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卡介苗与脂多糖(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肝脏、脾脏重量指数,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山莨菪碱,连用7d,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P〈0.01),使升高的肝指数降低(P〈0.05,P〈0.01),脾指数也呈降低趋势;山莨菪碱还可明显降低肝匀浆MDA含量,使降低的肝匀浆GSH—px、SOD活性升高(P〈0.05,P〈0.01),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山莨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肝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山茛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卡介苗与脂多糖(BCG 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肝脏、脾脏重量指数,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山莨菪碱,连用7 d,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P<0.01),使升高的肝指数降低(P<0.05,P<0.01),脾指数也呈降低趋势;山莨菪碱还可明显降低肝匀浆MDA含量,使降低的肝匀浆GSH-px、SOD活性升高(P<0.05,P<0.01),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山莨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肝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藤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藤茶总黄酮(Tengcha flavonoids,TCF)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腹腔注射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TCF对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的影响,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CF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值升高,降低肝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减轻CCl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 TCF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富锗金针菇多糖对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富锗金针菇多糖(cFVP)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活性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精制品FVP1对cCl4损伤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0.2%CCl4灌胃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CFVP和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灌胃给药,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并对小鼠肝脏进行切片观察;采用二步分离法制备小鼠原代肝细胞,检测FVP1对CCl4损伤的原代肝细胞ALT活力的影响。结果:CFVP高、中剂量组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ALT活性的升高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与造模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与造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FVP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FVP1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可使培养液中的AL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即ALT明显减少,说明FVP1对CCl4损伤的原代小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富锗金针菇多糖具有保护肝脏细胞,防止肝细胞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与大枣多糖联用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ALT、AST、ALP和SOD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大枣多糖与柴胡疏肝散联用能够显著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LT、AST、ALP水平,显著升高血清SOD水平,同时能够改善肝脏组织形态,具有明显保肝活性。结论:大枣多糖与柴胡疏肝散联用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肝灵颗粒(FGL)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50只小鼠用BCG联合LPS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其中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FGL大(100mg/kg)、中(50mg/kg)、小(25mg/kg)剂量及联苯双酯(80mg/kg)灌胃治疗,余10只模型小鼠(模型对照组)和10只未造模小鼠(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6d后检测小鼠的胸腺、肝脏、脾脏脏器指数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胸腺指数明显减小,肝脏指数及脾脏指数显著增大,血清ALT及AST活性显著增高(P均<0.01)。FGL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均显著降低,大、中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增大(P<0.01)。结论本试验成功的制备了BCG加LPS诱导下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FGL对这种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西凌云产川木瓜总黄酮保肝降酶的作用。方法提取分离出川木瓜总黄酮,采用四氯化碳、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致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脏组织SOD、MDA活力,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川木瓜总黄酮高、中剂量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小鼠的ALT、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学也显示川木瓜总黄酮高、中剂量明显改善小鼠肝细胞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较,川木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水平及肝脏MDA活力,明显提高肝脏SOD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凌云产川木瓜总黄酮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紫草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提取物AEJ-Ⅰ、AEJ-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AEJ-Ⅰ、AEJ-Ⅱ对小鼠肝脏系数、脾脏系数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AEJ-Ⅰ高剂量组和AEJ-ⅡI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肝脏系数.并使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AEJ-Ⅰ高剂量组可降低脾脏系数,并使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AEJ各剂量组均可使肝组织GSH-Px活性升高、NO含量降低(P〈0.05或P〈0.01);AEJ-Ⅰ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P〈0.01或P〈0.05);AEJ-Ⅱ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的活性(P〈0.05),AEJ-Ⅱ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ST的活性(P〈0.05)。AEJ-Ⅰ、AEJ-Ⅱ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性损伤。结论:AEJ-Ⅰ和AEJ-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析和评价人白介素22在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刀豆蛋白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析并评价模型效果。在此基础上将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保护组及模型组;保护组和模型组分别尾静脉注射重组IL-22蛋白和生理盐水6h后,尾静脉注射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6h后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同时取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IL-22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的ALT、AST水平,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IL-22对ConA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山茱萸炮制前后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茱萸炮制前后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作为考察指标,观察山茱萸炮制前后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山茱萸炮制后中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及肝脏MDA含量明显降低,肝脏SOD水平则明显升高,且与同一剂量生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山茱萸炮制后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G颗粒对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CCl4皮下注射建立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予HG颗粒、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治疗.对照观察药物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活性均明显增高.HG颗粒治疗后有明显降低,综合疗效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结论:HG颗粒具有保护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配体(Pam3CSK4)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及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15mg/kg)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在ConA注射前24h腹腔注射Pam3CSK4。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γ-干扰素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ConA模型组比,PamCSK4预处理组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血清γ-干扰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Pam3CSK4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γ-干扰素水平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HG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G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其中4组分别给予HG颗粒高(9 g/kg)、中(4.5 g/kg)、低(2.25 g/kg)剂量及复方鳖甲软肝片(1.5 g/kg)灌胃治疗,余10只模型小鼠(模型对照组)和10只未造模小鼠(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1次/d,10 d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增高.HG颗粒组血清ALT、AST活性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HG颗粒具有保护卡介苗联合脂多糖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溶性mB7-H4蛋白对肝脏的免疫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mB7-H4表达,通过纯化、复性以及去除内毒素,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mB7-H4蛋白。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Con A组和mB7-H4蛋白100、200及400 μ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mB7-H4蛋白组小鼠在注射Con A前2 h和注射后8 h分2次给予mB7-H4蛋白),并于注射Con A后24和48 h,摘取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及引颈处死取肝脏,分离血清,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血清ALT、AST、IL-4和IFN-γ水平较均明显升高(P<0.05);与Con A组比较,mB7-H4蛋白组小鼠血清ALT、AST、IL-4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 P<0.01)。HE染色,mB7-H4蛋白组小鼠肝脏损伤均较Con A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结论: 可溶性mB7-H4蛋白对Con A诱导的肝脏免疫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L-4和IFN-γ的产生和(或)分泌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抗体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白细胞介素-18抗体.12 d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肝脏、脾脏、胸腺系数,测定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处理组较轻.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IL-18、IL-6、TNF-α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处理组小鼠血清AST、ALT、IL-18、IL-6、TNF-α含量降低,以大剂量IL-18抗体组明显,P<0.05.结论 应用IL-18抗体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TNF-α的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组成的硝石矾石散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火硝白矾组、火硝绿矾组、芒硝白矾组、芒硝绿矾组和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7组。制作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药物对模型动物肝脏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和模型组相比,火硝白矾组小鼠的肝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火硝白矾组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